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的环峰小学——那时,它刚刚从东方红小学改名环峰小学——五一班光辉灿烂得简直就是一个神话般的传说。
县城不大,只有两所小学,一所在攀桂街南边,叫东风小学,另一所就是这所东方红小学。听名字就知道,这是文革时期的产物。东方红小学与我家只隔着一堵不高的围墙和一条不宽的马路。
东方红小学是所百年老校。前身的含山县环峰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当时的名称叫官立“斌农学堂”。这段资料是校史记载。不是写这篇短文,我至今仍不知晓——我没有听人说起过。
这段重要的历史是应该让每一个环峰小学的同学记住的。
话题扯远了。
这些证明了这样的事实:东方红小学是县城最好的小学。
当1982年来到时,我们五一班以一种颠覆者的姿态仿佛从天而降般横空出世了。
这要得益于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严群。我在一篇《我的老师》中已经详细的将这位名师作了回忆。用现在的话说,严群老师绝对是个有情怀的老师。他不仅潇洒、儒雅,浑身散发着浓郁的文艺细胞,他的的确确的是将我们这一届的学生当做他实现理想的试验田。用心培育。
1982年的五一班,集中了红方红小学——当然也是全县的最强大师资团队。学生不仅有附近工厂和市民阶层的孩子,更多的是县城里大大小小干部的子弟。
优质的师资、优质的学生,真是辉煌的七零年代!
现在各大院线热演的严歌苓《芳华》。我忽然生出一种责任感:比我们大了一轮的严歌苓们(严歌苓是1958年生人)留下了绝代《芳华》,我们是不是应该留下什么呢?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应该是什么样记忆?我想我们的“五一班”其实就是一个闪着光、发着热的《辉煌》。
我们班的女同学一个个摇曳多姿。美丽的孙爱群、智慧的崔海莉、爽直的陈静、落落大方的朱维红、胆大心细的曹群、率性耿直的储城芳……我们班的男同学也一个个茁壮挺拔。足智多谋的张亚非、成熟善良的王向阳、玩性不减的余钢……
每一个同学都个性强烈的生长着。
印象最深的是我同桌女生——宫含红,个子比我要高出不少的宫同学其实是非常善良的,她总是小心翼翼的不越过我不公平的“三八线”,经常给我一些草稿纸之类的馈赠……这些细节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消逝。
高中毕业后,好多年没她的消息了。
幸运的我们,赶上了意气风发的严群老师,正处于人生最巅峰的时期。
这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我们班的语文公开课,常常会吸引全县甚至地区的教师观摩,工整秀丽的板书(五一班同学的书法,都很不错,很多同学如今已是小城的书法家了)、有条有理的提问环节(当然这些是需要事先安排好)。我们的下午正式课程之前,会有一段“读报时间”——对报纸的喜爱在那时就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多年后,我成为新闻界的一员,不能不说与此毫无关系。
五一班的每次考试,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不仅如此,当学习成绩成为傲视全县的顶峰时,我们的文艺演出也是全县一级棒。比如,我们的合唱表演 ——《让我们荡起双桨》,严老师不仅在对应的旋律出现时,让我们左右摇摆出波浪的感觉,还会用一根缠上锡箔纸的竹棍代替指挥棒,让一个高个子的男生挥舞着,完全是正规的乐队的标准——想想吧,那是35年前,一个远离大都市的小小的县城!体育比赛,我们班的一个叫胡青梅的女生是绝对的冠军(现在胡同学好像是一所重点高中的体育老师)。可以这样说,只要是比赛,就会有五一班的风采,而且绝对能占据前列的位置——这样的五一班,能不是最靓丽的风景吗?
五一班就这样引领着风尚。
春游时,我们会在带上干粮、水壶之余,每人背一捆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柴禾——那可是原汁原味的野炊,在涓涓细流畔,看着袅袅炊烟升起……山风、野花、小溪、炊烟,这是田园牧歌般的春游。与别的班去一趟乡下,看看黄灿灿油菜花的就算春游相比,也不知高了多少档次!
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我们的严老师绝对一碗水端平——品德和成绩是衡量的硬杠子。这在我们心中播下了“公平”的种子。
班上同学生病缺课,严老师会组织一个“学雷锋小分队”,让学习好的同学上门补课;逢年过节,我们会给城里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这些充满正能量的阳光行动让我们从十多岁时就知道了什么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多年后,很少进卡拉OK的我,偶然走进歌厅,点了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年轻的美女同事悄悄的告诉我,我的眼中居然有些闪光……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那时我一定想起了我们的五一班。
启开尘封的往事,却发现早已酿成一坛美酒,闻着就醉了……
(胡晓斌)
辉煌的五一班——献给我们的童年
年轻朝气
蓬勃生机
五一班,我们在这里相聚
春风播种
夏雨滋润
五一班,我们成长在一起
人生变化
命运分离
五一班,我们挥手告别
再唱年少的歌
再写年少的诗
为她,为你,为我们自己
忘不了的岁月
忘不了的友谊
五一班,带着辉煌我们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