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学习,让你对自己的大脑有哪些更多的理解?生活中你觉得有哪些体会?
——第二本书《学习之道》【美】芭芭拉•奥克利
(一)专注模式(focused mode)
指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看书的时候,通常专注的时间不会太长,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了多少时间,就感觉有点累了,想放松一下。“番茄工作法”25分钟休息5分钟的方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如果遇到特别感兴趣的内容,相当投入而难以自拔的情况,偶而也是会发生的。如果有幸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废寝忘食、不眠不休也会将书看完……以前,看武侠、言情或者其他小说类的书,经常会一口气看完,这算不算专注模式呢?
有的时候,也会想一口气把一件重要的事情完成。可是,经常会做着做着,遇到问题,卡在那里;或者,做着做着,累了困了,就睡着了。
——专注模式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炼成的!
有明确时间限制,且倒计时所剩无几的时候,很容易启动专注模式。
如:我的工作中,每月做会刊的最后定稿日,那就是无论手头有什么事情,都要放下,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内容的审定上。一本32页的杂志,要把所有的内容一字不差地一口气看完,并把错误挑出来改正……这个时候,真不允许我有任何开小差的时间和机会,必须全神贯注,把好最后一道关。
再如:全会期间做简报,白天委员们讨论的内容,经过工作人员记录、整理、编辑、排版……轮到我审阅通常要晚上十点后了,每天十几期几万字的简报,天亮前必须定稿付印,否则第二天来不及发下去。于是,这一晚上,几乎通宵的节奏,不专注不行,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这个时段,就是专注模式的集中体现了,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既赶时间,又不能出错,要确保简报保质保量地呈现。经过一夜烧脑,脑子里满是大家的发言内容,经常是谁提到什么内容,我马上就能发应出来是谁说的……
所以说,当任务有明确的时限时,就很容易启动专注模式,这也算是不得已而专注之。在刻意练习专注模式时,也许可以给自己划定时限,通过倒计时让自己有紧迫感,这算是被动专注模式。再逐渐过渡到主动掌控专注,随时可以进入专注状态,从而进阶到主动专注模式。
(二)发散模式(diffuse mode)
指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任由思维漫步,让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络的机会,并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
首先联想到“头脑风暴”,当我们策划活动的时候,通常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发散性思维,把所有可以想到的可能性都罗列出来,并互相启发、思维碰撞,产生更多创新有创意的idea。
其次联想到“游离思维”,当脑中有个活动主题或者日课题目需要思考,而一时尚无定论的时候,我就会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时不时地考虑一下,如:开车、走路、骑车、游泳时,脑子放空、任意驰骋的时候,就会想想:下一期小图活动可以做什么内容?这个日课我可以怎么写?好几次日课的提纲,就是在开车的时候想出来的,一停车赶紧记下来,唯恐忘记了。
所以说,没有明确时间限制的、没有明确定论的内容,往往更需要发散模式,更多更好的灵感往往就是这样闪现的。
(三)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相互转化和切换
这两种模式,就像是阴阳两面,互补且需要互换。
1、专注模式下,不要开小差:
当主动或者被动启动专注模式的时候,自我觉察要提醒自己,不要分心去看手机、去刷朋友圈、去东张西望、去注意身边的其他事物,要完全融入自己的小世界,就像禅定,完全不受外界干扰。
2、专注模式停,发散模式启:
采用“蕃茄工作法”,集中注意力25分钟后,暂停专注模式,让大脑休息5分钟,这段时间可以让思维任意驰骋,是休息也是转换。
3、发散模式下,及时记录好:
发散性思维启动后,经常会有各种金句金点子飞过,如果不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来,很容易错过忘记,所以,及时记录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