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的葡萄熟了
作者:王爱民
密密实实的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一颗挨着另一颗,一颗爱着另一颗
从青涩到成熟,回到篮子的家
饱满多汁,在身体里酿甜蜜的月光
稻谷金黄,葡萄红得发紫
村庄如一座不停摆动的钟
河流拨动的琴弦哗哗流淌
秋虫的鸣唱,高于袅袅的炊烟
摘葡萄的人,摘下一串串星星
他们垂向大地,像一枚饱满的落日
从春到秋,在一棵棵藤蔓里行走
风雨在每一粒葡萄里拔节
把一大家子,从小拉扯大
甜蜜里滚动着苦涩的汗水
枝头伸向天空,等着绽放来年的新绿
秋天微醺,露珠新鲜
我站到他们中间
与一串串葡萄一起
守护乡村饭菜的飘香
每一串葡萄下,都有一个噙着泪水欢笑的父亲母亲
做一粒眼含秋水的葡萄
——王爱民老师诗歌《盖州的葡萄熟了》赏析
文/齐凤艳
9月23日读到王爱民老师的诗歌《盖州的葡萄熟了》的时候,我是受到了强烈的感染的,或者说,这是前一场感染的继续。9月22日王老师转发了他所任职的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关于盖州葡萄大丰收急需销路的报道。王老师以“甜蜜的忧愁”这个有诗意和有情感的短语表达了他转发这条消息时的心绪。我虽然不是盖州人,但我从小是农村长大的,又是一年秋来到,每当触及,我对农民的收成和收入都是非常关注的。王老师是诗人也是媒体人,他对这条新闻的转发,传递的也是他对农民的关爱。作为诗人,王老师从未脱离大地,他写了很多乡土情怀的诗歌。他曾经说:“泥土是我的根。乡土在我的诗里绾起一个又一个结,像老家屋上的炊烟一样亲切熟悉,像院中堆满金黄的苞米一样饱满,我的韵脚总停留在脚下这一垄一垄的土地上。”
读《盖州的葡萄熟了》,我想起了王老师一首诗《我是人间草木》,对一位诗人来说,将自己扎根在人间很重要,怀一颗草木之心则非常可贵。草木都怀揣着火,都能点燃,温热出一首首情感热烈暖人心窝的诗。《盖州的葡萄熟了》就是这样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而且语言艺术性之高也是令我叹服的。它情真意切,有对现实的观照,有时代和生活的现场。乡土田园诗趣表现力、耕作生活描写力和生存情境命名力同时到位。
“密密实实的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起首第一句,诗人就成功地捉住了读者的心。葡萄粒粒紧簇的意象与一家人团抱一起的形象瞬间契合,葡萄有了人的感知和气息,一家人则甜意浓浓。“挨”与“爱”不仅谐音,而且“挨着”是因为“爱着”。开篇葡萄与人之间的比拟,确立了人和葡萄之间的情感联系,并贯通全诗,农家栽种葡萄就像拉扯娃娃一样,多贴切的想象啊!“从青涩到成熟,回到篮子的家/饱满多汁,在身体里酿甜蜜的月光”,在诗人的笔下,葡萄都有了一颗诗心,它们的“甜蜜的月光”,就是农家的甜蜜生活,它们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就是农家辛勤劳作的日日夜夜,回到篮子里,就是农家的采摘与收获。诗人于不动声色中完成了各种隐喻,而其最根本的指归是农家渴望幸福甜蜜的日子,像葡萄一样甜。
对于农人来说,春种秋收,幸福来自收获。接着诗人写了金秋时节田园风光。麦浪泛金,果园飘香,秋水盈盈,雀音袅袅,村庄随着季节的更替,换上了秋之霓裳。葡萄在日精月华中由芽吐藤攀,到结出碧玉般的籽实,在这九月里一天比一天成熟,而今已熟透如紫色的玛瑙般缀满枝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葡萄熟了,也是同理,必须得及时采摘,农时不可误。于是农人们如摘星星一样将葡萄采摘下来。对于葡萄的描写,诗人使用了“酝酿甜蜜的月光”、“一串串星星”、“饱满的落日”等词语,这里面饱含着美妙的意蕴:农人也是有诗情的,劳动是高尚的,劳动的成果是珍贵的。诗人在说语言,同时他也让语言自身言说,诗人和成熟的读者都会再次聆听并融入语言的奇境。
“我站到他们中间”,就是诗人融入到了自己用语言构造的事件或场域中,他聆听自己的语言,他走进果园,走进农家,他也和农家人一样成了那挤挤挨挨挂于枝头的葡萄中的一粒。这是一种入境,更是一种能力,这两点源自诗人的一颗心灵:“与一串串葡萄一起/守护乡村饭菜的飘香/每一串葡萄下,都有一个噙着泪水欢笑的父亲母亲”。至此诗歌首尾照应,第一节指归于农家对幸福生活的盼望,最后一节诗人要成为一串葡萄,长得饱满甜蜜,卖个好价钱,让农家衣食无忧,饭菜飘香。诗人是农民的儿子,他最能够敏感地感知到农村家庭中父母的含辛茹苦和笑眼中的点点泪光如碎星一样晶莹。
诗歌作者简介: 王爱民,男,辽宁营口人,《辽河》文学杂志主编,诗歌修行者,作品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