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有朋友问:“你脱单了吗”。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你上高中了吗,你读大学了吗,你找工作了吗,你结婚了吗?
的确,他们所说的都是人生的大问题。
但这其实也是他们所说的人生大问题。
鲁迅有句话说的好,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生本没有问题,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问题。
一个问题,在人们把它称作问题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你怎么定义问题其实对问题本身没有影响,而定义问题的过程,则是对客体性质的归纳和概括。
人们定义问题的初衷,是解决问题。比如刚开始没有数字,慢慢人们为了方便,结绳计数,后来又有了各种各样的数字,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一个发展过程。
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 我们是不可能掌握事物的全部性质的,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就是植物吗?是“植物”,但不是植物。因为植物本身也是一种定义。
那么其实最初人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那时候我们不把它叫做问题。
远古人类,可能都不穿衣服,也经常没有饭吃,这是问题吗?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没有比这更好的,也没有比这更坏的了,哪有什么问题一说呢?
问题的根本在于个人的意识,30年前人们会觉得吃饱饭是个问题,但现在你还会觉得吃饱饭是个问题吗(当然,还有很多人觉得吃饱饭是个问题,但他们大多数用不上网)。
而这个意识本身,其实是隐藏着某种解决方案,或者说某种期待的。你知道你可以吃饱饭,但你吃不饱,你会觉得这是个问题,但如果你觉得吃不饱饭理所应当,你还会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吗?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上来。
你脱单了吗?
其实潜台词就是:你应该脱单,或者说,脱单比不脱单好。
当然,如果你问一个异性,你是单身吗?
其实你很多时候暗含的意思是,单身比不单身好,因为你对他(她)有兴趣。
现在人们常常问,你脱单了吗。还有各种“虐狗”等流行词汇的使用,其实暗含的社会心理就是,脱单比不脱单好。
但·····脱单真的比单身好吗?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显然是各有利弊。你能说黑猫比白猫好吗?还不是看谁能抓住老鼠?但抓不住老鼠的就不是好猫吗?这背后是不是还隐藏着人们对于,猫就应该抓老鼠的定义。
二者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但是,人们觉得猫就应该抓老鼠可能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你始终带着脱单比单身好的潜意识,就会有很多问题了。
因为,好还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好在哪里呢,人们可能不会主动去思考这个问题,但其实你之所以觉得好,是因为心中有很多期待。
比如你单身的时候,下雪了,你就期待有个人能和你一起去赏雪,有新电影了你就期待脱单了能和另一半去看电影。
这些期待其实反映了你对于爱情的定义,这些定义本身也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定义爱情的方式。
但是,当你有了很多期待的时候,你会把这些期待归结到脱单这件事情上来。
但显然,爱情是经不起期待的,因为爱情是有边界的,而期待,或者说欲望是无限的。
而更重要的是,你所期待的这些事情,不过是爱情过程中的某些属性,而不是爱情本身,而你却把它当成了爱情的本质。
爱情的本质是要面对一种真实,两个孤独的个体在相遇后相互认识相互理解,从而突破自我的边界,这是爱情的核心。吃饭,看电影只是这种核心的一种表现方式罢了,同样,不吃饭,不看电影,也完全可以是爱情的表现方式,只要两个人彼此都接受,这就是合理的,很多异地恋不就是这样的嘛。
但正因为,人们习惯于把脱单当成问题,潜意识里固执地认为脱单比单身好,然后为了“脱单”这个目标去追求爱情,就像误入歧途的修道之人,难免走火入魔。
什么时候,你不觉得脱单是个问题了,你觉得单身有单身的好,脱单也有脱单的不自由,当爱情对你来说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的时候,你就可以承载爱情了。
让爱情的酸甜苦辣都变成一种人生体验而不是某个人生目标,让爱情回归爱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爱情,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