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提 3 】
一群蚂蚁的故事
文/尘一粒
我们是一群蚂蚁。教室里的孩子们是一群小蚂蚁,我则被孩子们称为大蚂蚁,我们这一群蚂蚁,在教室里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一、蚂蚁的诞生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想给自己的教室起一个不一样的名字。应该是听了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之后吧!从一年级春节之后,给教室里的孩子们做第一个书箱开始,我便在书箱上写下“小蚂蚁爱读书”的愿景。最初小蚂蚁只是我们的一个代号罢了,不过孩子们听喜欢这个称呼的。
时间转眼到了二年级,我也是从一年级来到二年级学习,庆幸自己的坚持能够和教室里的小蚂蚁们一起成长。二年级开学前一周,我就开始着手勾画属于小蚂蚁班生命的颜色。“蚁穴”是每只小蚂蚁的照片,贴在房子的边框内,构成了我们的蚂蚁家族。后来小蚂蚁们还建议我说得把我和王老师两只大蚂蚁的照片也放进去。“蚁语蚁话”展示的全是小蚂蚁的作品,基本上是画给老师的作品和那一句句暖人心窝的话。“蚁章台”则是榜样学生、榜样作业和为生命颁奖的展厅。“蚁工坊”就很容易理解了,是我们小蚂蚁劳动事务安排和表彰的栖息地。“蚁律”一共有五只小蚂蚁摆着不同的pos,以势配着“欢迎、礼让、点赞、禁止、活力”的律条。“蚁养吧”是滋养心灵的小书柜,装满了适合小蚂蚁们读的各种绘本和故事书籍。为了能够使“蚁养吧”保持持久的魅力,每月都会评选出“阅读蚁王/后”。无论是“蚁律”中可爱的小蚂蚁形象还是“蚁养吧”中挺着大肚子的“阅读蚁王/后”,这些灵感都来自于福建的“小笋芽”班。正是“大笋芽”老师的悉心指导,才使我们的小蚂蚁班内涵不断的丰富起来。
最令我兴奋的是对班徽的设计。我们的班级本来就是没有班徽的,但在一次诵读比赛后,我向教室里的孩子们征集班徽。原本我以为,才上二年级的熊孩子能设计好什么班徽呢?在这种怀疑的态度下,我看到了周小娜同学设计的“精美”的班徽。我忍不住也比照着在黑板上画了下来,并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教室里的孩子们看到黑板上的班徽兴奋极了,我也兴奋的连连夸赞教室里的孩子们。因为班徽是画在黑板上的,在以后的班级活动中这个被拍下来的班徽总是黑黑的。我便琢磨着怎么把这个班徽用电脑设计出来。我并不是学习电脑专业的,对电脑也只是懂点皮毛,对于电脑的运用也是只能满足于当前工作的需要。如果请专业人士来帮助设计制作,且不说我不认识这方面的人才,更何况肯定需要一笔费用,我还是咬咬牙自己试试制作看吧。应该是星期六的早晨,我起床后便开始打开电脑。顾不得洗脸刷牙,顾不得吃饭,我在网络上一遍又一遍的搜索理想的图片,我尝试着一次又一次在美图秀秀中进行编辑,从早晨七点多坐在电脑前屁股动都没动的坐到下午三点多,最终制作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与班级黑板上的班徽像类似而又略微改动的班徽。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一次次技术上的小难题,我就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地尝试再尝试,当技术障碍被攻破后我收获的是一次次的欣喜。现在回头想想,我可能再也无法复制当时班徽设计的过程了。当我周一把班徽在电脑上展示给孩子们的时候,教室里传来阵阵兴奋的笑声和表扬声“吴老师你真棒!吴老师你真棒!”班长管明毅站起来举起双手“我给你点两个赞。”我开心到了极致。
我们小蚂蚁班的诞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积淀的。而且我们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蚂蚁们的生长,我们的内涵也不断的充盈丰满,增添新的元素注入班级之中。
二、大蚂蚁有小爱
像我这样二十几岁的年纪,愿意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应该并不多,尤其是男生。我热爱教师这一事业,发自内心的!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教育如此的殷勤,我无法战胜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唤,我尊重内心的声音,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教师。在这样一个年代,我不知道该向现实低头,还是倾听自己的内心!我选择了后者,即使我上班近两年了,我依旧不改初心,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也不会改变。前不久福建的一位知名校长跟我聊天,谈到理想与现实距离问题,我记得当时我的回答是“理想和现实肯定是有距离的,理想和现在不可能会等同的,否则词典里就不会收录‘理想’和‘现实’这这两个词语了。”我的回答得到这位老校长的肯定。我就是如此的一位理想主义教育一线工作者。
我是二0一四年九月一号开始上班的,上班的前夕,我凌晨写下了一首小诗:
无题
卧听秋雨落,仰观云霁移。此生若浮萍,任凭东流水。而今一为别,长作耕耘人。昔日被人爱,今则学爱人。莫道田芜荒,大爱万物长。
——《致明天单位报到》
这是我八月三十一号雨夜为自己写下的诗篇,无关平仄、对仗的考虑,只为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是在这一晚,我网名改为“师道”,(这名太不知天高地厚如今又改为“尘一粒”)个性签名为“毎念及恩师栽培之意,惶恐不已,忧不及其待生之道也!”我也把我的QQ出生年月改为二0一四年九月,这是我生命新的开端。写下此篇,带上满腔的激情我便踏上去单位的路。
