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处在枷锁之中。
有的人选择与无法挣离的现实妥协,继续着对自由的仰望;有的人则超然洒脱,打破了看似牢不可破的束缚,选择追寻心底最美好的自由。我们常常会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古希腊先民们对自由的热爱,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仍可从他们那铿锵有力的诗篇中窥见一斑。但正是这些最热爱自由的人们,为了在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下去,摒弃了周边民族仍保持的,相对自由的部落生活,毅然选择了组织严密的城邦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究其原因,是因为自由是在确保生存的基础上才能去追求的奢侈品。当今时代我们无须为了种植和战争而被迫联合起来,但更为沉重的,来自社会本身的种种限制让自由显得更加可贵了。
试想,当你埋首于文案之间,被无尽的各种文书工作整得焦头烂额,明明知道这些工作对任何人都没什么意义,但出于整个社会都在遵从的习惯仍想坚持完成工作,顺便幻想着回家之后怎么泡个脚犒劳一下自己,你身边一向沉默的同事突然把笔轻轻搁下,神情愉快地翻出去夏威夷的单程机票,然后吹着口哨迎着夕阳跨入了落日的余晖,留下一屋子的人和呆滞的沉默。你在震惊之余不由得反省,反省自己的人生是怎么过来的,又将要怎样度过,深深地陷入了对人生价值究竟是什么的沉思。你思考得过于投入,连洗脚水凉了都浑然不觉。第二天早上脚底抽筋地接着去上班。
按照叔本华的说法,自由即是不受限制。能在被种种关系和限制填充的社会中超脱一切,获得真正的自由,那是大境界;对各种限制熟视无睹,毫无顾忌地抛开一切条条框框,凭着热情去做那些符合人对自由的渴望的,那叫不懂事,或者叫逃避。人毕竟是社会中的人,卢梭笔下的自然状态毕竟是推测出来的,可能曾经存在过的理想条件。
人不一定是生而自由的,但枷锁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着的。
能够说走就走看世界的浪子,不是在商品拜物教一统江山的今天取得了足够支持作为自由的资本,就是被繁重的工作逼得失去了理智。在我们蠢蠢欲动,准备写下自己的自由宣言之前,必须要认清这一现状。
但这并不是说自由本身是荒谬的,不可能实践的。人的一生短短的几十载,从始至终一直被装在社会的套子里,不曾表现过真实的个性,也未曾追寻过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是决计不存在的。自由一直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一直通过每个人的每一个念头,得到最为有力的证明。怀着对自由的热忱与渴望,我们面对现实,低下头奋力耕耘,抬起头仰望前方。
就像隔着鸟笼凝望青空,如同夜莺般低吟,翅膀积蓄着猛禽的力量。当鸟笼打开的一瞬间,自由的魂灵终将回到故乡。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