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文念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
一友静坐有见,驰问先生。
答曰:“吾昔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练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刘君亮要在山中静坐。
先生曰:“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传习录》
王阳明先生悟道前是有很认真的学过静坐功夫的,后来见有些学生偏于静坐而出现枯坐顽空的情况才没有再普遍的提倡。静坐是开启智慧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惜王阳明先生没有把他静坐的具体方法记录下来,后人虽然知道静坐的种种好处,但却不知道如何下手。为了实践的方便,笔者借用了佛家的静坐方法。
静坐准备
一、调食。
(一)、饮食要清淡,按时用餐,只吃七分饱。
(二)、多吃正能量食品(茄子、苦瓜、海带、地瓜、南瓜、麦麸、白萝卜猕猴桃、竹笋、香蕉、大枣、山药、山楂、香菇、洋葱等),少吃负能量食品(人造食品、冰冻食物、刺激性食物、烧烤油炸类食物、加太多调料的食物)。
二、调睡。
(一)、早睡早起,每天晚上一定要在11点30前睡。
(二)、睡前最好不要吃东西。
(三)、睡时宜一切不思,可通过练习睡禅提高睡眠质量。
(四)、入睡时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四肢。
(五)、关闭门窗,卧室内不要摆放容易产生恐怖的东西。
三、调身(七支坐法)
(一)双足跏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像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四、调息。细匀深长,腹式呼吸,可配合“六字诀”。
五、调心。松静自然。这里的的松主要是指心理的放松,放松放松,放下就轻松。
静指安静的精神境界。静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一念不起的虚静;其二就是精神集中,把念头集中一点。能做到大脑里就一个念头,并且能持续一段时间,是很不简单的,这离那个虚静就差不远了。
“自然”二字在这里不是指自然界。“自”,是指自身,“然”是指规律。这里的自然,讲的是身心运动的固有规律,不攀缘,不控制,不妄动。
入定出定
一、借呼吸入定。三调放松后,可采用数呼吸、听呼吸、观呼吸(任选一种)练习,一段时间后,呼吸会变得越来越细微,最后忘掉了呼吸,自然进入定境。
二、借观想入定。观想某些美好的事物,佛菩萨像、太阳、月亮、莲花等,以一念代万念,万念归一念,一念归于无,身心俱忘,定境现前。
三、借持诵入定。选定一个圣号或经咒,如法持诵,让它填满生命的空间。普传的圣号或经咒,只要持戒清净即可持诵,密传的需要法脉传承,不可随便持诵。
刚进入定境的时候,因为禅定会让身心比较舒服,甚至会有极强的快感,不可贪恋禅相,住禅几分钟后应赶紧退出,再进入,再退出,反复练习,直到非常熟练为止。
禅境变化:
一、初禅定。
二、二禅定。
三、三禅定。
四、四禅定。
五、空无边处定。
六、识无边处定。
七、无所有处定。
八、非想非非想处定。
九、灭受想定。
修行地图:
一、资粮位。创造条件。
二、加行位。闭关专修。
三、见道位。觉醒开悟。
四、修道位。悟后起修。
五、究竟位。圆满成就。
这五个步骤是修行的地图,是一个普通人从起修到成就的基本路线,明白之后就可以随时知道自己现在达到了什么程度,处于什么阶段,应该怎样用功。修行并非某些人的专利,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修行,只是主动或被动而已。
资粮位包括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通过行善积德、禅定训练、学习经典等,使自己的身心变得健康起来,财富通道打开,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定能生慧,经常练习禅定,可以开显人类本有的智慧。同时,禅定容易诱发神通(并非与鬼神产生的感应),当神通出现时,不可因贪恋而沉迷其中。神通是每个人本来具有的功能,只是社会现实不允许(想想看,如果你身边有一个人有他心通,你想什么他都一清二楚,你觉得自在吗?又或者你有搬运功能,当然你绝对不会干坏事,但当邻居家的钱罐子不翼而飞时,你能阻止所有的目光都会看向你吗?其它的功能也是同样的道理)而被压抑了而已。事实上,日常的说话做事也是一种神通,都是心的妙用,只是因为大家都有而被忽略了。
修行当以自力为主,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外在的超自然力量上,整天求加持,搞连接。功夫不到,求也无用,能感召来的也多半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如不要。功夫到了,不求加持,自然有加持,不求感应,自然有感应,一切都不过是路上的风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