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讲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乐派与威尼斯乐派,这两个乐派围绕着宗教音乐进行创作。今天来讲述这一时期,意大利的牧歌、法国的歌谣曲与德国的新教圣咏。
一、意大利世俗音乐——牧歌
牧歌,有一个笼统的概念。那就是它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多声部世俗音乐体裁,从大小宫廷中发展起来,歌词具有很高文学性,且表演形式为三、四个声部的合唱。
但是,14世纪也曾出现过牧歌。是在中世纪时期意大利本土出现的一种体裁,它是14世纪世俗音乐新艺术的主要体裁之一。
而今天所讲述的牧歌,与14世纪还有些不同。首先,所处时代不同,可以理解为16世纪的牧歌是14世纪的音乐体裁的发展和延伸。既然今日讲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我便来说一说,什么是16世纪的牧歌。
16世纪的牧歌是在流行语意大利南部的世俗歌曲“浮罗托拉”和北部的“维兰奈拉”的基础上,经过专业的作曲家创新提炼而成的主、复调相间的五声部合唱体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17世纪初,在蒙特威尔第的影响下,发展到顶峰。成为教堂音乐之外最重要的音乐体裁。发展过程中,由复调对位形式转为主调音乐形式。合唱通常为五、六个声部,有时会有独唱、重唱形式。
代表人物:马伦奇奥、杰苏阿尔多《我哀伤的死去》、蒙特威尔第《冷酷的牧羊女》。
二、法国世俗歌曲——歌谣曲
定义: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主要的世俗音乐体裁,由四、五个声部组成的无伴奏合唱形式。
代表人物:
塞米西
雅内坎,代表性作品《马里昂之战》、《鸟的歌唱》、《巴黎的喧哗》等。这是一种服从于内容表现的,带有主调旋律风格的复调音乐。
三、德国的宗教音乐——新教圣咏
1、定义
文艺复兴时期在德国,由马丁• 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为适应“新教”的仪式,对“旧教”的音乐进行改革后,称其为新教圣咏。
2、特点
(1)用德文作为圣咏的歌词,选用德国古老的圣歌和民歌作为曲调,使之与过大民众的宗教生活更为紧密。
(2)突出音乐织体四声部中的旋律声部,产生鲜明的主调风格特色,采用集体众赞歌的形式,有了圣咏合唱的性质。
3、代表作品
《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再其德意志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上便是今日的分享。
在近几篇的西方音乐史讲述当中,主要讲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首先最重要的一个乐派是产生在尼德兰,被称为尼德兰乐派。这个乐派的发展经历了3代作曲家,第一代作曲家又被称为勃垦第乐派,代表人物为杜费和本舒瓦。而第二代和第三代作曲家,又被称为狭义的尼德兰乐派。二代作曲家又称作“佛兰德斯乐派”,代表人物是奥克冈和奥布莱赫特。第三代作曲家,没有乐派别名,但是有两位极其重要的作曲家,他们的创作强烈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那就是若斯坎和拉索。
接着发生在意大利的两个乐派分别为罗马乐派和威尼斯乐派。而这是宗教音乐。
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和其他地区的音乐,便就是今天讲述的内容。以上,便是整个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粗略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