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写作一个月后,我又开始思考困扰普罗大众的那三个著名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我是谁?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多月前,初识简书,我就被她简洁明快的界面,快捷方便的分享方式所吸引。是她又唤醒了我多年的文学梦,一发而不可收。
一个月来,我写了大大小小十几篇文章,一万多字,但对于阅读量、喜欢数和粉丝数实在窘迫的拿不出手。虽然除了最开始的几篇试水的短文之外,后续的每篇文章都有被相关主题收入,包括首页投稿,但阅读量依旧寥寥。
就像我在以前文中说的,写作是不忘初心,续圆我的文学梦想,不为繁华,也无关乎名利。但我依旧会因为你的阅读和喜欢而兴奋,我想这是一种认可和鼓励,我的文章可能跟你产生了共鸣,可能引起了你的一点思考,这都是写作的价值。
文章发布出去,首先得过主题编辑这一关,被通过就像是被皇帝翻了牌子。我未曾体会过那些带徽标作者秒入的快感,多是在或长或短的等待时间之后未被翻牌的失落。文笔、内容、主题符合度或者格式都有可能是问题。
每次文章发布出去,特别期望看到【消息】肩头上的数字,可是心里又忐忑打开后是一个对勾还是一个哭脸。有时候这是一种煎熬,在简书必须锻炼出强大的内心,否则你无法面对接踵而至的一个又一个哭脸。我想这是简书带给我的另外一个收获。
时而会有简书作者发表文章讨论如何引起更多关注,什么样的文章内容更受欢迎,其中会有很多套路。自古真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我承认在简书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者,但也不乏有虚假的繁荣,去看看那些互粉的蹭热点的傍名人的,就知道里面有多少人在玩着套路。
我始终认为吸引人关注和喜欢的应该是内容本身而不应该是套路人情世故,我不愿意去朋友圈推销我的文章,赚取违心的掺杂感情的点赞。只在简书里,面对互不认识的写友,把评价纯粹到文章本身。
我从哪里来?我来自最底层工薪阶层,在工作之余打磨着喜欢的文字。扪心自问,我的每一篇都是用心思考,反复阅读推敲才最终成稿。一篇粗制滥造的文章是浪费读者的时间,也对不住自己的初心。坚持每一篇文章都是自己真实的表达,而不是哗众取宠,迎合口味。
这多少有些旧时文人的清高和倔强。其实这样也挺好,真心只为自己写作,没有显性的徽标压力,也没有隐形的特殊需求。我的写作好像是在写日记,只是一个人在自娱自乐。感悟平凡生活,记录心路历程。留下岁月的痕迹,等到我的耄耋之年,再回味一下这个曾经生活过的时代,一定是令人回味而且趣味无穷,希望那时的简书还在。
我要到哪里去?鲁迅曾经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现在的我就像是一位猛士,直面着简书上惨淡的成绩,并且不断地给自己打上鸡血。
我想我会不停地写下去,写作让我更细心地去体味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有了更多的学习和更多的成长。当把这一切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和一种幸福。如果恰好被你看到,那就更好了,如果恰好你喜欢,那就最好了。
即便一篇文章最后只留在我自己的目录里,没人关注没人喜欢,我想至少还有一个粉丝,那就是––我自己。书写着我一个人的精彩。
写作一月,我在坚持做着自己,而且会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