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雪
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虽觉得一个人生活自由美好,可时常还会出于各种原因,不自觉的思考起“结婚”的问题。
看过不少前辈和同龄人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有如影视界名人老徐的坚定自由身言论,亦如同龄如我的文艺青年代表蒋方舟的两性市场言论。始终觉得,结婚与否的话题永远是见仁见智的,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等等千差万别,我们需要的生活、我们对“幸福”的定义…等等,始终不同。换句话说,这个看似无解的题目,其实答案很明确,前提是,了解自己。
就我自身而言,若按世俗标准定义,事业光鲜、生活无忧、精神独立,无论精神物质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可是,从小缺少父爱的我,始终打心里期盼一份男性的温柔亲密抚慰,且需在心理上从中能获得足够安全感。
从我记事起,我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暴躁易怒,动不动摔盘子摔碗,与母亲恶言相向。甚至以暴力惩罚我的调皮和年幼无知。
我的成长经历造就了我坚强、任性、独立、刚毅的性格特征,我不会轻易讨好别人,更不会臣服于他人,我会向自我寻找,而非向他人索求。同时,对于外界的主动关怀与给予,我从不拒绝,会全盘接纳。有你我阳光灿烂,无你我一切安好。我不会向小女人般娇媚撒娇,也不会如大女人般强势霸气。
如此看来,我的感情需要非常明确——一份能给我足够安全感和精神抚慰的亲密关系。其余,诸如做家务、补贴家用、抚养小孩等等,即使没有对方的帮助,一向以独立坚强“闻名”的我一样完成得不差。
除了感情需要,另一方面,我一直觉得生养小孩完全是自己的选择。所以我始终不理解一些人常说的“我为谁生了几个孩子,谁就应该怎样怎样…”,甚至觉得这种说法在如今真是荒唐至极,身体是自己的,难道不应该自己说了算吗?上帝赋予女人孕育生命的权利和能力,女人是否可以让自己充分享受这个过程?若男人愿意倾其所能呵护你和孩子,那我该感谢他,而非理所当然地接纳。
所以,这样捋下来一看,我是需要婚姻的。细细一想,两个人的结合对我来说还是大于2的,除了每天会有个人温柔抚慰的幸福感之外,便是物质生活的增量。合力获得一处稳定的住所,各自有个安稳的小空间做喜欢的事,便是婚姻给彼此最大的馈赠了。
我想,婚姻该是深一层的朋友关系。所以,好婚姻至少还是好朋友,维系婚姻至少该学会经营友谊。像朋友一样宽容对方,“连结”对方,爱情和婚姻的绳结才会更牢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