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读完的书很少,因为一字一句的读,耗费大量的时间,读的越久越没有成就感。
读完能记住的很少,因为只输入不输出。
读不下去的很多,因为读这本书的目标不明确。
也许一开始买的书就选错了。选书不要盲从,花钱花时间读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书,是不划算的。选书时要带着自己的目标,想要获得哪些知识,要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要以自己为主体来判断,基本上就不会错。
带着改善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我在《王者速读法》中寻找方法:用三十分钟读完一本书。
一,确定时间——30分钟
30分钟可以做什么?每天上下班通勤的时间,每天发呆意淫的时间,每天网购打游戏的时间等等,挤出30分钟来读书真的so easy,不要再说没时间了。
二,如何分解这30分钟
第一阶段,用五分钟进行预览。
看标题、封面、腰封,得到对书的初步印象;
看目录,知道这本书什么地方写了什么内容,着重写的是什么,把握书的结构;
看图表、图片、插图、漫画等,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被用来强调作品的重要部分;
通过五分钟的预览,要明确读这本书的目的:想要从书中获得什么信息?要读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要用心的读?
当目标明确时我们的精力就能集中起来,主体性地进行阅读。
第二阶段,用五分钟浏览书中所有的图片。
浏览图片就是通过捕捉到文字本身的整体印象,不加修饰的去理解。
以每页两秒的均等速度翻看书中的图片,获取书中反复出现、突出强调的关键词,和自己无意由书本联想到的关键词。通过预览法对这本书有了一种理解,浏览图片时用均等时间翻阅全书又感悟到了另一种理解。
通过对上述两个阶段——十分钟的阅读,应该对书的整体有个把握了。知道这是本什么书,应当马上入手去读的是哪一部分,哪一部分写了自己必读的东西,这是书应该更加仔细地去读,还是一本对自己来说暂时无关紧要的书。
第三阶段,用二十分钟使用跳读法阅读。
二八法则: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
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阅读领域:阅读作为整本书核心部分的两成能得到那本书的八层信息。这样只读20%就能获得那本书80%的信息,如果追求完美,为了剩下的20%信息,却要耗费80%的时间,并非是明智之举。坦白说,即使一字不落的读完,又能记住多少呢?!
不要把“全部读完”变成目的,用效率最高的方法来读书,用节省出来的时间阅读更多的书,或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把阅读变成一种负担,读者是主,书是仆。
为什么要跳读?即不要用同等的时间、同等的精力对待所有事情,要分出轻重缓急、主次正副。对重要的事情就拨出与之相应的时间,根据其价值进行公平分配,有价值的地方就细读,无价值的地方就跳过。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对自己有价值的地方。
跳读:从中抽出一段,粗略的领会大意。
通过第一二阶段的预览和图片预览,我们知道自己需要的信息和重要的信息大致在哪,接下来用跳读来确认。
跳读在把握整体的同时注重正在阅读部分的意识也很重要。跳读和偏读、飞读、挑读的区别取决于你的意识和熟练程度。
习惯精读的你,要勇于舍弃八成的内容。你读取的信息是你能够理解的,费解之处就算读了也难以转化为自己的信息。通过阅读能够理解的部分和能够接收到信息的部分左右着你意识中形成的知识水准。半途而废终归只能得到浅层次的表面信息,坚持使用王者速度法,知识日积月累,慢慢就能理解到深层次的东西了,也逐渐能够瞄准目标信息。
三,输出
读书的目的是获取信息,掌握知识。活学活用得到的知识,创造性的学以致用才是终极目标。要养成及时整理传输信息的好习惯,不要让信息在大脑里杂乱地堆积起来。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把刚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加深印象。
输出的载体有很多,文字(比如现在看的这篇笔记)只是其中一种,视频、音频、图片等,都可是输出的内容。从决心增加输出的那一刻开始,你的日常、生活、工作,甚至人生都会日渐精彩丰富起来。主体性的读书,主体性的输出,把握主体性的人生。
最后,方法有木有效果用了才知道。尝试后是不是感觉什么鬼,什么都记不住?按作者的意思就是要坚持用,方法告诉你了,学不会不是我的问题。
我觉得不用纠结于“三十分钟”,学习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十分钟不行就一小时,一小时不行就两小时,只要尝试改变就是在进步。可以进行一次主体性阅读,将各种阅读法放一起,多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技能点,糅合成自己的阅读法,岂不更好。
打鸡血的话就不多说了,说了也没用,再多的方法顶不过一句“但是”。
第一次在简书发文,也是我阅读《王者速度法》后的第一次输出。迈出第一步很难,很辛苦,码字不易。
慢慢积累,不害怕,不着急,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