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
公开打出的理由,一共有两个:
第一个理由是,郑国当年没有以礼相待流亡中的重耳,得罪了重耳,即当下的晋侯,晋文公;
第二个理由是,郑国在与晋国结盟之前曾经与楚国结盟,在两年前的晋楚城濮之战中曾经出兵帮助过楚国,再次得罪了晋国君主。
看来,这两个理由,都只是与晋国有关。
那么,秦国为什么也要参与围攻郑国?难道只是因为历史上秦晋两国的关系一直较好?
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其实,这些都只是些表面的理由,是一些借口罢了。真实的深层次的原因是晋国想在诸侯中争霸,大搞领土扩张。而此时在晋国主导之下的秦国,国君是秦穆公,也开始有了与晋国相同的扩张争霸的想法。
于是,在共同愿望的驱使下,奏晋两国一拍即合,一起合围郑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南面,呈南北夹击之势。
面对强敌联合围攻,郑国危在旦夕,君臣恐惧万分,几近一筹莫展。
就在国家危亡之际,郑国大夫佚之狐适时地向郑伯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官阶很低的烛之武。佚之狐同时断言:“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言辞铿锵有力,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表现出佚之狐对烛之武所具有的才华与能力的绝对看好和信任。
烛之武其人,郑伯当然是知道的,只是因其人身份低下,虽然有一身本领,但是为人处事一向又很低调,不曾显山露水,所以郑伯并未觉察出他的超出众人的才华。只是因为情况危急,君臣皆一筹莫展,一经佚之狐提出,烛之武仿佛一下子成了有可能挽救郑国危亡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万般无奈之下,将信将疑之际,郑伯只好亲自登门拜访烛之武,请求他出面解困。此时的郑伯,早已顾不上一国之君的威仪,面对烛之武,又是请求,又是自责——自己没有及早地重用烛之武。
那么,平时表现十分低调的烛之武,此时,他会怎么想?会答应郑伯出城面见秦伯吗?结局又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