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的第一场雪,来的如此不期而遇,让我喜出望外,不由地想起这首诗——“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儿时记忆里的过农历新年是最幸福的日子之一。
可以穿新衣新鞋,可以走亲访友,可以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可以和弟妹们一起放爆竹,看烟花。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零食和菜肴。
父母不会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对我有半点埋怨;因要看在长辈们的面子上不能流露出半分怒色。
在外公外婆的庇佑下,作为第三代的我们姐弟四人,是在万般宠爱中成长起来的“幸福80后独生子女”。
平时因大家都居住得较远而鲜少往来,唯有逢年过节才会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聊聊家常,谈谈人生。回忆家族历史,侃侃大山。
即便外公外婆的家简陋不堪,空间狭促窄小,但老老小小一起围炉吃年夜饭的温馨画面,如今依旧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那是一股自然而然的浓浓亲情、毫无矫揉造作的气氛。亲人们发自肺腑的关心话语如一股暖流般流淌在心间,给我们年幼的心灵带来了十足的安全感。
外婆总是事先摆出一张折叠式小圆桌,叫我带领弟妹3人一同早早围坐在一起,吩咐我照顾好他们,提前摆好碗筷,帮他们夹菜擦嘴。那时候我已经俨然一副大姐样儿。
年年外婆亲自掌勺的传统年夜饭菜式都有:爆鱼、卤牛肉、酱鸭腿、皮蛋、烤麸黑木耳金针菜冷盘、蛋饺肉圆汤、茄汁大鲳鱼、炸春卷、油爆虾、塔菜冬笋和白斩鸡。饭后甜点是桂花酒酿圆子汤和象征吉祥如意的八宝饭。
信奉佛教几十年的外婆总是慈眉善目地凝视着我们四个孙辈,嘱咐道:“囡囡们自己坐,自己吃,过了年,就大一岁了,健康平安就是福。菩萨保佑你们。”
人多吃饭就是香,就是热闹,就是分外有滋有味。即使居住空间再小,陈设再简单,因有家人们的欢声笑语而显得格外温馨舒适。
每一年的春节来临之际,外婆都会去传统市场购买年节用品。提前在每一扇窗户上贴上红色喜庆的窗花、外门上也会早早贴上大红“福”字。
餐桌上的景德镇瓷器花瓶里,寥寥插上数支应景的红梅花,婀娜的水仙盆景也在茶几上暗香浮动,幽香沁人心扉。这真是——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这真是——美味佳肴团圆日,男女老少围坐满。阖家欢乐举杯饮,相聚一堂享天伦。
春节是一种传统习俗,有了聚会的气氛,才能理解游子们期盼归家的迫切心情。
春节象征着一种生活仪式感,有了亲人们的关心备至,才有我们在外奋斗的动力。
春节是一种年味,面对满桌亲自动手的浓浓心意,才有了久久不散的回味和情怀。
这样和和美美的日子,如今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各自长大的我们,各奔前程,成家立业, 想要再聚集圆满,亦难如登天。
而外公外婆都早已到了耄耋之年,日常起居都需要依靠亲人们的细心护理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如今早已是“四世同堂”的金家,长辈们看到重孙子上门来拜年当是最幸福的时刻。喜笑颜开,知足如意。“繁衍生息,子孙绵延”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作为儿孙辈的我们,最大的孝顺就是多多看望老人,多多陪伴老人。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趁他们还耳聪目明的时候,多交流过往,多了解家族历史。
又是一年新春到,在海外奋斗的亲人们,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人身边膝下承欢呢?
三百六十日云终,故乡还与异乡同。
非唯律变情堪恨,抑亦才疏命未通。
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
诗成始欲吟将看,早是去年牵课中。
岁月更迭,时光荏苒,祝愿在世界各地奔波劳碌的亲朋好友们,都抽空回来看看长辈亲人,家——永远是你我最好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