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指要】(41) 蹇第三十九
【卦体与易道】
1、蹇卦是个平衡卦。
2、睽卦变蹇卦是一次特殊的卦变,睽卦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变成蹇后就是己丙乙戊丁甲。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蹇卦新提出的象有 “蹇”、“來譽”、“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來反”、“來連”、“來碩”等。
2、“蹇”字原义为跛,引义为行进困难。
【简译】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形势)对西南有利,对东北不利。适宜出现大人,保持稳定吉祥。
初六,往蹇,來譽。
前往艰难,来者可得赞誉。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作为“王”的臣子极度艰难,这不是他自身的原因。
九三,往蹇,來反。
前往艰难,来者正相反对。
六四,往蹇,來連。
前往艰难,来者相互牵连。
九五,大蹇,朋來。
极大的困难,有朋友到来。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前往艰难,来者硕大,吉祥。适宜出现大人。
【简析】
睽卦变蹇卦是一次特殊的变化,由于是睽四返回来变成了蹇初,所以我们把这种卦变形式叫“中道而返”式。为什么睽卦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前面我们在探讨睽卦时已经指出,睽卦是个平衡卦,平衡到近乎僵窒,卦爻的运行再也不能正常进行,这就势必造成特殊的变化。前面我们曾经谈到,自离卦始,主要矛盾是初与三或四,也就是丙或壬威胁到初爻这个基础,但从人道上看又是丙壬与己的矛盾,当着丙壬这个阳爻在家人卦中变成阴爻以后,再到睽三,就陷入非常艰难的地步,所谓“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無初有終。”说的就是这个爻,而己爻却强盛起来。在睽卦中,己爻不仅强大,更兼天时地利,它是开端,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处在四爻这个位上,由四至初,虽然不合人道,但也不是象二爻至初那样,直接与人道犯顶,三与五也有返初的可能,但在睽卦中互相平衡,并且都是阴爻,如果上爻不能正常返回初位,那么四爻就比其它爻有了更多的一些优势。
当然睽四变成蹇初也不是没有代价,那就是由阳变阴,这意味着它不再那么强盛,但相应的天元甲也有减损,在由睽变蹇的过程中也由阳变阴,这样四阳二阴的睽卦也就变成了二阳四阴的蹇卦。
处于平衡状态的睽卦变成蹇卦以后还是平衡状态,如同所有平衡状态的卦一样,地道的作用不明显,起作用的主要是天道与人道。卦体相对稳定,但诸爻之间也很难沟通与交流,这些特点也都反映在蹇卦中,或者说是蹇卦之“蹇”的一个重要原因。
蹇卦除了具有一般平衡卦的特点以外,也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主要有二,一是彰显了爻的方位性质;二是通过“往来”反映爻与爻之间的相互关系。
爻具有方位性质,这在坤卦的卦辞中就有表述,那就是“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我们说坤是个平衡卦,在这个平衡卦中,己爻为初,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由己出发,直接受益的就是庚辛,而后才是壬癸,由此我们知道了庚为西,辛为南,壬为东,癸为北,又庚戊同位,辛丁同位,壬丙同位,癸乙同位,所以戊也是西,丁也是南,丙也是东,乙也是北。蹇卦的卦辞也出现了“利西南,不利東北”这样的辞句,原来蹇卦也是平衡卦,也是初爻为己,在这种情况下,蹇卦出现与坤卦类似的辞句也就不奇怪了。当然蹇和坤也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一是坤为六阴之卦,蹇为二阳四阴之卦;二是坤卦是“天人合一”,蹇卦的天道与人道却不是一条道,;三是己在坤卦中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而在蹇卦中却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
爻与爻的相互关系,有许多的反映方法,但用“往来”反映爻与爻的相互关系,蹇卦可以说是非常典型,比如六个爻中有四个爻谈到“往蹇”,而提到“来”的有“来誉”、“来反”、“来连”、“朋来”和“来硕”,这些誉、反、连、朋、硕等,就是反映爻与爻的相互关系。
蹇卦的矛盾也非常复杂,六爻的行动都艰难,但艰难的程度还是有差别的。六爻都缺乏活动能力,但活动能力的大小还是有些差别的,寻找蹇卦的主要矛盾,就看哪个爻的活动能力相对要大一些,因为只有这个爻的行动,才有可能改变蹇卦的艰难局面。
蹇卦蕴涵的主要原则有“往蹇”原则、“来誉”原则、“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原则、“来反”原则、“来连”原则、“朋来”原则、“来硕”原则等。
1、“往蹇”原则。“蹇”字原义为跛,引义为行进困难。“往蹇”的意思就是前往艰难。作为原则,我们需要弄清的是哪个爻?向什么方向前进?为什么艰难?这是对乾坤卦提出的动静原则的一个具体化。
2、“来誉”原则。“誉”字最先见于坤卦“无咎无誉”,我们说“誉”字的意思有赞誉、嘉勉、影响等义,“来誉”就是受到来者的称赞,作为原则是说某爻与前来的爻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一般限于口头,不一定就是实际的行动。
3、“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原则。这句爻辞的意思主要有两点,一是表明这个爻的身份,他是“王”的臣下;二是极度艰难的原因不是自身,而是环境。作为原则,这里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
4、“来反”原则。“反”为反对,“来反”就是来者与自身正相反对,这种反对,表现在方向上就是逆行,这也可以看做是爻与爻的交惡、离散关系。
5、“来连”原则。“连”字是经文独字,有连接、连结、牵连等义,这也是爻与爻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如“来誉”密切,也不如“来反”那样离散。
6、“朋来”原则。“朋”为朋友、比肩,这是爻与爻之间的一种比较亲密的横向关系。
7、“来硕”原则。“硕”为硕大,经文中指的就是阳爻。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蹇卦的卦辞与爻辞。蹇卦是个平衡卦,与前面谈到的乾、坤、剥、复、颐、大过、家人、睽等平衡卦有所不同,乾、坤等平衡卦,中间四个爻要么都是阳,要么都是阴,因此我们说这些卦中两个“跷跷板”呈水平状态,蹇卦中间四个爻不一样,有阴有阳,但二与四都是阴,三与五都是阳,两个“跷跷板”分别呈水平状态,因此也是平衡卦,具有一般平衡卦的特点。
