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卢璐
来源 | 卢璐说 (公众号:lulu_blog)
作为一个从全职主妇一路成长起来的女性公众号号主,我知道,我的读者中,有很多人是全职主妇,或者是隐形全职主妇。
全职主妇,顾名思义就是不上班,顾家带娃的女人,而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关于“隐形全职主妇”,而我把这个名字定义成,就是那种有个喝杯茶的工作,但工资不能养活自己,也不能分担家庭,依旧以顾家带娃,作为自己人生目标的女人。
我们中国,经过了六七八十年代男女就业和收入水平大致相当之后,从九十年代末期,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去工作,以照顾家庭为自己人生目的的主妇型女人。
最初都是美的,甚至令人羡慕的,没有同事的勾心斗角,没有完不成KPI的焦虑,没有风吹雨打的通勤,却有一个爱自己,而且能养活自己的老公。
然而,事实上,每天我都会收到很多的留言,各种人生的烦恼,可如果做一个统计的话,我猜全职太太或者隐形全职太太,应该是烦恼最多的一群人,孩子不听管教、老公总不回家、公婆总不满意,而自己,也总是卑微得无声无息......
全职或者隐形全职主妇的人生中,好像什么都有,然而却是最无奈和脆弱的群体,因为在她们的人生中,只有一个家,可这个家里,却有老公、孩子,公公婆婆,以及自己的父母,总要顾全很多人,然后就没有了自己,慢慢的沉沦。
你不工作,买什么化妆品?
你不工作,都在忙什么?
你不工作,连个孩子都管不好了?
你不工作,照顾个公公婆婆有什么难的?
……
我想每个全职或者隐形全职太太,都在日复一日的听着类似的言语,心永远不会迟钝,因为每一次听,每一次疼。
真的大约没有人比我更能懂得全职太太的悲喜了,尤其是中间那些脆弱、卑微、没有价值,被最爱的家人,老公孩子无视的不尊重,这些我都太懂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问过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到底应该怎么才能从焦灼的状态中走出来,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还不是以离婚为代价,放弃孩子和家庭?
对于大多人女人来说,最困惑和撕裂的都是时间,到底应该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去工作吧,怕委屈了孩子,不去工作吧,一直在委屈自己。
我在很多的文章中,写过很多次,赚钱其实是次要的,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先找到自己的价值,让活在周围的人看到自己的价值,才能受到尊重。
是的,只有平等才能被看见,只有平等才能被尊重。
前几天,我熬夜看了个小众的电影,印度的片子,不算很新,但拍的就是一个全职主妇从被无视,到被尊重的过程。
从绝望主妇,到快乐女主,我们差的究竟是哪一步?家会伤人,但和别人不同的是,家人是爱我们的,到底应该如何赢得家人的尊重?
这部影片名叫《印式英语》,故事很简单,轻喜剧,就是讲一个印度女人学英语的故事。
2012年的片子,豆瓣评价8.3,在我看来,这片子演的并不是女性独立,而是一种平等,因为只有平等,才能让别人看到你的眼睛。
电影的女主,莎希是个全职太太,丈夫事业有成,孩子成绩优异,而莎希,把这个家照顾得井井有条。
美丽大方、温柔贤淑,又会做得一手好菜的莎希,在外人眼里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的全职太太了。
可在丈夫和孩子的眼里,莎希不过是这个家的附属品,不创造价值,所以就不配得到尊重。
全职太太之所以是一份“高危”职业,主要是有一个价值的认知差。人人说起来,都会觉得全职太太享清福,好像不用工作,可事实上,天知道照顾孩子和家人有多辛苦!
之前在网上看到图片,诠释了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的一天,感觉又真实又心酸。
这样的忙碌琐碎是多少全职太太生活的缩影?
