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和明两个字合在一处,便神奇勾勒出一幅生动画面和无穷的想像,千古流传的杜牧清明诗,更让人满怀凄清:祭祖的路上,细雨纷纷,行人一个个情绪低落,面带忧伤,请问放牛的小孩童,往那儿才能找到小酒肆呢?牧童指了指远处开满杏花的村庄......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凄凉与忧伤,孤独与惆怅……清明节,一个注定伤心的日子。
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处。
对于太多人来说,清明是一道难以磨灭的忧伤。
当亲人尚在人世时,总以为来日方长;等到有朝一日生死相隔,才发现这一日竟来得这样匆忙。
我们永远也做不好永别亲人的准备。但感伤过后,我们却要尽己所能,带着对已故亲人的思念继续前行。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一杯杏花酒,满盏思故人。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虽然是一个肃穆节日,但更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的好时节。
是的,也许清明最美的意义,就在于爱与珍惜。愿所有天堂的亲人一切安好,愿每个尘世的亲人岁月宁静,安然无恙!
愿所怀之人,不在遥远的异乡;愿所念之人,不再咫尺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