“蹇”卦之蹇首先是因为平衡,诸爻难以行动。但更重要是天道与人道的错乱,不掌握蹇卦天道与人道的错乱情况,也就无法理解蹇卦之蹇的原因。要了解蹇卦的天道与人道,一个方法就是先行了解六爻的方位,在卦体上,爻的方位与天干是结合在一起的,知道了某个爻的天干,也就知道这个爻的方位;反过来说,知道了某个爻的方位,也就容易知道这个爻的天干。我们是如何知道了蹇卦六爻的天干的呢?首先从睽四的“元夫”一辞,很容易联想到这是提示改元;再从蹇卦辞的“利西南,不利東北”可以想到它同坤卦的某些相似之处,具体说就是己爻当政;第三是从初爻的“往蹇,來譽”可以想到这是一个“只入不出”的爻,而这个爻在“原筮卦”中就是己;第四是通过爻辞的“来反”、“来连”等等可以确定蹇卦六爻的爻时就是己丙乙戊丁甲,其中存在着两个“天人相悖”,一是二三之间,二是四五之间,这才是蹇卦之蹇的重要原因。
蹇卦的行动艰难非同一般,也正因为如此,就需要强有力的人物来改变这种状态,这也就是“利见大人”的原因。“利见大人”一辞最先出现在乾卦,作为原则,我们说这是讲的在同等条件下,仅仅由于转折,就会有强有力的人物出现,乾卦二、五正处在转折点上,具体表现就是由阴变阳。其后又出现在讼卦,我们说讼卦是一个窒卦,也就是陷入僵局的卦,为了打破僵局,这就需要“大人‘出现,具体表现是讼上剥夺了其它阳爻,变成了师卦中唯一的一个阳爻。蹇卦也是窒卦,在这一点上与讼卦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蹇卦中的“大人”是个阴爻,阴爻虽弱,但时位优越,时为开端,位居最高,时势使然,蹇上也是一个“大人”。蹇卦平衡,利于稳定,所以卦辞讲“贞吉”。
蹇初辞为“往蹇,來譽。”当我们知道了蹇初己原来是蹇卦的终结阶段,是个“只入不出”的爻,那么对其“往蹇,來譽”也就不难理解了。
蹇二是个阴爻,依照人道当至三,三为阳为乙,自丙至乙,正逆天时,这不是它自身的原因,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爻辞为什么说“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了。
蹇三是个阳爻,它为什么“往蹇”呢?原来三为乙,四为戊,自乙至戊需要三个时间单位,这就是“往蹇”的原因。二为丙,三为乙,所以从乙的角度看,二爻的到来是“来反”。
蹇四为戊,五为丁,由四至五是个“天人相悖”,这是四爻“往蹇”的原因,其实它也是个“匪躬之故”。至于“来连”,则是说它与三爻为邻,是个空间上的相连。
蹇五“大蹇”也是因为四五之间的“天人相悖”,对五而言,四爻也是个“来反”。但是五爻也还不是陷入绝对的孤立,因为二爻为丙,依照天道可以至丁,这就是“朋来”,这也可以叫做“天无绝人之路”。
上爻处在三五两个阳爻之间,依照天道当至三,依照人道当至五,三五互衡,无论是至三至五,都有一个打破平衡的问题,这是上爻“往蹇”的原因。“来硕”则是说有硕大的阳爻到来,这与五、上、三这三个爻处在同一个圆圈上有关,上爻无论至三还是至五,都会有一个阳爻紧随其后。
蹇卦实际上是个陷入僵局的卦,要打破这个僵局,就需要有强有力的人物出现,这是蹇卦“利见大人‘的原因,这也是时势造英雄。蹇卦卦辞讲“利见大人”,上爻爻辞也讲“利见大人”,这说明蹇卦中将要出现的“大人”,就是上爻,上爻虽然是个阴爻,但时位俱佳,于此可知,“大人”也不都是以阴阳论。
【误区】
蹇卦通过“往来”,展现了诸爻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只是阴阳之间的关系,更有时位之间的关系,单就“往蹇”而言,有的“往蹇”是因为根本没有往的能力,如初爻;有的是“时不利兮”,如二至三和四至五;有的是因为不合时宜或平衡难以打破。而“来誉”、“来反”、“来连”、“朋来”、“来硕”等等,则是说明爻与爻在时、位以及阴阳等方面的联系。这些复杂关系,不是什么一句“山上有水”或“险在前也”就可以解释清的。
【周易指要】(42) 解第四十
【卦体与易道】
1、解卦是个平衡卦。
2、蹇卦变解卦是一次正常的卦变,蹇卦的天道是己丙乙戊丁甲,变成解后就是甲辛庚癸壬己。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解卦新提出的象有 “解”、“無所往”、“其來復”、“有攸往”、“夙吉”、“田獲三狐”、“得黃矢”、“負且乘”、“解而拇”、“朋至斯孚”、“君子維有解”、“有孚于小人”、“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等。
2、“解”字有离散、瓦解、解脱、解决等义。
【简译】
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
对西南有利。不能前往,来者是回复,吉祥;有已往,过去是吉祥的。
初六,無咎。
没有灾难。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田猎捕获三狐,得到黄矢,保持稳定吉祥。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
肩负重物,乘坐车马,招致贼寇到来,保持稳定艰难。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解脱羁绊,承担起“拇”的任务,朋友到来,这是服从。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君子只有解脱,吉祥,被小人俘获。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公”用来射隼在高墙之上,将其射落,没有什么不利的。
【简析】
解卦是蹇卦的“覆卦”,所以蹇变解是一次正常的变化,蹇是平衡卦,变成解以后还是平衡卦。作为平衡卦,解也具有平衡卦的一般特点,比如说诸爻难以运行,易于保持稳定,地道作用不明显等等。解作为蹇的“覆卦”,有许多与蹇卦相似的地方,比如说方位问题,“往来”问题等。蹇卦讲“利西南,不利東北”,解卦讲“利西南”;蹇卦讲“往蹇”、“来誉”、“来反”等,解卦讲“無所往”、“有攸往”等,可知这两个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由于解是“倒过来”的蹇,因此也有许多与蹇不同的地方,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两个卦的主旨不一样,蹇卦虽然讲述的是卦爻运行当中的艰难,但主旨还是企图在艰难当中求取稳定;解卦卦爻的运行也艰难,但主旨不是寻求稳定,而是寻求解脱。
二是某些爻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这里所说爻的性质,不是阴阳性质,而是“出入”性质,例如蹇初己在蹇卦中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变成解上以后就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蹇上甲在蹇卦中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变成解初以后就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
三是某些爻的运行方向发生了变化,比如说蹇三乙的天道运行方向是蹇二丙,这个乙变成解四癸以后其天道运行方向就是解初甲,如此等等。
解卦蕴涵的主要原则有“無所往”原则、“其來復”原则、“有攸往”原则、“夙吉”原则、“田獲三狐”原则、“得黃矢”原则、“負且乘”原则、“解而拇”原则、“朋至斯孚”原则、“君子維有解”原则、“有孚于小人”原则、“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原则等。
