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人类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物质享受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与资源换取得来的,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所必不可少和迫切需要的生活内容之一。
关键词: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 绿色生态工程建设
随着世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如何保护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我国在“十五”期间更是地强调要“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列为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环境问题
1.环境保护的定义及环境法的提出
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指导理论、目的、内容和应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纳入环境保护。这就要求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体健康,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设制了环境保护法,在广义上又称为环境法,是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要素,防止环境破坏的法律规范,二是关于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的法律规范。另外还包括防止自然灾害和减轻自然灾害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法律规范。环境保护法除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综合性、科学技术性、公益性、世界共同性、地区特殊性等特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古代国家,但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现代环境法出现在世界上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是在70年代未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环境保护的宪法规范。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法规、规章组成的体系,成为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范围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法,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自然环境要素保护法,如森林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文化环境保护法,如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环境管理、监督、监测及保证法律实施的法规,如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
另外还有各种环境标准,包括环境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环境法制工作的加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将不断充实和完善。
2.环境问题与治理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生存环境。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1) 全球性大气污染
地球气候系统是一个涉及阳光、大气、陆地和海洋等内容十分丰富的系统。自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人类大量地使用矿石燃料,加上其他的人为活动过程,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臭氧层耗损,酸雨范围扩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2) 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空间配置,在一定时期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使生态系统能够各自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森林被毁,淡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漠化扩展等,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了破坏,生态系统本身的自动调节能力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或已经无法使生态系统恢复正常。
(3) 生物多样性锐减
地球上有海洋、陆地,有山川、河流,有森林、草原,有城市、乡村和农田,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灭绝有自然灭绝和人为灭绝两种过程,物种的自然灭绝是一个按地质年代计算的缓慢过程,而人为灭绝是伴随着人类的大规模开发产生的,当今人类活动的干扰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和规模,使得物种多样性锐减、消失。
环境问题的影响对整个地球环境造成了危害,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安定。环境治理的内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1)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防止肌体在环境侮辱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
(2)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和扩大再生产。
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发展战略的思想和原则
根据《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可持续发展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提出关于人类长期的战略和模式,它特别强调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对发展进程的冲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有两点:其一是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人类应该坚持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追求艰苦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其二是保存子孙后代发展的潜力。当代人不应该凭借手中的技术和投资,以耗竭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方式剥夺破坏后代人应当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权利。
“既要考虑当前的发展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其体现的基本原则有:
(1) 公平性原则
所谓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给他们机会以满足要求过美好生活的愿望。其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的纵向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要的条件——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2) 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有着许多制约因素,其主要限制因素是资源与环境。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条件,离开了这一基础和条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人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临界性,必须适应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需要根据持续性原则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确定自身的消耗标准,而不是盲目的、过度的生产和消费。
(3) 共同性原则
尽管不同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和发展水平不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也个有差异,但是,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是一致的。并且,要实现了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动。这是由地球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因此,致力于达成既尊重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发国际协定至关重要。
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
环境不能与人类活动、愿望和需求相割裂而独立存在;发展的概念也不应该单纯的强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只有做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生态保持稳定平衡、科技进步及人口有计划增长和素质持续提高,才是做到了真正的发展。
(1)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应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
(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于物质和精神消费,同时把为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3)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4)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我们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强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和以牺牲环境来增加产出的错误作法,从而使发展更少地依赖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环境容量有机的协调。
(5)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
三.绿色生态工程建筑
1.绿色建筑的思想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 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 依靠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 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
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追求。因此, 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必须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其次,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 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
21世纪是人类由“黑色文明”过渡到“绿色文明”的新时期,在尊重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提倡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题。大家围绕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在某些地区及某些方面已向“绿色建筑”这一目标迈进。
(1)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人们已不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
