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朋友讲关于目标管理,关于自控力的分享,给我一定的启发。后来思考了一下,突然觉着这件事儿没有成效的根本还在拖延上,拖延症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顽固的症状。就像瘟疫一样,快速传染给每一个人,反省一下自己,观察一下周围的人,似乎多多少少都被拖延症困扰着。
一 拖延症是什么鬼
拖延症,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想做,也有能力做,但就是不做。
说到「拖延症」这个词,从第一次听说到如今也不过几年的时间,最初是一个网络用词,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在的80、90后经常自称是重度拖延症患者,已经没救了。
翻阅资料才发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书里,2000年左右才开始作为一种心理问题进行研究。
另外,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的拖延都不好,比如:延迟满足感,还有积极作用呢,不过今天不在我们探讨的范围内。我们今天只谈因拖延而引起的自责、焦虑、抑郁的负面拖延问题。
二 你有拖延症吗
以下这个场景你肯定很熟悉,想象你正常的一天,打开文档准备写论文,此时的你血条满满。
想起春季的衣服还没买,要不要现在去看看?血量降低...
好吧,那我去看一下(无意识中已经打开了浏览器),买哪个牌子的,挑个什么颜色,什么款式呢?血量降低...
这两件都挺不错的,到底选哪个呢,选择恐惧症开始作祟!血量降低...
好吧就它了,你看看表,也就花了半个小时,还好!继续回到我的论文上去。
这时候,QQ弹来朋友的消息,他准备买一台电脑,询问你的建议。好,维持良好朋友交际是必须的,我就帮他挑一挑吧。血量降低...
好了好了,选了三款适当价位的电脑,选择权交给他吧,我回到我的论文上来。
这个时候,手机响了,京东开学季打折,图书满200-100,手快有,手慢无。等了好久,不能错过,迅速打开京东的页面,开始挑书。血量降低...
我怎么能刚好凑够200块呢,这本书要不要呢?我要去看看评价。我想想我之前就想买的那几本书叫什么?没货了,糟糕,换一本吧!血量持续降低...
当你心满意足的下了单,再回到论文的时候,你发现脑子昏昏沉沉,一点思路也找不到了。强迫自己关掉手机,关掉页面,集中精力。可是此时的你,血条已经见底,已经没有精力去好好的写论文了。
是不是太困了?那我打一盘游戏轻松一下....于是,一天的时间就这么消失了。
三 影响拖延症的因素
1 意志力
回顾写论文的例子,你以为只花几分钟的时间,不会干扰到自己的工作,但结果却是再也无法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中去了。意志力,被这些琐碎的小事填满,然后消耗殆尽,最终只能毫无抵抗的选择那些出于本能想做的事情上。
那些写论文写着写着去看电影打游戏的,正是这样一步步沉沦的。你既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又低估了外界事物对意志力的影响。而那些外界事物,又偏偏都是一些钻研心理学的人,挖空心思的吸引你投入其中的,有一个心理学博士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将近两百名,高智商,接受过高等教育,而且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花费了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投入数以百万美金计的资本在这个软件上——来娱乐你两个小时。
如果拿大学上课来对比,同样要占用我两个小时,老师只需要把去年的教案翻出来,简单修改一个PPT模板即可。
所以,可想而知,我们的注意力会放在哪里。
2 逃避与恐惧,最终让我们无助
拖延症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眼前明明堆积着成山的工作要做,压力非常大,于是开始安慰自己,先去打会游戏轻松一下。
这时,他们的潜台词是「等会我就要集中精力做事了,现在我要先放松一下。」
这就像考试前的熬夜复习,压力很大,于是想着待会儿就要奋斗一晚上了,现在先打一盘游戏放松一下,然而不知不觉一看表已凌晨3点钟,翻开书发现怎么一句话也看不懂了,只好懊恼地睡觉,并暗暗发誓明天一定要把它搞定。
实际上,只有适度的压力,才会带来动力,而过多的压力则会让你变得恐惧和焦虑。而这些负面情绪,让你的意志力持续下降。于是,压力之下的你,开始逃避。压力越大,你越需要时间和精力来放松。放松后回头一看,原本就很紧迫的时间又消失了些,压力更大了,只好继续放松。压力和拖延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习得性无助:
一直在笼子里被反复电击的狗,多次实验后,只要电击的信号音一响,即便实验者在电击前已经把笼门打开,狗也不会逃走。相反,它会在电击到来前就倒地不起,痛苦呻吟。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这种压力的不断施加下,你也开始「习得性无助」,因为害怕,选择逃避,最终也变得无助,终日以拖延消磨时光。你开始慢慢变得不愿意制定计划,因为你知道制定的计划也完不成。
如果压力持续施加,这种人最终可能会转变成精神疾病,抑郁症等等。