莎希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主妇,为了家庭忙碌到甚至丢掉了自己的生活。
影片里的一个小细节特别真实,从丈夫孩子起床到出门,莎希就围绕着他们忙前忙后,自己的那杯咖啡,喝了一口就放下,直到变凉。
可并不是所有的忙碌都能换来尊重与理解。
在影片中,莎希的丈夫和孩子们,从不把她当作一个独立的人,而是这个家的附属品,无需感激,也无需尊重。
莎希深深的体会到了这样的不平等,一切的导火索,都是因为不会英语。
在印度不会说英语,就好比在中国不会说普通话,只会方言,而且是双方谁也听不懂谁的那种。
不会英语,这放在乡村或者小县城还好,但如果放在稍微发达一些的地方,就成了嘲笑一个人的借口。
莎希将女儿在学的“爵士”说成了“查兹”,在饭桌上引来了丈夫和孩子阴阳怪气的嘲笑。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可能去讥笑别人的无知,这是人性,可是那个被世人讥笑的人,总是可以一鼓作气,努力着去克服和争取,但是被家人讥笑,却只有伤心,伤心,如针扎一样的痛。
我们都希望,能有个人,无论我有多差,都无条件爱着我,这份爱无关优秀与否,只因为我是我。
可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能力与优秀程度的对等,才是谈爱的基础。
女儿在全英文学校读书,一次因为丈夫有事,只能莎希去帮孩子开家长会。
老师不懂印地语,莎希听不懂英文,两人只能尴尬地通过手语和想象力沟通。
开完家长会回家的路上,女儿对莎希极尽言语的侮辱,觉得这样的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
莎希默默承受着,可孩子对母亲这般的大呼小叫,算是什么道理?
面对丈夫和女儿的鄙视与嘲笑,莎希又愤怒,又自卑。
可她无可奈何,不会英语的缺陷,让她自己都无法自信起来,谈何获得家人的尊重?
而事情在这里有了转机。
莎希远在美国的外甥女拜托她帮自己在纽约操办婚礼。一个不会英语的人,要如何在纽约生活一个月?
可在亲人们的恳求下,莎希同意了,独自前往纽约,而这将会成为改变她命运的一趟旅程。
一个不会英文的女人独自来到纽约,自然是艰难的,海关对莎希各种嘲讽刁难。
当莎希脱离了这个家庭,独自在外时,这份不会英语的弱点,便被无限放大了。
这里有个小片段我印象很深,咖啡厅的女侍应,因为莎希无法用英文点餐,而当众羞辱她,莎希一个人崩溃地跑了出去,坐在马路边抹眼泪。
独自一人,不会交流,又被欺负,这份绝望和孤独,看得我心里堵得慌。
当命运将莎希仿佛推入谷底的时候,才让她真真切切有了改变的念头。
莎希在路上偶然看到了“四周速成英语”的广告,她默默记下了联系方式,瞒着所有人,她偷偷去上英语课。
对,她要学英语!
让一切的变化,先从自己开始。
一同来补习英语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英语都不那么好,这样的共同点让他们相处起来毫无压力。
在这里,莎希不是谁的妻子,不是谁的母亲,她就是自己。
语言班的氛围热情而融洽,大家来自不同的背景,各有各的骄傲与自卑,也让他们相处起来,更加自然。
莎希为学英语全力以赴着,她会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去背单词,练语法。
像准备考试的孩子一样,她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贴上英语学习的便利贴,抓紧空余时间去记忆。
即便是看电影的时候,莎希也抓紧时间,跟着里面的角色练习英语的发音语法。
当一个人开始为了一项事业专注与努力时,是最迷人的。
聪明又努力的莎希总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夸奖。
而在一次和朋友的吃饭过程中,莎希未经思考,流利又准确地用英语点了单。
这样的成果让莎希和朋友都大吃一惊,此时,属于这个独立女性的自信与光芒,一点点回来了。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这种光辉是只有钱能给,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子的。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莎希也慢慢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生活不仅仅有丈夫孩子,她学着去和自己的朋友们交往。
莎希带自己做的拿手点心分享给这里的同学,每个品尝了美味的人,都会由衷地褒奖她。
她收获到了属于朋友们的尊重。
和朋友们的相处让莎希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个独立而自由的个体,没有人会嘲笑她英语差,而她的每个优点,都会被朋友们珍藏。
她会和朋友们一起到天台上欣赏美景,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那份对生活的掌控感和热爱,逐渐回来了。