1、“無所往”原则。“無所往”的意思就是不能前往,辞义并不复杂,只是对于为什么不能前往不容易说清楚,在卦爻运行当中,有些“无所往”是因为不合天时、地利与人和,有些“无所往”是自身上的原因。在卦体六爻当中,必有这样一个爻,处于终结阶段,这个处于终结阶段的爻就是“无所往”。这个终结阶段指的是天道上的终结阶段,它与人道上的终结阶段是不同的。
2、“其來復”原则。“復”字最先见于讼卦“復即命”,意思是回归,由于道有人道与天道的区别,因此回归也有人道上的回归与天道上的回归,人道上的回归如由四爻返回到初爻;天道上的回归就是返回到开始阶段。
3、“有攸往”原则。“攸”字最先见于坤卦“君子有攸往”,“往”包括“前往”和“已往”两个方面,前往系指从现在到今后,“已往”系指由过去到现在,这是两个过程,经文上讲“攸往”通常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解卦辞中既有“所往”,也有“攸往”,可见“所往”与“攸往”还是有区别的,“所往”就是前往,是自今而后;“攸往”则是指自昔至今。
4、“夙吉”原则。“夙”为经文独字,意思是早、旧,也就是过去。“夙吉”的意思就是过去是吉祥的。
5、“田獲三狐”原则。“田”为田猎,“获”为获取,“田獲三狐”的意思就是田猎获取了三只狐狸。“田”字最先见于乾卦,后又见于师卦、恒卦,我们说这是一个与卦体有关的象,一般不是二爻,就是四爻。
6、“得黄矢”原则。“黄”字最先见于坤卦“黄裳”,我们说这是一个与天干有关的象,不是戊就是庚,多数情况下是指庚。“矢”字先见于噬嗑卦“得金矢”。为什么噬嗑卦讲“金矢”这里讲“黄矢”呢?原来噬嗑卦是“原筮卦”,所用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其中戊为“金”,解卦为“复筮卦”,所用天干为己庚辛壬癸甲,其中庚为“黄”。
7、“負且乘”原则。“乘”字最先见于屯卦“乘马班如”,意为乘坐,“负”字先见于睽卦“見豕負涂”,意为背负、承担。“負且乘”的意思就是既承担又乘坐。
8、“解而拇”原则。“拇”字先见于咸卦,为拇指,从咸卦初爻讲“咸其拇”可知初爻有支撑作用。“解而拇”的意思是说解脱出来变成支撑卦体的“拇”。
9、“朋至斯孚”原则。“孚”为服从。“朋至斯孚”的意思就是朋友到来,这是自己的服从者。
10、“君子維有解”原则。“君子”一辞最先见于乾卦,一般情况下是指按照人道行进的人,但个别也有例外,比如说谦卦初爻讲“谦谦君子,用涉大川”,这里的“涉大川”是初爻直接至五,这不符合人道顺序,但初爻是被动行为,也不失为“君子”。再有就是解卦,解四如果至初,这也不符合人道顺序,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开解卦的僵局,所以这也不失为“君子”。
11、“有孚于小人”原则。“有孚于小人”的意思就是为小人所俘获,“小人”一辞最先见于师卦,其义与“君子”相对,一般是指不按照人道顺序行进的人。
12、“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原则。“公”字最先见于大有卦“公用亨于天子”,这是一个与天干有关的爻象,一般不是己就是甲。“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的意思就是“公”站在高墙上射隼,有居高临下必获无疑之势。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解卦的卦辞与爻辞。解卦是个平衡卦,并且就是蹇卦的“覆卦”,同样也有一个求取稳定的问题,蹇卦为什么“利西南,不利東北”呢?这是因为,西南为戊丁,为蹇卦的四爻与五爻,西南的强大,对初爻己保持稳定是有好处的,初爻的稳定,也就是卦体的稳定。解卦为什么也说“利西南”呢?原来解卦的西南是庚辛,为解卦的三爻与二爻,特别是二爻辛的强大,可以平衡四爻的量,“压制”住初爻甲,也可以使卦体保持稳定。蹇初己与解初甲,从“只入不出”这一点来看,它们是一样的,都是本卦的终结阶段,都可以说是“往蹇,来誉”或者说是“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但是为什么两卦初爻的爻辞又不一样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蹇卦是个“原筮卦”,蹇初是个真正的“大君”,首要的任务当然是自身地位的巩固;解卦是个“复筮卦”,解初也支撑卦体,但只能算个“临时执政”,自身地位的巩固不及蹇初重要。再一个是能为蹇初提供直接支持的是蹇四戊,这是一个阴爻,力量有限;能为解初提供直接支持的是解四癸,这是一个阳爻,力量强大。当然“支持”有两种,一种是减损自身,加强解初的力量,再一种是“取代”,解四正是通过“取代”,变成了损卦的“大君”。解卦的“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其实说的是解初的两种状况,一是现状,那就是“無所往,其來復,吉”;一是“前世”,那就是“有攸往,夙吉。”
解初辞为“無咎”,这是一个“有断无象”的爻,因为有了卦辞的提示,所以我们知道它的过去是“夙吉”,现状也是“吉”,就是被解四取代,也不会有灾难。
解二辞为“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解二周边都是阴爻,按照人道,二来自初,这样除了初爻以外,还有三、上、五这三个阴爻与二为邻,这就是“田获三狐”,所以这是一个卦象。至于“得黄矢”则是说二爻与三爻的关系,表面上看,二为阳,三为阴,由二至三合乎人道,这也可以叫“匪寇婚媾”,但从天道上看,二为辛,三为庚,由三至二正合天道,所以对二爻而言就成了“得黄矢”。由于此爻有协同初爻稳定卦体的任务,所以是“贞吉”。
解三辞为“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解三为阴,按照人道处于二四两个阳爻之间,至二合乎天道但正与人道犯顶;至四合乎人道但不合时宜。又此爻处于上下两爻之间,进退不得,上下两难,爻辞把这种局面就形容为“负且乘”。“致寇至”一辞最先见于需卦,我们说需卦按照天道,三爻有至上的可能,三爻如果至上,则初爻就有可能至三,三爻至上和初爻至三都不合人道,不合人道的行为就是“寇”。。解卦三爻也说“致寇至”,这里的“寇”不是来自初,而是来自上,因为由上至三正合天道,只是也不合人道,所以被视为“寇”。由于三爻自身和环境都不及解二,因此要保持稳定就比较艰难,这就是“贞吝”。
单从卦体来看,解卦与睽卦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二四为阳,三五为阴,我们曾说睽卦是一个陷入僵局的卦,要打破僵局,必须有非常的变化,睽卦的变化就是睽四返回来变成了蹇卦的初爻。解卦也是陷入僵局的卦,打破解卦僵局的也是四爻返初,对解卦的这种变化,爻辞就是用“解而拇”来提示的。睽四是地元,其它爻难以制约这个爻的行动;解四为癸,至初甲虽然合乎天道,但它还受五爻壬的制约,只是这种制约能力有限,结果是解五壬变成了解四癸的服从者,这就是“朋至斯孚”。
解五是个阴爻,本身能量有限,面对解卦的僵局,也知道不用非常手段是不能打破的,从大局出发,打破僵局的非常手段和行为就是“君子”的行为,这就是“君子维有解”,这样是吉祥的。但是解四至初终归不合人道,所以从五爻的立场看这又是一种“小人”的行为,爻辞“有孚于小人”,说的就是五爻不得已而成了四爻的胁从。
解上虽阴,但一则居于高位,二则又是解卦在时间上的开端,是地元,可谓天时地利兼备,所以爻辞讲“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公”是说这个爻是地元,具有王公这样特殊的身份;“隼”是指解三,因为由上至三正合天道,对上爻而言这是“无不利”,对三爻而言这正是“致寇至”。
