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时候,开着电瓶车行驶在洛社大桥上。我忽然闪现出了灵感。以前的阅读经历,成功的经验似乎不是很多,但还是有的。值得记录下来。第一是深阅读,反复阅读,并且写读书笔记。比如读《学习和教学》整理了七大学习理论的笔记,还有《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整理了名家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笔记,帕尔默的《诠释学》,反复阅读,写出了诠释学的来源和发展的读书笔记等等。
其次是设定主题的二次阅读。因为有了第一遍的阅读,所以,对于相关书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哪些地方是最精彩的,逻辑前提,理论假设是什么,其最高目标是什么,与阅读者我的关系怎样等等。比如,我读马扎诺教学目标分类学的时候,将马扎诺和布鲁姆的学说作比较,然后开展梳理。比如在阅读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的时候,二次阅读的时候,抓住了核心概念“人格”和“社会情感”,来展开重新的建构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人格是相对稳定和整体性的结构,而“社会情感”与态度、手段、能力等等都密切相关。二次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正是2020年寒假的日子。因为疫情,所以有空闲,有时间,我二次阅读的时候,抓住了关键词,“理解”“设计”“教学”这些概念,来展开建构。
最后是阅读之后,不仅仅要了解,还有理解,不仅仅要理解,还要能够描述生活中的现象,诠释它们,能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甚至是预见一些现象和问题的出现,给出解决的方案和方法,提升掌控能力。
出版家郝明义先生在《越读者》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面对书籍的海洋,一定要通过展开研究性阅读、专题阅读,赚得阅读的第一桶金,否则很难有对于书籍的驾驭能力。《如何阅读一本书》也介绍了关于主题阅读的一些方法。确实,语文学习应该在教师和同伴的带领下去实践这样的主题阅读,为自己和学生们的精神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