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禾:
到点儿下班锁门的时候,抬眼看到公司走廊西阳台外的天,还那么的白亮,真有点儿——不习惯!
不习惯什么?
不习惯天亮着下班回家啊!
工作了这么久,已经习惯天黑了才回去,贱骨头吧?
网上传有个孩子抱怨粑粑只爱工作不爱她的视频,让人忍俊不禁。
我不是粑粑,也没被娃儿批评只爱公司不爱家,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就连现在放假期间她陪我在办公室,也是等到“曲终人散尽”,才从不开灯的黑黑过道穿过,哼哼电梯间里的音乐,然后离开。
倒不是要评劳模,而是一切因为习惯。
习惯早早到公司,习惯不与人争用茶水间,习惯避开高峰期的电梯走楼梯,习惯晚点儿避开排长队等饭吃壮观,习惯晚点儿离开……
很多习惯就这样,悄悄地被沉淀下来,裹挟着自己走过了一年四季,但却不经常发现这样的习惯。正如丰子恺先生那篇《渐》里所说的,时间沉淀下来的变化,是最不易察觉,又最“可怕”,在不知不觉中它就慢慢改变了一个人。
过年也是一种习惯,木禾,你觉得我这样的论调对吗?
虾米问我,听电话里我老妈的声音,似乎有些不悦,有什么事?
我只能告诉她,大概又是因为对过年里的一些习惯,我发表了不一样的观点,惹得老妈不开心了吧?
老妈喜欢依旧年的习惯,在腊月二十四之前办些年货整齐,尤其是对孩子吃食方面。
而我告诉她没有必要。一则我小气抠门儿,不想囤积过多的零食在家,本来不太爱吃零食的小鬼,不要因为这样一个“旧习惯”,再养出“新的坏习惯”。
二则过去有这习惯,是因为过去穷啊!父母都是到过年前才备些吃食,以弥补一年来对子女的亏欠,然后再让传统孝文化深植,意思“看看,爹妈多疼你们啊!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忙着给你们买好的!”
这种内疚感式的教育,我不能批评它全错,但是我希望以后少用。
在《断舍离》一书中,我就很赞同它的观点,上一辈人总是把一些所谓的好东西,留到什么过年过节啊、走亲访友啊等等等等时候再用,一是虚荣,二是暗示自己还不是最好的,配不上用最好的,这影响了我们一辈子的价值观。
平时抽十块钱烟的,却要在过年过节时给别人送中华,还要分软的硬的,送差了怕丢面子。
平时喝七八块钱酒的,却要在逢年过节拿出送什么中国蓝、梦之蓝,仿佛这样就特别上了档次,有了面子。
就说这零食吧,平时自己不舍得的吃食,到了过年,就像得了印钞机似的,硬要把现金送给超市,把那些东西搬回家,自己看着它一直到过期也舍不得吃。难道就不能平时想吃就随意弄点儿解解馋?
木禾,你会不会跟他们一样,冷笑着告诉我那些都是习惯,我们要适应?
习惯,好可怕的东西!
不过,尊重老妈的旧也是习惯,可能也是唯一对她表达爱的方式。
好习惯可以要,坏习惯难道也要不加分辨的全盘接受?
当然,我知道好坏的标准,又是很难把握的。在我看来是坏的习惯,在其他人眼里未必。所以,我只能遵循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固执己见!
习惯就好了!一段时期以来,我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可惜这样的自己活得并不开心。
习惯啊,就是得让心砌成一间大大的阳光房,尽量收集阳光,用它驱散寒冷,抵御病毒。
习惯也是一种坚守。我的固执也许坚守住的,只是自己对世事的理解与辨别,可能有些可笑与幼稚。
习惯在心里,享受着一定的独立地位,也有些孤傲与乖张,不过,我就是偏袒它!
习惯让我告诉你,有什么不开心可以找你聊聊,这就是我的最丰盛的夜宵,吃完就开心了!
爱你也是习惯!哈哈!
祝安!
木徒
201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