3 完美主义,害怕失败,于是选择平庸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去做了,不一定成功。你不去做,那你永远也不会成功。
类似的道理,虽然人人都懂,当自己真正面对的时候,却又会被复杂的心理环境所打败。
很多人认为,拖延症患者是没有上进心的一群人,有时候恰恰相反,往往那些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也容易患拖延症,特别是一些完美主义者。
这类完美主义的拖延症患者将失败看的很重,失败所带来的挫败感令他们无所适从,在他们看来「如果我努力后仍然失败了,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于是他们宁愿在自我批评中拖延,也不愿意去面对费力挣扎却仍然失败的风险。拖延,成为了逃避失败风险的无奈选择。
另一方面,他们拖延的目的是希望可以等自己准备得更充分时,再开始着手完成任务。而一旦完成质量不尽人意时,他们便可以认为或解释称是时间紧迫所致,而非由于自己能力不足。于是,拖延成了他们对抗可能失败的方法。
4 错误预估的未来
对于拖延症患者,最常用的理由是:「我把工作放到明天,明天我一定全身心的完成它。」
今天心情不好,今天不在状态,今天琐事那么多,所以今天的工作肯定没法做了。但明天不一样,明天我会隔绝一切外来影响,什么都不想,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所以我把今天的工作放到明天,一定可以完成。
「拖延症」的典型心态似乎可以用电影《乱世佳人》结尾的经典台词「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来概括。“明天”是希望的一天,是斗志昂扬的一天。
其实后面的故事我们是可以预测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明日复明日。
四 我们该怎么做
1 目标细化,分步执行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比如:我每周都会写一篇分享会的文章,那么我会在周一选好分享的主题,周二找几篇相关的文章阅读,周三写出文章的框架,周四填充部分细节,周五打磨完善。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写文章其实是挺困难的一件事儿,但我会把它分解到生活的每一天,每天朝着目标迈进一小步,工作量并不大,压力会小很多,更容易行动起来。
2 安排计划外的事情
在制作计划清单的时候不仅要列出计划内的事情,还要列出比较有价值的计划外的事。
当不想做计划内的事情时,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聊会儿QQ,打会儿游戏,或者逛逛淘宝,总之都是一些无聊也没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我们安排了计划外的事情,比如,计划今天要写一份3月份的工作总结,突然意识到自己没有思路不行写,那就可以缓一缓,转向思考晚会的策划方案,或者做一件以前一直拖延到现在还没有做的事情。
按照这个策略,虽然没有按照计划内的路线走,但也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可以相互抵消,不至于什么都不做,浪费时间,让心里产生愧疚与焦虑感。
3 找意义感
我们要学会哄着大脑玩,要学会跟自己玩心理游戏。
画大饼,这一招不止是领导对员工好使,我们自己做事也一定要寻找意义感。
做某事会让我获得什么,深度思考对自己的重要性,能想出多重要就要想出多重要,特别是从战略目标,10年之后的意义。
比如,虽然给自己规定每周写一篇文章,但每次提笔前都会有所抵触,心中有一万个理由冒出来。
每当这时我总会去想做这件事的意义,我现在每周写一篇文章,即使文笔不好,即使写的很烂,但没关系,只要开始写就能够促进我深入思考,那么我对该领域的理解又会更进一步,久而久之,我的格局见识,我的逻辑表达能力都会大有提高,想通之后,我便会继续写下去。
4 群体压力
其实拖延症有一个很大的共性,就是当你是一个人的任务时你会拖延,而在群体压力下,拖延会消减很大一部分。不知道你是否有注意,美国的富人群体中很少有胖子,胖子基本都是穷人。
因为富人在他们的社群里是有社群压力的,你胖意味着你意志薄弱,你自控能力差,在社交圈里不好混。
你看看美国的历代总统,美国的知名企业家,身材都很fit。
所以,如果意识到自己有拖延症,不妨约上身边的好朋友一起定计划,定目标,然后一起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协同合作,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共同成长。
另外,你也可以加入如:趁早、拆书帮、橙子学院等线上的社群,这些社群中基本都设有「共读一本书」,「约跑21天」,「梦想早起团」等打卡活动,都是网友间的抱团取暖,共同克服困难,战胜拖延!
五 小结
如果看了我说的这些,你还要说我就是懒,我就是现在解决不了怎么办?亲爱的,没有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会变,但有一样东西不会变,那就是成功的人,自己对自己满意的人,和不成功的Loser,一生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这个结构比例不会变。
如果你真的克服不了,有什么奇怪?你只不过和无数代我们的祖先,和所有已经死掉的人类一样,你就是个Loser而已,这没什么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