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写点什么了,也没有看书的欲望。
着实可笑,可笑在膨胀的念头,和迈不开的脚步。
我被一种情景困住,就是那种,你打开一本书,或者打开一个剧,做一件事,如果,这件事不能给你本身带来具体的正效益,那么,这件事就是无意义的,一种“无意义困境”。比如我看一本书,刚翻开我便想,假如我写了一本书,这本是一个顶好的想法,但我还没开始看,这个念头便越来越强烈,导致书也看不进去了,竟觉得自己已经是名誉世界的大作家了,便开始哀怨自己是蒙尘的明珠。
这样的想法,总是让我止步,以前还会记录一些瞬间,现在天天想着“哎,写了有什么用呐,又没有人看,又没有收益。”不纯粹,太多目的性。导致自己思绪纷乱,连个载体都被自己抛弃了,进而只剩下内耗了。
这样一点也不好。
一种爱好的抛弃,造成的是整个生活情趣的降低。书,看不进去了;字,不想写了,时间空出来了,多出来的时间,耗着劲儿的去填充,甚至这些拿来填充的事情,比如睡觉,比如刷视频,你甚至连意义都不用思考,索性就是直接的奶头乐。笑一笑,然后就剩一片寂寥。
得不偿失。
有挺多个黑夜,亦或是某这个时刻,当我翻阅曾经写下的文字,或是轻快活泼的、或是敏感缺爱的、或是自省自立的,尽管已无法全然体会当时的情境,但看完会觉得曾有一个蓬勃的生命在努力着向上生长,也总是能够从这些文字中得到力量,从而清明一刻,欣慰不已。
我总说那是过往的自己来拯救现在的自己了。用浅显的文字,呼唤着想要沉睡的灵魂。
这些年来,工作、换工作、结婚、怀孕、待产,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让我对生活有种“习惯性无助”。当我无业待产时,过快增长的体重,让我焦虑;0收入,让我焦虑;对未知的恐惧,让我焦虑。焦虑又无助,时间一大把却又难以填充,就这么一刻有一刻的消磨着。而25岁时消磨时光是什么感受呐,就是那种,你明知手握黄金,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它抓紧,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流走。这就又回到了“意义与价值”的观念了。我们都知道时间意味着怎样的财富,但却无法让它呈现出应有的价值,所以,这又让我焦虑。
25岁的这一年,我好像时常焦虑。
可我,总不能一直焦虑,我才25岁呀。
我时常焦虑,我知道自己为何焦虑,这也是一个出口。曾经有人说“你的文字,很有灵气”, 我想我应该坚持写作,哪怕只是记录琐碎的日常,哪怕只将它当作排忧的一种外置方法,哪怕只当它是思绪的载体将片刻化为永恒。
我想,此时此刻,这简短的文字,也是来自我内心深处的呼喊,它又在呼唤我那想要闭眼睡去的灵魂,想要我的灵魂和我的躯体一致,回到那个蓬勃向上的世界里。
那里春花灿烂,那里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