我本想在学校、在我的教室,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享受校园的生活。而事实上,我这个理想主义者便不断的遭受各种各样的挫伤。学校是该区最偏远的,最破旧的、最贫穷的,距离我老家一百多公里。正如参加特岗培训时的老师让我做好心理准备,他对“特岗”的解读是“特别偏远、特别艰苦、特别贫穷”,我终于对他的释意有了深刻的体验。在刚到学校的日子,白天有学生的陪伴还好,但了晚上破旧不堪的学校便只剩下了我一个人,空落落的。最煎熬的是睡觉前,我一手捶打着胸口一手敲着床板,我不断的问我自己“真的非得当老师吗?真的要待在这村里的旮旯里吗?”泪水从眼角滑落,流过耳朵,打湿了枕头,一夜又一夜……我一度跟爸妈商量,我想辞职不干了。二十多岁的大男人,还拥有壮实的身体,到哪都比在学校强的多。可是我有时候又告诉自己,学校是最具有创新的生命场,每天都不一样,我可不希望自己成为流水线上的“木偶”,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这不是我想要的。家庭的变故,我不想让父母再因为我工作的事而增添烦恼,于是我再也不跟父母提辞职不干的事,我努力给自己做心理理疗。
吾心安处便是家。看到“每个人在本质上都过着相同的日子,只是心态不同罢了。”这句话给我的眼球、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我改变之前不迟到不要退,完成规定工作的工作态度,更加疯狂的投入到这个讨人嫌的学校工作中。我突然意识到我可以讨厌学校,但我不能讨厌教室,更不能讨厌教室里的孩子,他们那么可爱。我这个大男孩,带着一年级的熊孩子开始踏上校园生活的幸福之旅。
1、我送孩子回趟家
冬天,学校近五点才放学,天差不多都要黑了。教室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只有三个孩子有父母在家。孩子的祖父母一般宁愿聚在一起打牌,也不愿意看孩子写作业。当然,有些祖辈是不识字的!家长就更不愿意走进学校了,于是我就主动走进孩子的家庭。每天下午放学,我都会送一个孩子回家,跟孩子的家长接触。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我送娜同学后的第二天,她跑到我面前郑重的告诉“我吴老师你放心,我会好好学习的。”还有丽告诉我她爷爷让她喊我爸爸,尤其是我离开丽家的时候,他爷爷握着我的手手说“你这新来的老师真好!”这番话令我感动不已。
2、我给孩子买本书
我和孩子们享受着阅读的欢乐。低年级的孩子,最适合阅读绘本书籍。我想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书,而我没有绘本。我尝试着跟学校领导反应需求,无果。无奈之下我鼓足勇气,尝试在好友群中发了一张贴子,这是我第一次发贴子,也是唯一的一次。本以为会石沉大海,却得到了河南翟老师的帮助。收到这几十本绘本,我兴奋得不得了。那个周末,我砍了竹子、寻找纸箱、切菜刀、工具刀、螺丝刀、三角板、尺子、浆糊,我比照着书本,在纸箱上刻下刻度,丈量竹子……花了整个上午的时间,长这么大第一次做了回木匠。之后的日子,我便抱着小小的书箱,来回于教室和办公室之间。孩子们酷爱阅读绘本,这几十本书根本解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后来我又自己给小蚂蚁购买书籍,供孩子们阅读。
二年级刚开学,北京海淀区的汪老师主动和我联系,他们有更多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可以提供给我们。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我的教室又得到昌明教育基金会的捐赠,(河北王素平老师给我提供的申请信息和推荐信)拥有近万元的图书。我不仅把图书供自己教室里小蚂蚁读,还把书籍惠及校园里的任何一位爱读书的孩子。今年以来,我们这群蚂蚁有了大量的书读,每天中午我们拥有五十分钟的午读时间,我会陪两组同伴读故事。一点半,我走进教室。都会看到四只小蚂蚁在那排队等我讲故事呢。每天,我都和孩子们都浸润书香之中。
3、我替孩子寄封信
二年级上学期,我们班的小蚂蚁与北京清河四小的同级学生成为了朋友,我从老师又增添了邮递员的身份,来往穿梭于教室和邮局之间,替小蚂蚁和小蜜蜂传情达意。我们小小村落的孩子竟然与首都北京的孩子成了朋友,这是我从未想都没想过的。之所以能够与北京的小蜜蜂成为朋友,还是因为我那张渴望得到书籍的帖子。清河四小的汪老师看到我的帖子,便主动与我联系,发动孩子们和家长纷纷给我们捐书。为了感谢来自来自小蜜蜂的帮助,我们每只小蚂蚁给小蜜蜂回了封信,从此我们便以书信的形式交往。王台小学到镇上邮局十多里路,邮局很少到我们学校来,即使是送报纸也要等积压到足够的量才会到我们学校一趟。为了缓解孩子们的相思之苦,我便主动的到邮局取信。蹬着自行车往返三十余里,想象着孩子们看到信的兴奋和欢乐,我觉得特别幸福。
三、小蚂蚁的生命色彩
我无法预测未来,我更不知道小蚂蚁未来生命的色彩。但我始终相信人是向善的,是朝向美好的。在跟孩子相处的两年里,我一直在不断追问自己,孩子是什么?我也不断的告诉自己,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是会犯错(这只是我们成人的眼光,在孩子那里并无对错之分、好坏之别),我应该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并不断的向孩子学习。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光点,也有缺点(光点和缺点也是成人一厢情愿的划分,孩子怎么知道光点和缺点呢)。我是不是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却忘记了孩子的优点,于是不断的教导和批评。看到孩子的行为不顺眼,于是便让孩子不顺心,自己也不顺气。
