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子
八十年代,这个听起来已经离我们很遥远的时代,是我一直喜欢的年代。
"记得校门口的酒馆里,也经常有人大声哭泣,黑漆漆的树林里,有人叹息。"老狼唱出了那时候的《冬季校园》。而如今的大学生聚餐除了聊八卦娱乐就是玩手机游戏,无聊至极。而且他们都不爱哭了,不会大家聚在一起因为一段文字而哭,不会为祖国变化而哭,他们只可能因为失恋而哭。大家喜欢武装自己的情感,不善于交流沟通,虚拟的世界似乎比真实的世界更容易让我们放下戒备。
如今诗不再被主流社会所欣赏,写诗的越来越少,读诗的也越发稀少。"80年代就是诗歌的年代。"李震说。他分析,从环境角度讲,改革开放初期,全民的理想主义,人人充满激情,文学还没有受到市场挤压,没有受到大众传媒的冲击,诗人拥有一个比较单纯的文学环境,文学是主要的阅读。现在,电视、手机、网络,垄断了人所有的阅读时间,这个环境变化非常之大,市场化、媒介化,让理想主义停滞,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代替了美好单纯的理想主义。"从环境角度来讲,现在不适合诗歌生存。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以诗歌的方式去生存,比怎么样写诗、写什么样的诗还重要。进一步说,如果没有一个诗的方式生存,写出的诗都不真实。"李震说。
那个年代的人也喜欢摇滚和民谣,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呐喊出来,喜欢长长的头发,大喇叭牛仔裤再配一把木吉他,简直帅死了。他们自由地唱着,唱着关于那个社会的无奈与期望,唱着自己青春里的爱情和憧憬。到现在我还是喜欢听民谣,因为他真实,他能听出歌手写这首歌时的喜怒哀乐,不华丽但朴实,朴实到它可以表达任何东西。但是这种小众的歌曲很少有人听,而那种天天唱爱爱爱的歌却铺天盖地,真不知道一个爱情到底有多伟大,伟大到大家都唱也唱不完写不完??歌手层出不穷,却很难坚持,如今保留下来的不还是那些经典被翻唱被记住,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新的东西不能持久,是太急功近利?还是太不走心?从社会角度来分析或许如今的社会太过安逸,人们没有什么想要宣泄的,除了爱爱爱也就只有爱爱爱了。而摇滚,从某种程度契合了那个年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和需求——对权威与秩序的叛逆与反抗,对艺术与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