(2)“绿色建材”的开发应用。传统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是天然资源消耗最高、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大、污染大气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随着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重视新的建筑材料的研究,寻求既能满足材料性能的要求,又不破坏环境,而且还能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材料。
(3) 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阳光、空气等自然条件,建成农田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庭院种植、房屋种植等融为一体的生态农宅区,使生产、生活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连生活中的垃圾和动物的粪便都用来发酵,所产的沼气用来发电、烧饭等,沉积物用作农家肥。这样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垃圾的排出,保护环境。
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绿色建筑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也应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遗憾,我们只有不懈地努力,“绿色世界”才可能实现。
2.绿色建筑的概念
(1)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 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
(2)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节能与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追求。因此, 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必须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其次,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 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近年来在我国的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等省市建立了17 座被动式太阳能恒温式住宅, 以建筑物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从而达到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
(3) 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建筑与气候
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 绿色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并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基本方法,这是一种按人体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即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以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大自然是主要的供给者,而辅助设备系统属于其次。因而大部分的照明可以由太阳光提供,制冷由流动的空气产生, 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中获得 通过其他自然方式补充;太阳加热, 以风压和太阳浮力产生自然通风, 以水的蒸发产生制冷。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是一种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使用的方法,因为, 在绿色建筑中气候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当作资源来考虑的, 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 是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的本质。如果将其原理与未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其他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就会构成丰富多彩的绿色建筑前景。
3. 绿色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人们已不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由于居室空气污染导致的法律纠纷屡屡见诸于报端。
(2)“绿色建材”的开发应用。传统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是天然资源消耗最高、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大、污染大气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随着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重视新的建筑材料的研究,寻求既能满足材料性能的要求,又不破坏环境,而且还能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材料。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乳胶漆等建材已开始应用,塑料金属复合管正在取代镀锌管。
(3)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标准、规范的颁布。我国已出台或即将出台的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标准、规范包括: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121—88《建筑隔声评价标准》,JBJ11—82《住宅隔声标准》, 50189—93《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标准》、《北京市绿家装工程验收规范》(试行)等,这些标准正成为建筑施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随着新技术的不出现,还将不断出现新的标准、以更新旧的标准。
(4)从1992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河北、辽宁、甘肃、宁夏等地开展了8个城市的建筑节能试点工程和试点小区建设。1999年先后组织了20个试点工程与试点小区,一些地区也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建筑节能试点,带动了节能建筑的建设。在我国的农村,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园,如张家港生态农村建设,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们,针对张家港地区的地貌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阳光、空气等自然条件,建成农田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庭院种植、房屋种植等融为一体的生态农宅区,使生产、生活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连生活中的垃圾和动物的粪便都用来发酵,所产的沼气用来发电、烧饭等,沉积物用作农家肥。这样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垃圾的排出,保护了环境。
(5)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起来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名为“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Challenge)。美国匹斯堡CCI(ConservationConsultantsInc.)中心和卡耐基梅龙大学智人办公室是美国著名的绿色建筑,也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典型,现成为展览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回收利用能源和相关技术之所。2008年我国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我们的口号是“建绿色北京,迎绿色奥运”,以申办奥运为契机,呼吁更广泛的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精神,“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树立“绿色中国”的理念,迎接绿色奥运的到来。
4.世界绿色生态工程建设范例
(1)BZ可持续发展居住体
BZ是英国最大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居住体,它立足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BZ战略是全面的、健康的、安全的、节水的、可循环的,并以垃圾最小处理化、绿地化、低耗能设计等特点著称。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不只是减轻我们对于不可循环资源的依靠,而且解决了环保问题,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BZ采用了全面的、新型的房屋设计,旨在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简单的、吸引人的、普通百姓可负担得起的住宅,它力求减少能源需求,使用可再生资源,注意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率、循环利用率和耐用性,增加居民行走、骑车和使用公共交通的机会,并让建筑成为能源的产生体,运用于交通运输。
用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满足能源需求,是BZ最基本的能源要求,其比认为的再生能源有:
□ 直接的太阳能加热
□ 居民身体的散热
□ 灯和家电的散热
□ 烹调和开水的散热
□ 日光
□ 生态燃料的热能(CHP)
BZ将这些可再生能源形成一个能源网,低能源消耗战略基于低技术建筑结构形成和材料使用的开发。其设计宗旨是用地方资源来满足全球环境要求。
(2)卡梅尔农场公共图书馆
由M.W.斯蒂尔公司(M.W. Steele Group)设计的公共图书馆代表了对加州建筑的环境传统的回归,它将环境系统和工程系统综合在一起,并达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
公共图书馆的设计虽小,但在建筑上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除了借书和查阅参考资料等传统功能外,它还是一个各年龄层自学的地方。许多人来图书馆借书、还书只停留很短的时间,但有些人会呆上很长时间,他们在那里工作,查阅图书馆资料和网上资料,还要有为儿童设计单独的区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整日在图书馆内工作,也有各自特殊的需要。
在一个简单的环境中,室内的温度、光线、噪音要达到简明环境中统一的标准水平是可能的。它的优点就在于无论自然界每季每月任何变化,对环境都会有准确的控制,室内环境响应室外温度和光线的变化,只有在这些变化使人感觉不适时---太热---太冷或太黑---才有必要启动机械设施。大部分时间建筑会逐渐调节馆内环境,保护馆内的活动正常运转,阅览者可以自由选择他们阅读的地方:在阳光下,在阴凉处,在室内或花园里,他们还可以自由地开关窗户。
建筑物以它的建筑语言表达了20世纪中期在南加州兴起来的现代主义者的样式。从表面上看,卡梅尔农场图书馆是一个谦逊的建筑,它在环境建筑的分类学上占据了一个明确的位置。
结论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与此同时, 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必须纠正自己对自然的错误态度,爱护地球,挽救地球,使已经遍体鳞伤的地球恢复和谐美好的面貌,使人类能够在地球上生生不息,生存繁衍。
参考文献
朱蓓丽. 2001. 环境工程概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许兆文 杨成永. 2003.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迪恩·霍克斯 韦恩·福斯特. 2003. 建筑、工程与环境.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以前学生时代自己写的,现在想想挺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