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为你分享《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有句谚语叫做“不要为泼掉的牛奶哭泣”,“已经泼掉的牛奶”就是“沉没成本”。
很多人在公交站,等了半小时依然不见来车,却不愿打个的士,不是抠门,而是不甘心,宁愿在烈日下继续满头大汗耗着,也不想让已过去的时间“被浪费”。
一段恋情或婚姻明明已经名存实亡,却仍然不愿分手,宁可彼此继续消耗时光、不断彼此折磨。
沉没成本总有让人念念不忘的魔力,让人为之懊恼,死死不愿放手,越陷越深。
而表面上看起来“得到的东西”,通常都隐藏着“无形的损失”。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什么是“沉没成本”,如何面对不可追回的损失。
为什么我们躲不开“沉没成本”?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沉没成本。
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
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
此刻你面临的两个选择就是:现在离开,损失 7 美元和半小时;看完再走,损失 7 美元和 2 小时。
这个例子不仅解释了啥叫沉没成本,也说明了一个理性的人应该做的选择:赶紧跑路。
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洒脱离开吧,用剩下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沉没成本确实令人难以放手、难以释怀。于是,继续追加投入,将自己套得更牢。
人们在决定时,如果已投入很多,那么在继续追加投入,和果断放弃之间,会倾向于追加投入。就像股灾时,明明已经损失不少,很多人依然不愿抛售,直到损失更大,无法挽回。
赌博者如此,投资者如此,恋爱者也如此。
你真正丧失的,是机会成本
你骨子里执着于已有的结果,丧失判断力。最终不仅让失败更为笃定,还把新的际遇给断送了。
你做出一个选择,就会损失另一个选项的收益,也就是机会成本。只不过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而已。
在前面第三天的共读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人要学会利用机会成本分析利弊,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然而,当事情落到自己头上,很多人还是会不断犯错。
明明觉得一段感情糟糕透顶,还是不肯轻易放弃,不断投入心力,同时还失去了遇到新人的机会。
明知目前的工作,不仅一眼就能看到头,学不到任何东西,依然不愿重新选择,而是在原地看着它变成现实。
投资一个项目,几年了始终在恶性循环,却宁愿它这么卡着,继续耗费金钱时间,也不愿将资源重新分配。
人的本性是不断占有,至于是否值得、是否有意义,则是理性负责判断的事儿。于是本性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把你拖入泥潭,难以起身。
电影《东邪西毒》里说到: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的。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
问题就在于:这场景落在谁身上,十有八九还是会怀揣着种种“如果”,翻过山去。
对付沉没成本的最好方法——及时止损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要怎么解决?
首先,问自己,纠结眼前无法令你满意的工作,若你只做了1个月而不是5,6年,是否仍愿意继续?若感情持续只不过短时间,是否还会让你犹豫?
其次,在开始时就想好止损线。比如,投资、等待之类可以用金钱、时间作为明确衡量的情况。当亏损超过50%、等待时间超过30分钟,立即收手,重新作出选择。
心理咨询里有一个叫“摇椅法”。
想象自己已经90 岁了,在自家门廊的摇椅里躺着晒太阳,你回想过去一生的选择,那些做了的或者没做的,什么是你后悔的?然后现在就去做那些不会让你未来后悔的决定。
越大的投入,不管投入物是什么,越需要在开始时慎重。认真学习游泳很重要,但不让自己溺水更重要。
不恋过去,不畏将来,或许是我们面对“沉没成本”的最好心态和最好方法。
-【结语】-
“沉没成本”是已发生的无法收回的成本,它是过去的成本,不应该影响当下和未来的决定。
往事不可追,及时止损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尊重。面对沉没成本,还是洒脱一点好,有勇气去面对下一段旅程。
-【今日话题】-
你曾经为一段感情,或者对一个自己明知道结果的事情,迟迟不愿放手吗?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能重来,你会如何去选择?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阅读好书,共同成长!我们明天见,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