一年级上学期,我是相当痛苦的,无论是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我只是个盯着孩子成绩的老师,教室前面我亲手用蜡笔写下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嫣然成了摆设,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我们小蚂蚁的学校生活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这是我对小蚂蚁学校生活的整体设想,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愿景。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一个平时不学习的孩子、成绩极其差的孩子,显然我不会给他发奖状。发通知书那天,我郑重的在黑板上写下“喜获丰收”四个大字,对成绩前列的孩子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扬之后,便是对成绩很差的学生一阵疾风骤雨的批评教育。我对自己的做法感到颇为得意。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报名那天,其中一个没有得到奖状的孩子的奶奶告诉我,“吴老师,俺孙子上学期没有得到奖状,回家哭了一上午,连饭都没有吃!”这句话如同锥子一般扎在我的心里!这小小的心眼里对奖状竟如此的渴望,对老师的肯定竟如此的在乎。我所颁发的奖状,是不是在为了成就一小部分人而“残害”了一大部分人。义务教育普及了那么多年,我们对孩子教育的评价是不是应该也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是一个问题。
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专属于他自己的,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是独自无二的。我不能用自己现有的观点、以及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衡量教室里每一个独特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光点,那是属于他自己的色彩。我所要做的就是要发现孩子身上的光点,放大孩子身上的光点,让他自己感受到自己光点的存在,让其他人感受到他身上所具有的光点。光点和光点是可以互相渲染,互相滋养,成就更好的自己。从一年级下学期,我每月都给教室里的小蚂蚁举行“为生命颁奖”的仪式。从小蚂蚁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每只蚂蚁的光点,撰写颁奖词,为小蚂蚁的生命喝彩。“为生命颁奖”转化后进生的效果特别好,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肯定,并更加努力朝向老师肯定的方向。
每一个孩子都有向善和追寻美好的心,生命的颜色是可以互相的渲染和滋养。我们小蚂蚁生命的色彩既专属于自己,又是我们每一只蚂蚁的共同财富。
四、蚁家长不断给力
朱永新老师说,学校缺少家长参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区(村庄)教育相一致,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学校教育更加迫切需要家长的参与。
然而事实上,孩子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态度是“吃饱穿暖不生病”就万事大吉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能理解和接受,慢慢的我能够理解到孩子们爷爷奶奶的不容易。每年的春节前,我都会给小蚂蚁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不仅表扬他们的孩子,还赞赏孩子的爷爷奶奶。缓和了孩子们的家庭关系,孩子们的家长也主动的与我沟通。
喜欢家访的我,与蚁家长建立了友谊,蚁家长也逐渐参与到学校生活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五年的十二月份。昌明教育基金会为我们小蚂蚁班捐赠了万元图书,我需要把这些书籍盖上基金会的印章,并把图书上架,白天我还有教学工作,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于是我就拨通了家长的电话。我第一个拨通的是离学校最近的昊爷爷的电话,他生病在医院里,在他康复回来就跑到学校跟我说了说情况,表达没有参与图书整理的愧疚。我感动的不得了!毅家长放下刚端起的碗筷,就骑着摩托车带俩孩子都来整理书籍。豪的爸爸本来是和他的朋友正准备喝酒,他们一家也都跑过来帮忙。汤爷爷刚从工地回到家,骑着电瓶车就急匆匆赶了过来。我们一直忙到九点多,家长们连一口水都没有喝,那么冷的天,我们却其乐融融,热火朝天。我被家长们深深的感动着!放假发通知书的时候,我给家长们也发了一张自己制作的奖状,家长们可高兴了,孩子们更高兴。
小蚂蚁的蚁家长们,真的是太给力了。跟孩子最亲密的是家长,家长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带着教室里的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是一群蚂蚁,我是一只大蚂蚁,我喜欢孩子们这么称呼我。孩子们是一群小蚂蚁,我喜欢这么称呼孩子们。这是我们的故事,一群蚂蚁的故事。
写于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