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这本书是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彭凯平教授,结合20余年的心理学研究实践,对比了中西方文化看待幸福的差异性,为当下的中国人重新解读了什么是幸福。
你幸福吗?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摇头或犹豫。彭凯平教授在书中给我们诠释了“五施”——言施、身施、眼施、颜施和心施。他说“五施”可以让我们获得幸福的感受,幸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在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后,幸福便唾手可得。那到底幸福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有意义的快乐!如何获得有意义的快乐呢?首先是做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其次是能获得金钱上的回报和社会的尊重。假如违背自己的喜欢硬着头皮去干一份工作,纵使有安逸的环境,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但我们依然不会产生幸福感。具体一点说这就是生存,为了生存不得不干让自己痛苦的事。但这并不是生活。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物质充盈、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信息发达的时代,本该是幸福的,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时常感到焦虑、烦躁、沮丧、难以专注,也因此丧失了对幸福的感知。
幸福不是简单的物质满足,也不依附于攀比和财富。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而这种意义来自我们在工作、爱情、婚姻、人际交往、亲子等人生课题中的创造与收获。
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在书中,老师把幸福定义成一种有意义的快乐。工作累了一天,回家躺着休息就会很快乐,但如果一直这么躺着,就感觉没意思了;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们很紧张,玩手机、玩游戏,休息一下就觉得很快乐,但如果没日没夜地玩,终有一天也会感到很空虚。所谓“有意义的快乐”,离不开目标与创造,当我们为生活制定积极的目标,勤于创造而非无任何意义的消耗时,我们就会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一种温暖而持久的幸福。
可是生活不总是阳光灿烂的,它总会让人遭受挫折、感受痛苦、历经各种磨难。这时,我们怎样控制负面情绪,享受幸福意义上的快乐呢?书中彭老师教给我们“五施”——言施、身施、眼施、颜施和心施,让我们通过做这五件简单而平凡的事情就可以让我们获得幸福的感受。
言施:在生活工作中如果我们参与别人的抱怨,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情绪也会变得很糟糕。其实抱怨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帮助,与其抱怨,不如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也许会豁然开朗。
反之,如果参与聊一些快乐幸福的话题,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感受到快乐。积极的沟通能产生正面的效果,多说一些积极的话,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身施:“双手最敏感的触觉区域是掌心,人们不断拍打自己的掌心就会产生快乐的情绪反应。如果坚持跑步15分钟到30分钟,大脑就会分泌各种积极的会让我们感到开心,兴奋的化学物质,所以运动会使人上瘾。人在闻到香味后会很开心,通过拍打掌心或运动,都是寻求快乐的方法。
眼施:“幸福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去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语言去表达、传递我们的爱。”有时工作生活的忙碌会遮蔽我们的双眼,使我们变成睁眼的瞎子而无视周围的事物,放下手机和工作,多看看孩子的笑脸,感受孩子的改变,就会创造快乐。
颜施:“科学家发现,人类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就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船10分钟的运动效果。”古人也说“笑一笑,十年少”,笑也算是锻炼身体,刻意练习微笑,也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心施:就是用心感受生活。“我们只顾着培养做事情的能力,却疏于培养内心的感受力。”被忙碌湮没的生活容易使人心灵枯竭和贫瘠,多感受生活的幸福吧!
作者说, 快乐的时候、幸福的时候,有四种神经递质——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催产素,它们对我们身心状态的愉悦感受特别重要。我们的人生阅历不一样,没必要和别人去比,尤其不要和一些成功人士去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认识自己的生活,而不仅仅是盯着别人的一个点。这是一种认知误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2002年提出,这个认知误差叫做鲜明性思维误区。我们比的时候,往往比的是大家的那个鲜明特性,那个闪光特性,所以要学会用弹性的视角看待自己的生活。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感情和健康、愉悦,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程度的社会认可。我们人类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是进化选择出来的保护机制,都是有必要的。我们工作除了养家糊口、赚钱之外,其实还有一个让自己活得开心,活得积极。真正做大事业的人,其实是能够选择孤独的人,就是他能够在繁忙之间找到自己安宁的心境,他能够在人群中间读书。
心花怒放是自我的一直积极向上,幸福快乐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内心,想法和行动达到这些。行为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很多时候我们老以为是性格决定的,其实是行为决定的。生命有限,充分享受每一个瞬间,把每一分钟活得幸福愉悦,我们的生命就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