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7,我给自己两个年度主题词:遗憾和庆幸。
- 遗憾
回顾17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表现有好有坏,分化较大。
工作方面,完成度较高,实现职位晋升,正式进入一线项目操盘。8分(满分10分,下同)
家庭方面,跟家人的情感关系更近,更紧密,尤其是跟母亲。(7分)
理财方面,收入基本等于支出,没有结余。未开展理财,年初目标未达成。(2分)
修行方面,个人修行勉强跟上节奏,仍有功课未完成。作为发心人员,未能顾及每个同学的情况,这方面要扣分。(6分)
个人成长:开启个人系统成长,但年初目标未完成。(5分)
在个人成长领域,年初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找到一个可积累的点,持续耕耘,积累自己的势能。当时我还不像现在,认识这么多个人成长社群的牛人和大咖,对个人成长的理解还停留在自嗨的闭门造车阶段。直到今天回顾,我惊觉:原来当时懵懵懂懂的自己,也已经意识到积累的重要性。可惜可惜,整个17年,我都没有花力气去思考找到这个个人积累的点。明明意识到了,为什么没有做呢?行动力差。这就好像明明有人曾经提醒你,xx股票要涨,可你转身就忘了,既没有盲目买入,也没有花精力关注,到年底,股票翻番,你也只能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 庆幸
索性,也有值得庆幸的:10月,加入剽悍行动营四期。于我,这是巨大的转折点,从起初的边缘学员到优秀复盘候选,从行动营到新江湖再到读书营,从disc双证班到易仁永澄年度目标班,我不止一次说过,找到牛逼的人就够了!跟着走,不会错!也在不同场合表白:17年10月加入剽悍行动营,是我今年所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整个第四季度,我没有停止过学习的步伐,我把自己当做一块海绵,不停的吸收,挤压。成长的迫切期望,促使我不知疲倦的往前奔跑。我对快速成长有野心,这点我丝毫不避讳,且勇于承认。
虽然我没有像晴格格一样,借钱参加行动营,但我已基本把自己80%的开销(剔除还贷款)用在买课或者买书上。但凡觉得自己需要的,眼睛也不会眨。个人成长的支出,我视之为投资,而且是价值投资,是最有可能带来远期收益的。现在我需要走通最后一步,让学习带来收益,把学费挣回来!
三个月的密集学习成长,集中暴露很多问题。分析归类,主要有三:
第一,想面面俱到,但心力不足,引发焦虑
信息量突然之间暴增,产生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尽快吸收的迫切心理,什么都不愿意放弃。但其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全部兼顾,于是我就发现自己无法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倾注足够的力量。虽然在成长,但效果微乎其微,内心焦虑且失落。
第二,元技能水平低,拖成长后腿
由于自己处于个人成长初期,无论学习方法,读书量,思考方式等,都还处于初阶水平,生疏的信息处理能力跟不上高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元技能急需提升。
第三,积累不足,轻言放弃
自己的本职工作比较忙碌,当工作跟读书或个人成长冲突的时候,会习惯性的以工作为优先,将读书或成长的事搁置。至此没有错,关键差别在于:读书或成长进度发生滞后,我大概率听之任之,甚至逐渐放弃掉;而精于成长的小伙伴会想着调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见缝插针将进度补回。每个人都有同样的24个小时,可这样的细微差别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差距,比火星到地球距离还大。
那么该如何解决呢?虽然我没有停止思考,却始终懵懵懂懂,未能想通透。
直到最近看小伙伴们的复盘文,听罗胖,猫叔的跨年分享,听完永澄老师的目标课,不停地践行读书,我才慢慢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法。
第一,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算法
领略了更多剽悍榜样的魅力,我逐渐意识到:我应该找到自己的优势或核心期待,将在行动营体验到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我独有的领域,践行,重复,积累,深耕;最终形成我独一无二的标签和品牌。用罗胖的话说,就是找到自己人生的核心算法。
第二, 优化精力分配
面对身份交叉,需要我们有分身术的时候,应分配好自己的精力。对每个身份要发挥什么样的功效,每个任务要达到什么效果和结果,都要有充分的事先考虑和规划。根据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到的杠铃原则,我们应将80%的精力投注在最核心的事件上,剩下20%精力再照顾其他事件。
第三,践行践行践行,积累积累积累
一切解决方案最终都必须落到行动上,否则就是一纸空文,不会产生任何改变。行动遵循两点:践行,积累(重复)。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没有捷径的,踏踏实实地做,就是最大的捷径。套用元旦采访周中,小凡总结一二班班时贡献的金句:哪有什么天生的好运气,只不过别人在背后努力你都没有看到。
新年伊始,我就get到了这三个锦囊,相信2018年,能够实现我个人成长的野心,不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