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阅读让我想起了一位生于古代但却有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者。这位管理者农民出身,当时统治腐败,家里穷困潦倒,饥荒时,他看着自己的母亲、哥哥一个个活活饿死,对当时的统治十分憎恶。后来他做过乞丐,做过和尚,农民起义时他在寺庙里保全自身,只为能吃上饭,迟迟不肯参与其中,说起这段史实时,历史学家说:“连我都想踢他屁股催他出去了,他还不肯去。”这位胸无大志的乞讨者,便是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皇帝。说起他的用人智慧,倒也和历史上其他统治者没什么不同,例如他们都会派人去请隐居山中的谋士。但朱元璋有一支强大的部队,这里面的人个个都值得细细说道一番,但最契合今日阅读主题的还当数常遇春将军。
常遇春,“非985非211”,非达官显贵,非麒麟才子。此人之前的职业令人愤怒又胆怯——流氓。就像你想的那样,吊儿郎当,收过路费,强抢百姓,唯恐天下不乱,简直罪大恶极了,这样的人应该扔油锅里炸成渣。但是朱元璋没理会这些,毅然决然派他出兵打仗,因为常遇春可谓常胜将军,没有几个人能有他那样的军事才能。厉害的还不是在这,朱元璋不理会他的流氓行为还不足够体现他用人之果断,其实常遇春最令人发指的陋习是“杀降”。曾有一次战役,俘获敌军数万人,常遇春一晚上将这几万人全活埋了。这样的行为其实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但是就像今天书中所说的,管他呢,他能打胜仗呀。
以上是用自己人用得恰到好处。此处我想补充一点:如何充分利用竞争者。主角是焦头烂额的朱元璋同志、足智多谋的刘伯温大神、争强好胜的陈友谅和不懂变通的张士诚。当时分三部分竞争势力: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当时要扩充势力,他要消灭敌人,但得一个一个来,当面临先攻谁的选择时,以上形容词便是当时的最佳解读。朱元璋很迷茫,但是刘伯温不一样,刘伯温当时给出的建议使我有了很大的启发,他说:当先攻陈友谅,张士诚不懂变通,只想守着他那一亩三分地,不会参与进来,但是先攻张士诚,陈友谅必定趁机前来扰乱。故事的发展不用说了,毕竟朱元璋后来当上了皇帝,有了明,我们也成为了大明的子民。刘伯温可谓神机妙算,他的这一次点拨,我觉得就像是一把钥匙一样,开启了我的另一个思路,受益匪浅。
再从利用上司的角度讨论一下朱元璋同志的儿子,朱棣。朱棣的皇位不是继承而来,是起兵谋反而得。朱棣有两个儿子:朱高炽,体态肥胖,身体残疾,长相丑陋;朱高煦,跟他反着来。当时前朝暗中分势力,解缙为朱高炽的拥护者。一天,朱棣问解缙谁更适合继任时,解缙立马在心里极速思考,说:“朱高炽。”朱棣眉头一皱,认为答案不合心意,看在眼里的解缙又说:“好圣孙。”朱棣这才笑逐颜开,因为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十分优秀,朱棣十分喜欢。这一次谈话可以说有决定性作用,一来为朱棣同志解决了烦恼而且连下下任都物色好了,二来自己离目标又近了。
书上为我们用楷体举了很多例子,针对每一个话题,让我们对他提供的概念得以深刻理解。那么多例子,不能照搬,一切都曾有过例外,但是就像刘伯温一语惊醒梦中人般,作者让我们知道原来有的事“还可以这样解决”,就像《穷爸爸富爸爸》一样,虽然美国与我国国情不同、体制不同、政策不同,但是提供的思路就像一次奇妙的点拨一样,深刻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