【误区】
解卦的主旨就是解开僵局,如果不知道解卦为什么陷入僵局?怎样才能解开这个僵局?那么对解卦的所有解释也就背离了解卦的主旨。传统易学谈到了“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却不知道解卦正是这样一个走入穷途而面临变化的卦。
【周易指要】(43) 损第四十一
【卦体与易道】
1、损卦是个失衡卦。
2、解卦变损卦是一次特殊的卦变,解卦的天道是甲辛庚癸壬己,变成损后就是乙己丙甲戊丁。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损卦新提出的象有 “损”、“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已事遄往”、“酌損之”、“弗損益之”、“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損其疾”、“使遄有喜”、“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得臣無家”等。
2、“损”字有损失、减损等义。
【简译】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有服从者,“元”是吉祥的,没有灾难,可以保持稳定,适宜前往,这有何用呢?有“二簋”可以享用。
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己”造成事端,宜速往,没有灾难,适当减损。
九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
适宜保持稳定,征伐凶险。不要损益。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三人同行就会减少一人,一人前行就会得到朋友。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减少它的疾患,使它有可喜的结果,没有灾难。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有可能增加十朋之龟,不要违背,“元”是吉祥的。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不要损益,没有灾难,保持稳定吉祥。形势对前往有利,得到了臣子的地位,将失去家园。
【简析】
解卦变损卦是一次特殊的变化,解卦是怎样变成损卦的呢?我们知道,解卦是一个陷入僵局的卦,卦体平衡,而且存在着两个“天人相悖”,这就使得解卦陷入穷途末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特殊变化也就成了必然。解四辞讲“解而拇”就是提示此爻行将变成损卦的初爻。解四为癸,变成损初后就是乙,初爻为乙,则上爻必为丁。损卦是个失衡卦,失衡的原因就是二强四弱,这就是“事”,损初辞讲“己事”就是说二爻是“己”是“事”。损二为己,则损四一定是甲。损卦这四个爻的天干一经判定,那么三爻与五爻的天干也就容易确定了,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损卦六爻的爻时是乙己丙甲戊丁。
损卦是个失衡卦,二爻有压迫初爻之势,但由于四爻的天道是至初,或者说初爻至四正与天道相悖,因此这个卦也可以看作是“动态平衡卦”。
损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二,围绕着这个主要矛盾,其它各爻有的支持初,有的支持二;有的是从本身厉害考虑,有的则是从全局利益出发。其主旨则是在爻的力量变化当中,寻求一种稳定而通达的局面。
损卦蕴涵的原则主要有“已事遄往”原则、“酌損之”原则、“弗損益之”原则、“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原则、“損其疾”原则、“使遄有喜”原则、“或益之十朋之龜”原则、“得臣無家”原则等。
1、“已事遄往”原则。“己”字最先见于大畜卦,大畜初讲“有厲,利已”。我们说这个“己”就是天干之“己”,“利己”就是形势对“己”爻有利。“己事”就是由己爻引起的事端。“遄”为速,“遄往”就是速往。作为原则,“已事遄往”的意思就是遇到己爻引发事端,应立即摆脱这种局面。
2、“酌損之”原则。“酌”为酌情,“损”为减损。作为原则,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自己的力量。
3、“弗損益之”原则。“弗損益之”的意思就是既不减损,也不增加,换句话说就是保持原来的状态,保持原来的状态在经文上就叫“贞”,但“贞”有数、位、时之分,如果一个爻的数量保持不变,既不增加它的量,也不减少它的量,那么这就是“弗損益之”。
4、“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原则。对这句爻辞,字面上不难理解,难的是为什么“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原来按照人道顺序排列的初、二、三这三个爻,并不在同一个圆圈上,比如初爻与二爻一起行动,三爻就会置身局外,二爻与三爻一起行动,初爻又会置身局外,初爻与三爻一起行动,二爻又会置身局外,这就是“三人行则损一人”。卦体六爻每一个爻都不能单独行动,要动就势必牵扯到同一个圆圈上的另外三个爻,这就是“一人行则得其友”。
5、“損其疾”原则。“疾”为疾患,“損其疾”就是减轻它的疾患。这里需要弄清的是谁的疾患,怎样减轻它的疾患。
6、“使遄有喜”原则。“使遄有喜”的意思就是使其迅速有一个喜庆的结局。作为原则,那就是在某个爻需要给予支持帮助的时候能够迅速给以援助。
7、“或益之十朋之龜”原则。“益”为增加、增益。“十朋之龟”为价值十朋的大龟。作为原则,就是给予极大的支持或增加巨大的财富。
8、“得臣無家”原则。“得臣無家”的意思是有失有得,得到的是臣子的地位,失去的将是家园。作为原则,这里还是讲的数的流动以及这种流动带来的后果。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损卦的卦辞与爻辞。损卦是一个新建元的卦,用政治做比拟就是一位新的“大君”登基。这位“大君”面临的形势怎样呢?从卦象上看,明显的是二爻压迫初爻,这可以看作是对“新君”的不敬,但从天道上看,四爻为甲,初爻为乙,乙有甲的支持,是吉祥的,不会有灾难,可以保持稳定,这就是卦辞上说的“有孚,元吉,無咎,可貞。”二爻虽然对初爻不构成现实的威胁,但终归也阻塞了初爻在人道上的出路,“大君”的职责,一是稳定卦体,二是与其它爻通达,既然人道不通,那么还有天道可走,这就是“利有攸往”。在天道的路线上还有两个阳爻,一个是上爻丁,另一个是二爻己,对初爻而言,这是可以享用的“二簋”,“簋”字前见于坎卦四爻“撙酒簋贰”,是盛饭的器具,坎卦有两个阳爻,正是所谓的“二簋”,以此我们知道,损卦上二两个阳爻,就是初爻所要享用的“二簋”,这也就是卦辞所说的“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在二爻阻塞了初爻在人道上的出路以后,我们看看这个爻应当如何呢?一个是不动,不动可以固守初位,但不能与诸爻通达。再一个是动,那么这里有一个朝什么方向运动的问题,向二合乎人道,但不合地道,也不合时宜;向四合乎地道,但不合人道并且正与天道犯顶;向五不合人道也不合时宜;向三不合人道但合乎天道。比较这四个朝向,可知初爻要动,只有三爻方向可取,别无选择。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初爻的运动,当然是以“遄往”为佳。这里我们不妨与屯卦做个比较,屯卦的天道与损卦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两个卦的形势,损初受二爻己压迫,这叫“己事”;屯初受五爻排挤,有向三爻方向发展趋势。要说屯初至三,其形势要比损初至三更优越,因为这不仅合乎天道,还合乎地道。但是为什么屯初不说“遄往”而说“磐桓”呢?原来屯初的选择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在二爻己为阴的情况下,初爻也有可能坚持人道,待时至二,正是因为有两个选择,所以屯初不言“遄往”,只说“利居貞,利建侯”。“居贞”就是爻位保持不动,而数可以周流。损卦在这一点上与屯是相同的,也是说爻位不动,数可以快速流动,但是数的流动也有个限度,那就是以不失位为准,所以损初辞讲“無咎,酌損之。”