我一直觉得对于全职妈妈来说,有自己的交际圈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很尊重全职妈妈这份职业,但我并不赞同,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家庭中,失去自己的交际圈。
或许我们的交际圈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变化,少年时的朋友只需要一起把酒言欢,中年时的朋友或许变成了一起分担烦恼的那群人,这些都没问题,问题是,我们觉得不应该,把自己沉迷在家庭事务里,就封闭了自己。
其实当了妈妈之后,会更容易交到朋友。推着孩子在小区里散步,就能结交到一些年龄相仿的妈妈们,一起交谈育儿经验。
一个周,甚至一个月,我们总可以找到几个小时,把孩子交给别人,给自己留下几个小时,经营一下自己的爱好,会一会自己的朋友。
社交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彼此利用,而是意味着,不管什么年龄什么职业,都要有自己的生活。
最可怕的生活状态,就是完完全全围绕着孩子、家庭,从早到晚,从给家人准备早餐,到给孩子讲故事哄睡觉。
完完全全围绕着家人的生活,会让人恍惚间,忘记了自己是谁。
我到底是我,还是某个家的附属品。
这很可怕,也很窒息。
回到影片,这里有个小小的插曲,便是同班的法国男孩。莎希在咖啡厅被女店员欺负的时候,这个男孩便追上去安慰了她。
机缘巧合,两人在英语班又相遇。
法国人果然是骨子里的浪漫与自由,即便知道莎希有家庭、有孩子,他还是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爱意。
两人从做饭找到了共同语言,这个法国男孩也让莎希对自己越来越自信。
这个男人让莎希明白,自己是个值得肯定,值得尊重,值得被爱的个体。
相信不少观众都和我一样,看到有这么一个男孩,能尊重着,爱着莎希,真希望他们原地在一起。
但最后,莎希还是选择拒绝了这个男孩,忠于自己的家庭与爱情,或许是这个印度女人的成熟与思索。
可无论如何,莎希感谢这个人,是他让自己重拾自信,也教会了她,如何去爱自己。
故事的最后,就来到了影片的重头戏,莎希帮忙操办的婚礼。
莎希准备了一份英文的致辞,希望能通过这场祝福,和过去自卑的自己,挥手告别。
可还没等她开始说话,丈夫就站起来和大家道歉,说莎希的英语不好。
看这段的时候,我的情绪很复杂。
从表面上看来,丈夫的这种言语,真的是一种令人想当然的不尊重,有种类似现在所说的直男癌的言语。
可他这么说,究竟是为了什么?
其实本质上,因为他知道莎希的英语很差,觉得她这样的演讲,肯定会被很多人当众嘲笑。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妻子被外人嘲笑,他企图用自己的道歉,向外界讨个情,放过莎希。
是的,他是爱她的,所以他愿意带着孩子们突然来美国,给莎希一个惊喜,老夫老妻的爱啊,爱太久了,已经不用宣之于口,但并不是不存在。
然而,老夫老妻的人生中,有太多因为时间而沉淀下来的偏见和盲目,让他固执的看低了莎希,于是他的道歉,虽然处于爱的保护,可无论是观众,还是莎希听来,都有些刺耳。
是的,不尊重。就是因为爱,才更容易带来伤害。
而莎希只是拍拍丈夫,示意自己可以,迈出她人生道路上,小小的,却是重要的一步。
她用着不是那么熟练的英语,慢慢地,说出她对新人们的祝福,她对婚姻的理解。
或许双方都会有处于弱势的一天,或许我们并不能很好的意识到,体会到对方的脆弱。
这时候你需要自己帮助自己,没有人比你更能帮助你自己了。
影片里,莎希对新娘和新郎祝福的话,英语还是讲得磕磕巴巴的,然而,在场的每个人,当然也包括她的老公和孩子,都已经非常明确的感觉到了她的变化,她不再是那个不懂英语,土老包子的莎希,她身上出现了某种变化,让她看起来判若两人。
在影片的最后,莎希依旧是那个家庭主妇,但心态已经完完全全不一样了,因为她收获了家人的理解与尊重。
她终于认识到,让自己有魅力、让自己强大、让自己自信的,不是爱,不是家,而是自己。
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让自己重拾自信。她结交新的朋友,充实自己的生活。
而她的变化,被丈夫、孩子看到,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口无遮拦的话语,或许会深深地伤害到自己爱的人。
生活,随着找寻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而变得美好。
学会爱自己吧,全天下的女人们,因为有平等,才能有尊重,只有彼此尊重,才有谈爱的可能。
卢璐: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作家,新书《和谁走过万水千山》,正在热卖。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痕中间的,优雅女性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