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三部分讲述的是行善之方法。
以前社会上MBA总裁班,都是用案例教学方式,来教授复杂的管理理论知识。
读了《了凡四训》,发现我们的老祖宗,在明朝就开始用事例,案例的形式,来讲述行善举,做善事,都能一一得到福报,还能福泽延绵子孙后辈。
讲述完十个故事,接下来,了凡先生又在十个方面对做善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分解。
其中,作者在书中讲述,一个人做善事,但是心里一点不想着自己在做善事,这个叫积阴德,那你无论做什么善事,都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如果心里总觉得自己在做好事,带着功利性,目的性做善事,心有所图,这种叫阳善。
那么,你做得怎么勤勉,也只能说是一半的善。
比如,我们捐赠财物,施舍救助他人的时候,能够做到向内看不见自己,对外看不见对方,向中间看不到所布施的财物,就是做到了“三轮一体”,也算是“一心清净”。
可以做到这样的话,就算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限的福泽,一文钱也可以消弭万千刧难。
小时候,我家住在海边,一些邻居以讨海为生,有时候在海边遇到浮尸,他们就会拿一根竹竿插在浮尸傍,告诉他等待一下,然后回村里找人帮忙。这种做法是以前海边人家的习惯,不计利益的!很奇怪的是,不管多大的风浪,浮尸也不会被海水冲走,只会围绕着竹杆转。等找人修埋后,这些人,一年内都会有好运气!
但是,如果我们做了善事,心里总是放不下,总想着要得到回报,那么,哪怕施舍了万两黄金,还是不能得到圆满的福报。
无怪乎,时下不少人,平时不努力上进,常常到处求神拜佛,烧香磕头,还是依旧得不到菩萨的保佑。因为这些人,所作所为都是有目的性功利性的,根本上不是在行善,说白了是在想与佛菩萨做交易!
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行善既可以是简单,但又可以是不简单的一件事,不图回报,心存善念,简单行善更可以彰显一个人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