损卦二爻是损卦的终结阶段,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掌握了这个爻的性质,也就不难明白爻辞为什么要说“利貞,征兇。弗損益之。”“利贞”是因为现状就是这样,它自身无法改变;“征凶”是因为它根本没有征伐的能力;“弗損益之”是因为此爻没有损失的问题,而增加只会扩大事端。
损卦初爻的“酌损之”和二爻的“弗損益之”都是说的数,是数动而位不动。但是,我们知道,在卦体上爻位也是可以变换的,三爻辞“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说的就是爻位变换的规则,按照人道顺序,初爻之后是二,二爻之后是三,仿佛这三个爻是在同一条“道”上,其实不是这样,前面在随卦中我们就已经遇到过这个问题,随二讲“系小子,失丈夫”,随三讲“系丈夫,失小子”,也是因为初二三爻不在同一条轨道上,因此它们的得失也就成为必然。
损卦四爻是天元甲,是损卦的开始阶段,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虽然这是一个阴爻,但在帮助初爻摆脱疾患,促使初爻加速向三爻方向发展方面还是有这个能力的,这就是爻辞所说的“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损卦五爻与三爻互衡,依照人道是向上,但这正与天道相悖,依照天道是向二,但五为阴,二为阳。在这种情况下,五爻自身没有多大主动性,全看周围环境,特别是上爻的行动,假定上爻依照天道至五,那么这对五爻而言就是“或益之十朋之龜”,这是五爻无法抗拒的,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五爻只能是“弗克違”,这个结局对二爻己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五爻毕竟是二爻的后援,二爻为地元,“元吉”的意思就是五爻接受了“十朋之龟”能使地元吉祥。
上爻是损卦在人道上的终结,是个强爻,有着巨大的能量,但依照地道当至二,依照天道当至五,依照人道则需在丁变辛后再至五。假定上爻“弗損益之”,既不增加,也不减损,那么上爻就没有灾难,保持稳定是吉祥的,这就是“無咎,貞吉。”假定上爻有所行动,那么最大的可能是爻内的数会依照天道流向五爻,对五爻而言这就是“十朋之龟”,对周流到五爻的这些数而言虽然得到了臣子的地位,但却失去了上爻这个家园,这就是爻辞上说的“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误区】
从随卦的“系小子,失丈夫”和“系丈夫,失小子”,到损卦的“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说明初二三爻不在一个“道”上,四五上爻也不在一个“道”上,这就说明,八卦(三爻卦)不是独立的卦体,六爻卦也不是两个三爻卦的叠加,把六爻卦裁为两截的做法,无疑是传统易学的一大谬误。
【周易指要】(44) 益第四十二
【卦体与易道】
1、益卦是个失衡卦。
2、损卦变益卦是一次正常的卦变,损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变成益后就是辛庚甲壬己癸。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益卦新提出的象有 “利用為大作”、“王用享于帝”、“告公用圭”、“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有孚惠心”、“有孚惠我德”、“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等。
2、“益”字有增益、增加等义。
【简译】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适宜来往,适宜涉渡大川。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适宜用来做大的事业,“元”是吉祥的,没有灾难。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有可能增加十朋之龟,不要违背,永保稳定吉祥。“王”用来供“帝”享受。
六三,益之用,兇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增益的作用,遇到凶事也不会有灾难。有服从者取中道而行,告诉“公”要使用“圭”。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取中道而行,告诉“公”自己愿意服从,被用来依从遷國。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有服从者顺从心意,不要责问,“元”是吉祥的,有服从者顺应我的德性。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不要增益它,或者打击它,拿不定主意,凶险。
【简析】
益卦是损卦的“覆卦”,损是个失衡卦,倒过来变成益后还是个失衡卦,但是两个卦的失衡状态是不一样的,损卦是二强四弱,二爻有压迫初爻之势,因此主要矛盾是在初二之间;益卦则是五强三弱,五爻有压迫初爻之势,因此主要矛盾是在初五之间。两卦的主旨都是要消除失衡,但途径或者说是方式、方法不一样。损卦是个新建元的卦,初爻是“大君”,首要的任务是政权的稳固,其次是诸爻的通达,通达的目的也还是追求稳固,所谓“损其疾”,这个疾患是二、上两个阳爻,特别是二爻,能够减损它们的力量,当然对初爻有好处,但从二爻与上爻本身的利益考虑,这两个爻又都是“弗損益之”。损卦变成益卦以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解决失衡问题的主体、途径也就发生了变化。在损卦中,试图减损的主动方是四爻与初爻,减损的目标是二上两个阳爻;在益卦中,损二变成了益五,损上变成了益初,初五这两个阳爻一改原来的“弗損益之”,变成了施惠于人,虽然追求平衡的目标与损卦一致,但途径可以说是与损卦相反。
与损卦比较,益卦还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天道的作用,二是主从关系进一步明朗。我们知道,损卦中的运动,有数的运动,也有爻的运动,但这些讲的都是趋势,由于损二阻止了初爻在人道上的出路,迫使初爻改道至三,但这离人道还不算远。益卦中的运动,有数的运动,也有爻的运动,但比损卦多了一些现实性,某些运动,已经远离开人道,而是依据天道。在损卦中,有许多矛盾,但这些矛盾着的双方一时还难以分清主次,在益卦中,许多矛盾着的方面已经主次分明。
