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垮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就是打不垮他。
——海明威《老人与海》
读初中的时候,跟柳志强成了邻居。碰巧我们两个读的又是同一所初中,经常一起上下学,更加熟络。
从初中开始,我的成绩开始稳步上升,如果一定要分析原因的话,可能是因为真正感受到了考高中的压力,整个人都变得踏实认真,思维也在一次次练习和考试的打磨中逐渐严谨缜密。
初三的时候,柳志强的妈第一次来我们家拜访,顺便带着柳志强。一进门,柳志强妈就迫不及待地说明了来意:柳志强这一年的成绩总是在中偏下徘徊,找不出原因,来跟我学习学习。
柳志强还带来了期末考的卷子。我打开试卷,仔细看每一科的错题。某些压轴题做错了情有可原,但是一些中档题,只要平日里做过,认真思考过,应该是不会做错的。
我逐一问柳志强,这些中档题的掌握情况。柳志强一开始还规规矩矩答两句,后面就有些不耐烦。柳志强妈见状,立刻打断我,“发明,这些题我们柳志强都会,都不是问题,拿回卷子我就让他又做了一遍,全都做对了。”
“回家做对和在考场上做对,基本上是两码事。刚才我问了柳志强,这里面很多题上课老师也讲过,平日里练习也做过,有些还是学新课的时候就做错的题,这次还是做错了。柳志强是不是可以整理个错题本,把这些题目放上,多复习几次,考试也许会好很多。”
柳志强妈立刻高兴起来,眉飞色舞:“我就说嘛,柳志强这孩子,聪明劲儿比谁都不差,就是不大用功。男孩子嘛,思维活跃是最好的,不必像他们班上那几个女生似的,一天到晚死读书,别看现在成绩好,中考的时候还不一定呢!”
我无语凝噎,无话可答,再也没有替柳志强分析试卷的兴致了,只好敷衍着又说了些话,直到聪明绝顶只欠缺点用功的柳志强和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的柳志强妈心满意足地离去。
后来一直也没有跟柳志强聊过天,也没有刻意去打听过他的消息。直到中考结束,我如愿以偿,收到湟源一中的录取通知书,老爸很开心,到柳志强家去的时候,才得知志强没有考上,因为中考“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这种话,听到也不止一次了吧。
逢年过节,不管去哪里聚会、做客,一提到孩子,如果成绩好,父母多半谦虚低调,只说句“表现还不错,下次再进步”;反倒是成绩不好的小孩,父母短暂地面色不豫之后,一定要说“其实题目都会做,上课反应也很快,就是不够用功”或者“考试太粗心了,下次注意就好”,然后举一堆例子,证明自己家小孩心较比干多一窍,聪明玲珑。
而遇到来讨教学习方法的熟人,老爸也总是先说一句“孩子很聪明,就是还不太用功,将来肯定没问题”。做了这个铺垫,我才能小心翼翼地替人家分析一下,还不敢把话说得太到位,生怕伤害了这些聪明人。
我问过老爸,是不是真的有人学得非常好,但就是老粗心,得不到太多分数。
我爸断然说道:“不可能。做不对就是没学会,至少也是没学扎实,不管你是在哪儿做的。你们现在还是考试,变来变去也就那点分数,将来参加工作,一个参数出问题,很可能就是一场事故,到那时候你也说我聪明绝顶,就是粗心?领导不开除你才怪!”
归根到底,我们总觉得“聪明”是一种天赋,是不必头悬梁锥刺股就拥有的东西,是天生可以用来骄傲的资本,跟一个好爹系出同源——君不见,现在对富二代、官二代和所谓的“贵族”追捧到了什么地步,恨不能出身高人一等,就永远高人一等了。
家长喜欢夸孩子聪明,孩子喜欢被夸聪明,大家都为自己的“天赋”沾沾自喜,陶醉不已,然后“聪明”、悠闲而一事无成地度过一生。
我们听过无数次长辈说的“这孩子其实很聪明,就是不太用功”或者“有点粗心”,于是我们总是以为“聪明”是最重要的优点,而用功和认真是次要的事。事实决非如此。更何况,我们又比同龄人真正聪明多少呢?到爱因斯坦和牛顿的份儿上,才能说一句这个人很聪明吧?
为什么聪明是一种天赋,勤奋就不是一种天赋?为什么别人能够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学习、工作,而你做不到呢?
什么是天赋?不就是能做成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吗?为什么你就是不能约束自己,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上?这种自控力难道不是天赋?不值得我们去追求、去拥有,并且为之骄傲?
以前看作文素材,经典励志偶像邓亚萍,写她的人总是说“邓亚萍天赋不算出色,但就是靠着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最终超越了同时代所有的对手,走向巅峰”。看到这儿的时候,我真想把作者揪出来问问,谁告诉你勤奋不是天赋,认真不是天赋,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不是天赋?
全世界只有她一个人做到了,她就是天才。
其实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碾压式人物的存在,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差不多,最终分出三六九等的,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将自己的天赋、能力和才华发挥到多少。
邓亚萍是普通人,个子矮小甚至是一种劣势,可是她把自己仅有的东西锻炼到天下第一,把才华发挥到120%,就成为了乒乓女皇。
我们都是普通人,只是有的人认真又努力,每时每刻都在提高自己,所以读了清北复交,更努力地挖掘自己的才华,终于走向了人生巅峰。
认真、勤奋又努力,不迷信和沉醉于所谓的“聪明”,才是真的聪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