题记:上下五千年,中秋节演绎出一系列美丽而含义丰富的名称,如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等。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古风乐府·辛丑年中秋节咏怀二百字
君不见,长天月圆嫦娥欢,吴刚举樽兔翩跹。
君不闻,天宇今朝舞喧阗,人间阖家庆团栾。
举国今朝夜无眠,把酒对影问长天。
品饼赏月思涌泉,放飞天灯遥寄念。
舞动火龙吟诗弦,脚踩高跷点炮鞭。
五洲华人喜一脉, 大江南北五千年。
天上人间乐一景,海角天涯共婵娟。
月阴晴,自缺圆,聚散离合愁恨怨。
尽付月色何求全,月光依旧人非前。
岁不待人烟尘逝,不负年华云舒卷。
月无贫富清晖洒,亏缺清明福泽田。
长河浩,落日圆, 国盛家和赤旗卷。
大江奔流日夜腾,月照古今民乐轩。
秋月皎,天地喧,玉盘溢露菊香鲜。
天上一轮明月照,人间万里亮心间。
君不见,仰望蟾宫祈华夏,家圆情圆事事圆。
君不闻,举杯畅饮普天庆,人缘情缘福致远。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衍生出了不少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就是众多重要节日中的一个,它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由我们的先祖传承而来。
1、中秋节的来历
在中国文化经典《周记》中有记载“中秋”一词,古代帝王将相都有习惯:春天拜日,秋天祭月。后来各种文人学士看到古书记载,又想到君王的行为习惯,遂纷纷效仿。
每到中秋时节,文人墨客以及达官贵族对月行礼,一起抬头望月,相互攀谈,有时又对月抒情。一年一度的这种做法逐渐扩散开来,平民百姓也深受影响,大家等到中秋之日,也对月祭拜,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节日。
到唐代时,《唐书·太宗记》里写道:“八月十五中秋节”,已经把八月十五这一天当成一个颇为重要的节日。中秋节风靡于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颇为有钱的一个朝代,平民百姓日子过得都还不错。日子顺遂,自然想着有更多的娱乐或其它活动。中秋节开始被当成重要的一天去度过。这一天,人们会以娱乐为主,放下手中工作,开心快乐的生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秋节经过老祖宗一代代传承而来,对我们的意义不言自明。
2、中秋节的传说
战国时期著作《归藏》中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后来,在西汉时期,文献《淮南子》中写道“射日的大英雄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嫦娥奔月的说法由此衍生而来。嫦娥飞升天宫后,对丈夫后羿时常思念,便飞到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为了仙女。
后羿为了怀念嫦娥,在后花园中,摆上了各种水果甜食,寄托着自己的眷恋,希望嫦娥能感知到自己对她的思念之情。百姓听闻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祭拜,祈求平安吉祥,中秋拜月的习俗逐渐扩散开来,中秋节成为了一年一度的重要日子。
还有一个吴刚伐桂的传说故事。月亮里有一个名为广寒宫的地方,广寒宫前有一颗桂树,枝叶茂密,高达五百多丈。有一个男人,拿着一把斧头,一直在砍伐它,但奇怪的是,每砍下一点,伤痕又自动愈合。砍树的人名叫吴刚,因犯下错误,被伐砍桂树,终日做着徒劳无功的事。
古人喜欢把一件事赋予一定的神话性,人们大都喜欢神话。月亮随着这些神话传说,传遍大街小巷,深入人心,成为了中秋节祭拜的对象,更寄托了人们内心的无限美好情感。
3、蕴含的文化内涵
月亮多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为何如此?中秋节通常和月亮相联系,中秋节那天,我们通常会抬头望月,睹物思人。古代有大量关于月亮的诗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月亮在古代诗词作者的心中有些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中秋节这天,都说月亮比较圆。这天,人们会格外想念自己的家人和故乡,回想起自己童年快乐幸福的回忆。它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愫,这情愫里充满着个人的感情。心愿是美好的,但总有分别与伤心的时刻,看到月亮的阴晴圆缺,联想到自身悲凉的处境,诗人更容易触景生情,自然也容易把月亮引用在诗词之中。
中秋节这天,通常是秋天收获的季节。人们收割着庄稼里的粮食,忙碌但快乐着。春华秋实,此乃大自然固有的规律,中秋节恰好身处这个秋收的时节,和古代的祭祀习俗也有关系。
人们等到了收获,认为这收获是上天的恩赐,风调雨顺的结果,大丰收之后,用之祭拜天地,以示感恩之心。即使到了今天,秋收后,中秋节来临之际,如果获得了丰收,我们依旧对天地深为感激。
中秋节这天,月亮通常圆满。虽有“十五的月亮,十六的圆”也是后来人们的经验所得到的道理。通常来说,十五这天的月亮已经比寻常日子圆了越多。随着节日的发展推进,月圆演变成了“人团圆”的含义。
中秋佳节到来的时候,平常远在五湖四海的人会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中,阖家团圆,一块吃个团圆饭,诉说着分别后各自所发生的事情。团圆已经成为中秋节的核心内涵了。
如今,一提起中秋节,月饼就浮现在人们的脑海。月饼在唐代就已有记载,《洛中见闻》中曾如此描述,中秋节这天,唐僖宗曾设宴款待新科进士,赠予他们月饼。发展到明代时,月饼已经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节日食品,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平民百姓,家家都有月饼,且还把月饼当作节日礼品互相赠送。
到了21世纪的现在,月饼更是成为中秋佳节走亲访友必不可少的礼品。科技发达的今天,月饼也被做成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且包装五花八门,异常精美。在此提醒,月饼原本就是一种节日食物,不要过度包装,成本不少都花费在了外包装上,得不偿失。
我们古时祭祀月亮神,以庆祝中秋节。当时的人认为,月亮在夜晚能发出明亮的光,其中必然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故此拜祭,祈求助力完成心愿。
唐朝时,中秋赏月成为风潮。人们通常携一家老小,一边走路闲聊,一边赏月,遇到高处阁楼,还会登高望月,心情舒畅。还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方式,比如“放天灯”、“点塔灯”等。现在的娱乐方式多样,人们已经不拘泥古代旧有的庆祝方式了,各种玩乐更是不在话下。
20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