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一场世界观的论战
范镇(约公元450------约515年),字子真。南乡舞阴(河南泌阳)人。出身寒微,少孤家贪,是当时名儒刘曰献的学生,他刻苦勤学,虽穿着草鞋布衣,但毫无惭色。他精通经术,尤精“三礼”。范缜性格直爽、朴实,“好危言高论”,不畏权贵。一生著作甚丰,著有《弘明集》,其中《神灭论》一文最负盛名。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无神论者。
西汉末,印度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末逐渐传开,南北朝时期已广为盛行。公元509年,光从西域到洛阳来的僧侣就达三千余人。各州县也都遍布寺庙,达一万三千余座,供养大量僧尼。南朝齐国竟陵王萧子良笃信佛教,经常招来名僧,讲论佛法。他不断为众僧供食、供水。民间都说他有失王爷、丞相的身份。
梁武帝萧衍,一生吃斋念佛,宣布佛教为“国教”,曾四次把自己舍身给寺院当役仆,大臣们三次花钱把他赎回。仅公元529年那一次,就花银一亿万将他赎回。太后每次斋会布施,动以万计。致使国库空虚。
公元484年的一天,萧子良请来名僧、名儒萧衍、王融、谢眺、范云、任昉、沈约、陆缍、萧琛等“竟陵八友”,在他的“西邸”谈论佛法。范缜就在这个会上积极宣扬无神论,结果展开了一场大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