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位负责文印的有两位姑娘。
忙起来的时候,好几个科室都到他们办公室催她们干活。虽然工作量大,但算起来两个人还是基本能应付的。
很早的时候我就发现,所有事情都只会找其中的G姑娘。另外的那位Y姑娘则是闲的慌。Y姑娘唯一着忙的是G姑娘休假的时候。
我也找过Y姑娘出过文,体验都不太好。反正最基本的东西都做不好。出错概率,以我有限的统计,能达到50%。漏发单位是常有的事。
总之,找了几次之后,我也识趣再也不劳她的驾了。
最近,Y姑娘怀孕回家,可把G姑娘忙疯了。我问老同事,你说Y姑娘都工作这么久了,这么单一的工作为什么就学不会呢?
老同事犀利地跟我说,一切都跟利益有关。我觉得他说的有点扯。
老同事继续说,Y姑娘只收一半的工资。
【2】
办公室劳动力不足,从外面借了个人来帮忙,称她W姑娘吧。
我还记得她来的第一天,可谓工具齐备:杯子、被子、一大罐的即冲饮料。总之,在办公室工作需要的小物品她都带齐了。
起先干活的那一周,她非常起劲,上班第一名,打水,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帮你做,都很快做了,做完后非常积极地问,还有什么杂活粗活需要她做的。
来了这么一位能干的人,科室同事都非常高兴,但越往后就越不像那回事了。
我发现她最常的一个动作就是拿着手机低着头。我经过她座位,她的屏幕总会显示娱乐综艺新闻,有明星配图的那种新闻。
当问到工作成果时,经常回答的是,我做了。我把对方发来的汇总到里面了。我打过电话了,但没打通。噢,那个信息我更新在另外的文件里了。
有一天中午她去超市买了6排酸奶回来,我很惊讶。她告诉我,这附近的超市,比她家附近的超市要便宜5块钱。她说她准备带着这6排酸奶坐高铁,回家给她女儿吃。
还有一天,她接到快递电话说必须上门签收。于是她就回家收了快递再回来上班。
从她的音调语气,我能发现她是发自内心地认为她应该如此做。
所以,在到达饭点或者下班的时候,她总会元气满满地说,“同志们,吃饭咯!”,“下班,下班,你们还不走吗?我走啦,拜拜~”
【3】
老同事经常有一个逻辑,就是某某某是合同工,所以我们也不要对他们过多要求。
或许你也秉持着那对多少工钱做多少待工作来要求别人。但同样一套逻辑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变得非常危险。因为这会成为你逃脱工作的借口。
因为拿的工钱不够多,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少干活甚至不干活。
我的一位同事就是如此,经常迟到早退,家里有什么事就回去处理,工作中丢三落四的事情非常多。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失去对他工作的信任,不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办理。
盯着工钱工作还会让你失去成长的机会。
上面说的W姑娘就是例子,她曾在我们单位工作过好几年,可到了今天,就像她自己所说,依然只能做粗杂碎活。给别人汇总了几年的表格,最后仍然只会做简单的汇总工作,交不出可展示的作品。
如果只盯着工钱工作,那么你只会做够,绝不会做得更多、更好。更重要的是你将搭上你的青春,失去成长的机会,在职业的道路上原地踏步。
时间很无情,它不会因为你做得不够,而补偿你半分。试着为自己而工作,别只盯着那只会贬值的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