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旻辉
“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这句话正出于晋朝名士桓温之口,独自面对九折阪,他也只能慨叹良久,言此一语。正所谓忠孝不能两全,能出此语者,必不为平凡之人。
咸和三年,桓温不过十五岁,其父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而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谋划,三年后咸和六年江波去世,其子江彪等三人为父守丧。而桓温假扮吊客,混入丧房之中,手刃江彪,并追杀将彪二弟,终于报得父仇。当时许多人都称赞他。
这种气魄不是常人可所为,这也是他能稳步踏上历史的舞台并成为主角之因了。
他曾提出率军北伐,可是一次出兵,似乎也只有一次大胜,其余兵败为多。而那极其罕见的一次大胜也只是因为士兵操作失误而得胜,其余的灞上之争等,皆是因为胆量不够而兵败。每次兵败不是因为进击过猛,而是因为不知进止退,总是大胜时刻,调兵回头,导致一场场战役的失利。
其实说到底他决定北伐,也只不过是为了夺权。因此他的野心完美的限制了他北伐的决心,导致一场战役即便胜了,也无法完美的达成最后的收益。
桓温多次北伐,可是三次战败声望大减,经过寿春一战之后,他终于胜过一场便问郗超:“此役甚可以一雪枋头兵败之耻吗?”郗超答曰:“不能。”并且建议废立皇帝,以此示威,重振声望。前秦皇帝苻坚则评价说:“经历多次大败,对国家进行严重的打击,不但不安抚民心,向百姓谢罪,反倒废立皇帝,如此60多岁的一个老者,如何让自己容身于这天下呢?
咸安二年建文帝病重,桓温入宫,桓温推辞。简文帝只得传下遗诏,让桓温摄政,效仿周公。而侍中王坦之却在此据理力争,让简文帝将遗诏改为辅政,随即,简文帝便驾崩了。
桓温死人,虽然有巨大的野心,以及对权力无边的欲望,可是他就没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自信去完成这一切,但有一份巨大的机遇摆在他面前时,他总是会放弃,他总是认为时机未到,他总是认为没有100%的成功率,他总是认为自己会失败,他总是不够自信,他总是如此一次又一次让自己堕入失败,就这样放过了一个又一个天赐良机,他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他已经失去了一切的机会,他不是力量不够,而是没有一颗枭雄应有的自信的心,他只是一个比王敦稍微高明一点的军阀而已,仅此而已。
走在生命的尽头就在失败的尽头,走在放弃机会,而无所可行的尽头,他也只能用那不够自信的嗓音喊出一句:“既不能流芳后世那,复不足以臭万年邪!”做到的也仅不过是如此。留个名吧,他已经放弃了机会,上天给他无数次机会,他一一放弃了,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上天的弃儿,他没有机会了,他不再是那个占据整个历史舞台,一手遮天的桓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