益卦蕴涵的原则主要有“利用為大作”原则、“王用享于帝”原则、“益之用,兇事無咎”原则、“告公用圭”原则、“告公從”原则、“利用為依遷國”原则、“有孚惠心”原则、“勿问”原则、“有孚惠我德”原则、“莫益之,或擊之”原则、“立心勿恒”原则等。
1、“利用為大作”原则。“大作”的意思是大的举动、举措或大的作为,为了整体的利益,有时需要这种作为,这是一种打破常规的行为。“利用為大作”就是被动的从事这种大的作为。
2、“王用享于帝”原则。“享”为享用之享,“王用享于帝”的意思就是“王”以此用来供“帝”享用。
3、“益之用,兇事無咎”原则。“益之用”的意思是增益的目的或用途。“兇事無咎”的意思就是遇到凶险的事情也没有灾难。作为原则,这句爻辞讲的就是通过增益,达到化险为夷的目的。
4、“告公用圭”原则。“圭”为经文独字,当是古代一种衡器,以为平准天下,因此也是“公”的一种权力象征。“告公用圭”就是求告“公”来使用“圭”,以达到平准的目的。
5、“告公從”原则。“從”为服从、顺从、遵从。“告公從”就是告诉“公”,表示愿意遵从。
6、“利用為依遷國”原则。“遷國”就是迁移邦国。“利用為依遷國”就是被动的依从来迁移邦国。
7、“有孚惠心”原则。“惠”为惠及、施惠。“有孚惠心”的意思就是有服从者对“心”施惠。
8、“勿问”原则。“问”有询问、责问等意,“勿问”就是不要询问、责问。
9、“有孚惠我德”原则。“德”为德行、品性。“有孚惠我德”的意思是有服从者施惠,这合乎“我”的品性。
10、“莫益之,或擊之”原则。这句爻辞的意思是不要增益它,或者是打击它,作为原则,与“弗損益之”的意思相近。
11、“立心勿恒”原则。“立心”就是确立志向,“勿恒”是不能持久。“立心勿恒”的意思就是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不能坚持。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益卦的卦辞与爻辞。我们已经知道,益卦是损卦的“覆卦”,两卦都是失衡卦,主旨也都是解决失衡问题,但主体不一样,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也不一样。损卦的开端是四爻甲,甲在损卦中虽然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也支持初爻这个“新君”,但终归甲是个阴爻,能力有限。在益卦中,五爻己是地元,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并且是个阳爻,能量巨大,又得到一些爻的服从,因此解决失衡问题,也就由损卦对某些强爻的减损,变成了益卦某些强爻对弱爻的增益。
探讨益卦,首先要弄清楚每个爻的“政治身份”,在益卦的卦辞与爻辞中,有“王”、“帝”、“公”、“元”等字,一定要弄清每个爻的身份,因为身份不同,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其次要弄清主动方和被动方。再次就是看路线,比如说“中行”的具体内容等等,这样才能分析卦辞与爻辞。
益卦的卦辞是“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利有攸往”的意思是适宜行动,“攸往”包括已往和前往两方面的内容。损卦辞也有“利有攸往”一辞,那是讲损初的“遄往”即迅速地前往,目的是减损二、上两个阳爻。益卦的“利有攸往”则包括已往和前往,站在初爻辛的角度看,五爻己是“来”,如同蒙卦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爻辛继续发展,那就是前往。没有运动,就不可能消除失衡,损卦和益卦都适宜运动,所以都有“利有攸往”一辞。
“利涉大川”的“初筮告”是需卦,单就辞义讲,“利涉大川”就是适宜涉渡大江大河,也就是“抄近道”,具体到需卦也就是由三直接至上,这样就省了再经过四爻与五爻,这有利于实现爻与爻的通达。由此我们知道了凡是在人道上省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爻的运动,都可以叫“涉大川”,当然适宜不适宜涉渡还要看天道与地道,看有利或不利于卦体的稳定与诸爻的通达。就益卦来讲,五爻至二和上爻至三,就有利于诸爻的通达,从人道上看又都隔着两个以上的爻,这就是益卦“利涉大川”的原因。
益初为辛,是个阳爻,表明有一定实力,也不象损初那样存在着二爻“压迫”的问题,但是益初却不能至二,原因是初二之间是个“天人相悖”。益初也不能至四,因为这正与人道背离。明显的是,益初受五爻“压迫”,有向三爻方向发展的趋势,如果初爻至三,这就是“利用為大作”,“利用”是说被五爻所利用,“大作”是因为由初辛至三甲需要三个时间单位,这是一个大的动作,初爻这个动作,是受五爻的支配,五爻是地元,所以是“元吉,無咎。”
损卦五爻讲“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我们说损五为五为阴,上为丁为阳,假定上爻依照天道至五,那么这对五爻而言就是“或益之十朋之龜”,这是五爻无法抗拒的,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五爻只能是“弗克違”。同样的这句爻辞又出现在益卦二爻,益二也讲“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益二与损五是同一个爻,只是增益“十朋之龟”的人变了,增益损五的是损上丁,增益益二的却是益五己,损五戊的受益对于地元己是有利的,因为五爻戊毕竟是二爻己的后援。益二如果强大了,就会象损二那样给初爻形成“压力”,虽然也是“弗克違”,但最好还是长久地保持原来的状态,这就是“永贞吉”。前面在大有卦我们曾经谈到“公用亨于天子”是怎么回事,指出大有三为地元己,五为天元甲,三向五的通达,就是“公用亨于天子”;在随卦我们曾经谈到“王用亨于西山”是怎么回事,随卦的“王”是随五甲,随上为戊为西,甲要通过戊与己通达,这就是“王用亨于西山”。益二讲“王用享于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所说的“王”是益五己,“帝”是指三爻甲,益二庚的作用,就像是益五己奉献给三爻甲的礼物,供天元甲享用,这当然是吉祥的。
