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一场名为“读书是否有用”的辩论赛正激烈的进行。这个名为社会的舞台足够大,大到正反两方都能提供足够多的论据驳斥对方。而我,选择站在“读书改变命运”这一方。
一
以前,我也认为“读书无用”,因为耳边充斥着诸如:“清华毕业生给农民企业家打工”、“昔日差生成某地首富”、“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等等各种宣扬读书无用的论调。读大学的我自然对毕业充满了焦虑,成为“读书无用论”的拥趸。
直到参加了一场婚礼。
新郎是个上海人,高高瘦瘦,皮肤白皙,站在台上一直面带微笑,看得出新婚的他十分兴奋。通过司仪的介绍,知道新郎是个博士生,现在在谷歌上班。
新娘正在瑞士读博,她的父亲是本地退休的干部,哥哥在外交部上班,嫂嫂在财政部工作。在华盛顿的伯父专程赶了回来,带着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堂姐录制的视频,祝她新婚快乐。因为新娘是本地人,对她的介绍要多些,当听到她的家族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就有二十多人时,全场都惊呆了。在五线小城市的市民心中,这种家族简直就是贵族。
然而婚礼结束后,父亲告诉我,没有哪个家族天生就是“贵族”,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沉淀,才显示出高贵的一面。其实往上数三代,大家都是农民,都在地里找吃食,靠天吃饭。新娘老家在河对岸的镇里,我的老家在河这边。
新娘的祖父不愿意自己的后代过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咬着牙省吃俭用送自己的儿女读书。说来也奇怪,也许是他们家族真的有读书天赋,相继考上大学。然后,他们的命运改变了。
那一刻,我真真实实感受到,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二
龙哥高考失利,去了一个普通本科院校,他很失落,却又不愿复读。就这样,背着行囊,从南方小城来到齐鲁大地,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高中老师为了让我们专心致志备战高考,一直给我们灌输一个概念:到了大学就自由了,可以好好玩了。
于是,我们真的“自由”了,真的“好好玩”了。从不沾游戏的我,居然学会了dota;从不逃课的我,居然会为了早点赶到食堂而去逃课;一向自诩生活规律的我,居然也有睡到上午十一点才起床的时候。没有了家长的监督,没有了老师的督促,高中时期被压抑的个性剧烈地反弹,在懵懵懂懂间,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大学四年。
而龙哥,大一就敲响了实验室的门,一阵“软磨硬泡”后,加入了教授的实验小组,成天和研究生们在一起。毫不在意所谓的脸面,只要是自己不懂的地方,哪怕是最基础最简单的知识点,他都缠着师兄师姐,一定要弄清楚。
于是,大四的我幡然醒悟,开始急急忙忙地做简历,跑招聘会。我开始感叹“读书无用”,为什么那些千万富翁只有高中学历甚至只读过初中,而我们这些本科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读书没用,读书真没用。
而龙哥,他现在在国科大读研。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同样读了大学,命运却如此不同?
三
抱怨读书无用的人,多半是在抱怨自己的工资对不起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寒窗苦读。平心而论,在大学里真的好好读书了吗?
不少人进入大学后,放松了,懒散了。认为自己挤进了象牙塔,毕业之后,社会天然要为自己准备一个合适的职位,以及一份足够让自己满意的薪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顺利拿到那薄薄的一张纸。于是,大学不再是一个求学的地方,成为学生混文凭的工厂。
那些混了四年,得来文凭的人,又有什么理由抱怨自己“一毕业就失业”,又什么资格抱怨“读书没用”。你们在抱怨自己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的怎样,企业放心把符合你专业的职位交到你手上吗?
我的身边,那些扎扎实实读书的人,或考上研究生,或顺利的进入理想的企业,没有人会抱怨“读书无用”,他们反而觉得自己读的书不够多,抓紧一切时间在学习。
四
同样时常听到有人抱怨,现在社会阶级固化,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同学,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前程,他们可以毫无顾虑地在毕业季拿着父母的零花钱去国外旅游,毕业之后或进入自己的公司,或安排一个稳定的工作。而我们这些毫无背景,从“独木桥”上厮杀过来的人,只能忍受低得可怜的实习工资,和转正后“望房兴叹”的正式工资。所以抱怨,抱怨“读书无用”,抱怨“知识改变不了命运”,还不如离开“虚幻”的大城市,回到老家开个店子,做做生意,为什么要读这么多的书,读了也没用。
不可否认,如今的社会阶级固化日趋明显,但是阶层流动缓慢不代表没有流动。悲观的人看到的总是“官二代”、“富二代”挤占了社会的资源,轻松占据理想的职位。却从没看到,没有知识没有能力的“二代们”往往混的再也不比父辈们强,而且一代不如一代。而那些依旧身居要职、依旧不断成功的“二代们”身上总有闪光点,只是人们往往把目光聚集在“二代”的头衔上,忽略他们的长处。
人们依旧可以通过读书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流动,农民的孩子通过读书、通过考试、通过自身的努力,不再只是世代务农,他们可以成为公务员,可以成为教师,可以成为医生。
但是我们不能奢求一步登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所以存在于古代,一是因为知识被统治阶层垄断,普通人难以触碰;二是因为古代科举选拔率之低是现在社会难以想象的;三是因为科举本来选拔的就是登天子堂的人。
现如今大学毕业生多如牛毛,再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显得一厢情愿了。
五
人们常常将“读书改变命运”理解为“读书带来财富”,被曲解为“读书就有好工作”。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感叹“读书无用”。
正是这过高的预期导致了“读书无用论”有广大的市场,也正是因为本科毕业生宁愿“啃老”也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标准就业。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丰富了你的知识,拓宽了你的视野,升华了你的灵魂。这些都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读书带来的改变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读书不会直接带来财富,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改变你的思想境界,而这就是通往成功的重要前提。
我们不应该庸俗的理解“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也许换个说法更贴切,“知识改变命运”。只有真正拥有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改变命运。
与其抱怨“读书无用”,不如拿起书本,学习知识,因为没有知识注定改变不了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