益三是天元甲,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爻辞为什么要说“益之用,兇事無咎”呢?这里我们不妨与前面的蒙卦与讼卦做个比较,益卦与蒙、讼的天道是一样的,三爻都是甲。蒙三辞为“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所谓“勿用取女”是说上爻不要至三,上为癸为阳,三为甲为阴,这里有一个阴阳和合的机会,只是这样一来,蒙卦难免倾覆。所谓“见金夫,不有躬”是说二爻庚为阳为“金夫”,如果这个爻到来,三爻难免受到伤害,因为由庚至甲为不合时宜。讼卦与益卦不仅天道相同,在失衡的态势上也很相似,那就是三与五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五爻都有压迫初爻之势。讼三辞为“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所谓“食旧德”是说没有新的积存,尽管讼卦阳爻很多,但还没有哪个爻来接济三爻。益与蒙、讼不同的地方,就是三爻要有所收益,本来这就是一个有吸纳性质的爻,越是阴爻吸纳能力越大,这就是“益之用”。益三周边有两个阳爻,一个是初爻,一个是上爻,从初爻的“利用为大作”和上爻的“莫益之”可知接济三爻的是初爻,初爻至三合乎地道,但是不合人道,也不合时宜。蒙二至三合乎人道,只因为不合时宜,相隔四个时间单位,因此是“子克家”,使得三爻“不有躬”,可见对三爻来说这不是喜事,而是“凶事”。益初至三也是不合时宜,相隔三个时间单位,所以对三爻来说也是“凶事”,但这个“凶事”不会给三爻造成灾难,原因就是“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什么是“有孚”呢?“有孚”就是有服从者,具体说益卦三爻的服从者就是益四。什么是“中行”呢?“中行”的“初筮告”是泰卦二爻“得尚于中行”,按照人道,二来自初,这样在二爻面前就还有左、中、右三条路线,二爻的“中行”就是直接至上。“中行”一辞再次出现在复卦,复四讲“中行独复”,按照人道,四来自三,这样在四爻面前就还有上、五、初三条路可走,所谓 “中行”就是至五。既然益卦三爻的“有孚”指的是益四,那么益四的“中行”也就是至五。什么是“告公用圭”呢?“公”字的“初筮告”是大有卦,大有三讲“公用亨于天子”,我们说这个“公”就是地元己,“公”字再次出现是在解卦,解上讲“公射隼于高墉之上”,我们说这个“公”还是说的地元己。“圭”字是益卦首出,也是经文中的独字,我们说它可能是古代一种衡器,以为平准天下,因此也是“公”的一种权力象征。“告公用圭”就是求告“公”来使用“圭”,以达到平准的目的,具体说就是五爻使初爻“大作”,以达到三五平衡为度。
益卦四爻是个阴爻,依照人道当至五,依照天道当至上,实际上这是个没有多大能力的爻,它一方面是三爻的服从者,另一方面还要顺从五爻,连自己邦国设在什么地方也要听从“公”的摆布,这就是“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益五为地元,在取象上它是“王”,也是“公”,作为阳爻,有极大的能量和主动权,解决益卦的失衡问题主要看这个爻。当然许多事情也不一定都是五爻亲自做,关键看自己的服从者能否体现自己的意图。五爻的意图是什么呢?概括说就是“惠心”和“惠我德”。“心”字的“初筮告”是坎卦“维心亨”,我们说这个“心”是指四爻,在卦体上,四爻是个看不见的爻位。明夷卦的“获明夷之心”也是指的四爻这个爻位。“心”除了指四爻这个爻位以外,还指天干之“辛”,益卦五爻的“有孚惠心”就是说有服从者对初爻辛施惠,这个服从者是益二,如果益二把从益五那里得到的“十朋之龟”转给初爻,这就等于加强了益初的基础作用,对此五爻的正确态度是“勿問”,作为地元,五爻是吉祥的,服从者的行为是在弘扬五爻的德性,这就是“有孚惠我德”。
益卦失衡,但卦体不一定就倾覆,其中上爻对卦体的稳定有很大作用。上爻依照天道当至三,依照地道和人道当反身至五,假如上爻的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稳立在初爻之上,卦体还是可以保持稳定的。如果增加这个爻的量,或者打击这个爻,不能长久地坚持,卦体难免倾覆,这就是“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误区】
“圭”是益卦中的一个“象”,无论它是古代的一种衡器,还是作为“公”的一种权力象征,用在益卦中显然是为了度量平准的。这说明卦体不单有一个阴阳平衡的问题,还有一个空间对称的问题。传统易学不了解这些内容,因而也不能正确解释益卦中谁在施惠?为什么施惠?施惠的“度”在哪里?如此等等。
【周易指要】(45) 夬第四十三
【卦体与易道】
1、夬卦是个平衡卦。
2、益卦变夬卦是一次正常的卦变,益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变成夬后就是乙己丙甲戊丁。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夬卦新提出的象有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惕號莫夜”、“有戎勿恤”、“壯于頄”、“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莧陸夬夬”、“無號”等。
2、“夬”字的本义是拉弓时戴在指上套环,引义有从圆圈上弹离的意思。
【简译】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张扬于王庭,服从者号啕,形势严峻,求告自己的采邑,形势不利就开战,适宜前往。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强壮于前趾,往而不胜是为灾难。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警惧号啕直达暮夜,有战事不要抚恤。
九三,壯于頄,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
强壮于颧骨,有凶险。君子沿着圆圈运动,独自行走会遇到雨,像是沾湿的样子,有恼怒但没有灾难。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臀部没有肌肤,其行迟滞不前,牵着羊走悔事可以消亡,听到议论不要相信。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
像马齿苋那样伏地而长,取中道而行没有灾难。
上六,無號,終有兇。
没有号啕,最终有凶险。
【简析】
夬卦是益卦所变,益卦是怎样变成夬卦的呢?我们知道益卦是个失衡卦,其主旨是通过“用圭”和对某些爻的增益,实现卦体的平衡。益卦变夬卦,应当说这个目的是实现了,具体说就是益初“大作”的结果是由阳变阴,益卦二爻三爻却因得到增益由阴变阳,卦体“原始反终”,这样就出现了夬卦。
夬卦是继解卦以后的又一个平衡卦,由于是初阳上阴,所以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平衡卦。我们知道,平衡卦中,地道的作用不明显,突出的是天道与人道的作用,由于天道与人道的错乱,夬卦中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这里不仅有阴阳之间的矛盾,更有众多阳爻之间的矛盾。而矛盾的集中点是在坚持人道还是天道问题上,也可以说是坚持什么路线问题。
夬卦蕴涵的原则主要有“揚于王庭”原则、“孚號有厲”原则、“告自邑”原则、“不利即戎”原则、“壯于前趾”原则、“往不勝為咎”原则、“惕號莫夜”原则、“有戎勿恤”原则、“壯于頄”原则、“君子夬夬”原则、“獨行遇雨,若濡”原则、“有慍無咎”原则、“臀無膚”原则、“其行次且”原则、“牽羊悔亡”原则、“聞言不信”原则、“莧陸夬夬”原则、“無號”原则等。
1、“揚于王庭”原则。“揚”为张扬,有显示威风的意思。“庭”字前见于明夷四“于出门庭”,据此可知三爻为“门”,初、二为“庭”。“揚于王庭”的意思就是在王庭之内发生了争执。作为原则,也就是说存在于初、二、三爻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2、“孚號有厲”原则。“孚”有俘获和被俘两种意义,此处之“孚”为被俘,“孚號有厲”的意思是形容被俘者的悲痛与艰难。
3、“告自邑”原则。“告”为告诉、求告,“告自邑”的意思是求告、动员自己采邑的民众。
4、“不利即戎”原则。“戎”本指兵器、武器,引义为战争。“不利即戎”的意思是如果形势不利,即诉诸武力,用战争解决问题。
5、“壯于前趾”原则。“壯”字前见于大壮卦,意思是强壮。“趾”字最先见于噬嗑卦“屨校滅趾”,象征初爻,居下而有支撑作用。此处言“前趾”,意在其与“后趾”有别。
6、“往不勝為咎”原则。“咎”有灾难、灾殃、灾祸、罪责等义,“往不勝為咎”的意思就是因前往失利而引来灾祸。
7、“惕號莫夜”原则。“莫”为暮,意为傍晚,“惕號莫夜”的意思是警惧悲伤直达傍晚和深夜,形容被俘者的孤苦无助。
8、“有戎勿恤”原则。“恤”有忧虑、眷顾、抚慰的意思,“有戎勿恤”的意思是发生了战争,不要去理睬。
9、“壯于頄”原则。“頄”为颧骨,“壯于頄”的意思是强壮于颧骨部位,作为原则,是说这是接近卦体上方的一个阳爻。
10、“君子夬夬”原则。“夬”字最先见于履卦五爻“夬履”,我们说“夬”这个字有从圆圈上弹离的意思,因此引义也可以说决断、决裂。“君子夬夬”的意思就是“君子”坚持按照人道行动,不怕脱离天道。
11、“獨行遇雨,若濡”原则。“獨”字先见于复卦四爻“中行独复”,我们说这个“独复”是指复四离开天道而坚持人道。夬三的“独行”则是脱离人道而坚持天道。“遇雨”一辞前见于睽卦上爻“往遇雨则吉”,我们说“雨”的生成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有阴有阳,再一个是有合适的时空条件。夬三为阳为丙,夬上为阴为丁,这里既有阴阳,又有合适的时机,所以是“獨行遇雨,若濡”,“濡”为湿。
12、“有慍無咎”原则。“愠”为怒,“有慍無咎”的意思就是有恼怒,但没有灾难。
13、“臀無膚”原则。“臀”为屁股,“膚”字最先见于噬嗑卦二爻“噬膚灭鼻”,我们说“膚”比骨柔软,通常象征阴爻。
14、“其行次且”原则。“次且”是行不前进。“其行次且”的意思就是其行迟滞不前。
15、“牽羊悔亡”原则。“羊”最先见于大壮卦,从“丧羊于易”这句爻辞中知道了庚的取象为“羊”,戊与庚同位,所以戊也是“羊”。
16、“聞言不信”原则。“言”有言论、议论等义,此处“聞言不信”是说自己听到他人的议论但不相信或采纳。
17、“莧陸夬夬”原则。“苋”为马齿苋,因茎柔软,一般是伏地生长。“莧陸夬夬”的意思就是象苋草生长那样,伏地而进,这是脱离人道而坚持天道的一种行动。
18、“無號”原则。“無號”就是没有悲痛,这是一种置身局外的状态,没有伤害,但也没有接济。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夬卦的卦辞与爻辞。单从卦、爻辞和卦符上看,夬卦与大壮卦有某些相似之处,例如大壮初讲“壮于趾”,夬初讲“壮于前趾”。大壮卦初二三四爻为阳,夬卦初二三四也是阳爻,只是夬比大壮还多一个阳爻。从这个比较当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趾”有前后之分;二是只有阳爻才能称“壮”。
夬与大壮的相似,其实只是表面现象,从天道上看,夬卦和屯、需、损卦是一样的,特别是与需卦相似的地方更多,唯一的差别就是需四是个阴爻,夬四是个阳爻。当然这个差别也不是个简单的差别,因为它带来的后果是:需卦是个失衡卦,夬卦却是个平衡卦;需卦的主旨是讲供需关系,夬卦的主旨则是讲天道与人道对爻运行的制约作用;需卦是站在上爻的角度阐明它与其它爻的关系,夬卦则是随着爻的变换不断改变视角。在取象上,夬与需很难找到共同点,其实这两个卦相似的地方是很多的。
需卦辞为“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有孚”、“光亨”、“利涉大川”等是“初筮告”,表明主从关系、运动内容与方式等在需卦中首次出现,其实夬卦中也存在着这些关系与方式,比如说需讲“有孚”,夬讲“孚號有厲”,这表明它们都“有孚”,只不过“孚”的主体和状态不一样,需卦的“孚”是指上爻,上爻为众爻所俘获,当然也可以说众爻为上爻所俘获,上爻的结局是“终吉”;夬卦中的“孚”却是指二爻,这个爻虽阳,但处在终结阶段,结局是“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夬卦如果三爻上行,也是“光亨”,也是“涉大川”,只因为有了“初筮告”,所以这里就没有再提示。
需卦卦体失衡,一方面是保持稳定吉祥,另一方面也适宜诸爻的通达,夬卦卦体平衡而稳定,地道几乎不起作用,诸爻难以通达,阳爻之间的矛盾激化,这就是“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但战争的目的还是为了通达,在“利有攸往”这一点上,两卦的主旨还是一样的。
需卦是站在上爻的角度上,故视初为“郊”,“利用恒”是说在失衡的条件下需要长久地坚持;夬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这是站在初爻的立场上,自身虽“壮”,但上面的四个阳爻更“壮”,它们除了自身是个阳爻以外,都比初爻高一个能量级。夬初几乎没有出路,至四正与天道相悖,至五不合时宜,至二虽合人道但也不合时宜,至三虽合时宜但也没有胜算,这就是它“往不勝為咎”的原因。但是,初爻如果不动,上面也没有哪一个爻能动摇这个基础。
需卦二四失衡,二爻有“压迫”初爻之势,这是需二“小有言”的原因;夬卦二四互衡,二没有“小有言”的问题,但面临初爻的威胁,二爻没有反抗能力,所以是“惕號莫夜”。初爻的进攻,可能是二爻,这合乎人道,也可能是三爻,这合乎天道,如果是战争在初爻与三爻之间展开,那么二爻就是隔岸观火,所以又是“有戎勿恤”。
需卦三五平衡,这与夬卦相同。需三辞为“需于泥,致寇至”,这是讲三爻面临的形势,三爻如果至上,那么这里有一个阴阳和合,这种和合,用象表示就是“泥”,当然也可以说是“遇雨”。三爻上行,初爻就会至三,这就是“致寇至”,因为由初至三不合人道。夬卦三爻的“壯于頄,有兇”也是因为有初爻的威胁,三爻的出路有两个,一个是按照人道至四,但这样一来就脱离开天道,这就是“君子夬夬”。另一条道路就是按照天道至上,这里也是三与上的阴阳和合,所以是“獨行遇雨,若濡”,“有慍”是不合人道,“無咎”是因为没有灾难。
需卦二四失衡,四爻有一种向上的趋势,从上爻的角度讲,这是“需于血,出自穴”,上爻丁视四爻甲为“血”。夬卦二四平衡,四爻没有了向上的趋势,但也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依照人道至五,但这需要四个时间单位,另一个是依照天道至初,但在二四互衡的情况下此行也未必顺畅,爻辞“臀無膚”是说与四爻在时间上相连的初爻是个阳爻;“其行次且”是说这个爻行进迟滞;“牽羊悔亡”是说四爻甲随着五爻戊前进,这样悔事就可以消亡;“聞言不信”则是说这个爻不要听信别人议论,转而至初,至初难免有“篡位”的嫌疑。
夬卦五爻也有两种选择,一个是依照人道至上,但这正与天道相悖;一个是依照天道至二,但这就离开了人道,所谓“莧陸夬夬”就是象苋草那样伏地生长,也就是“中行”,五爻的“左行”是向下,“右行”是向上,“中行”就是至二,这不会有灾难,只是这里与三爻的“君子夬夬”不同,这是舍弃人道而遵循天道。
夬上是夬卦中唯一的一个阴爻,有可能与上爻交流的阳爻一个是三爻,一个是五爻,假定三爻不上行,五爻不接纳,那么上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爻辞讲“无号,终有凶”。
【误区】
夬卦是个平衡卦,地道的作用不明显,主要是天道与人道起作用,夬卦向我们展示了天道与人道的错乱情况,爻的运行,既有舍弃天道而遵循人道的时候,也有舍弃人道而遵循天道的时候,到底应当如何运行,要看自身的条件和周围的环境。传统易学不了解真实的卦体与易道,只凭阴阳,就把夬卦的主旨说成是“刚决柔也”,不知道这里说的是天道与人道的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