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邻居家奶奶带着孙子阳阳来找儿子玩。玩的好好的,儿子突然伸手抓了阳阳一下,阳阳立马嚎啕大哭。
我扔下手里的活,跑过去,瞪着儿子,儿子怯生生的走到阳阳身边说:对不起阳阳,我错了,给你玩儿我的小汽车。
说罢扭头惊恐的看着我,孩子想必是知道自己错了,因为我不止一次在夜晚哄睡的时候告诉他不可以和小朋友打架。
我正想教训他,却被孩子的奶奶打断了。
邻居家奶奶似笑非笑的说:你这小孩儿真能说啊,我给你一巴掌,跟你说句对不起吧?
教训儿子的话,到嘴边,我生生咽了回去。
阳阳跟儿子是好朋友,几乎每天都会在一起玩耍。两人打架是常有的事情,打架”负伤“也很平常,战斗力和”危险等级“不相上下。俩人都是白天奶奶在带,有时候下班回家看到儿子脸上带彩,我也从不大惊小怪。我的原则:小打小闹,小磕小碰没有问题,不能因为无法掌控的伤害,把孩子锁在家里,失去该有的快乐。
然而阳阳奶奶今天说的话带着隐隐的怨意。我着实没想到。
那一刻,心里很不舒服。
我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打他?
儿子望着我,委屈的说:我说了不能把玩具扔到地上,可是他不听,我怕他摔坏了我的玩具。
“你在阻止他扔你的玩具是吗?”
儿子点点头。
我蹲下来,扶住儿子的肩膀说:爱惜自己的玩具是对的,你做错了事情能主动道歉说明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妈妈相信你不是故意打他,这很棒。但是你要记住,以后如果你想要玩别人的玩具,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允许,并且不能随便扔别人的玩具,这是不对的,知道吗?“
儿子眼里的怯懦消失了,跑到阳阳身边说:阳阳,你可以玩我的玩具,但是不能扔在地上。如果摔坏了,就不能玩了。
两个小家伙又开开心心的玩了起来。
眼看着自己孩子破坏别人玩具,连一句阻止的话都没有,却要去指责保护自己玩具的孩子。这样的家长,我也是无话可说。
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玩具进行了口头上的劝阻后动手,这是出于人性的本能。试想如果一个成年人的手机被别人摔在地上而去打人,会有人去指责吗?如果我今天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教训一顿,甚至为了脸上所谓的面子和邻里间的和睦把孩子打一顿,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该有多大。我无法想象孩子变成一个唯唯诺诺失去是非判断能力的人,孩子的内心世界也需要被了解,被尊重。
孩子的世界本来就小,一个三五块的玩具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用大人的价值观衡量值不值得该不该甚至对与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小孩子间打闹,常有的事情。对于两三岁的小孩子,有时候可能是玩耍或者出于保护,误伤的成份更多一点。
小宝2岁多,有时候拥抱一个喜欢的小妹妹,就会因为力气过大撞倒对方;偶尔也会在递给对方玩具的时候擦到对方的脸。也曾因生气打过别人,也被别人挠到脸上渗血。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伤害到对方,我都教儿子去道歉,然后自己再真诚的向对方道歉,并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甚至有时候倔强的儿子死活不肯说”对不起“的时候,我会动手打他屁股。孩子打了别人,我们做家长的,心里满满的都是歉意。如果孩子没有被打伤,能真诚的道歉,大人们大多能理解并原谅,因为谁家没有熊孩子呢?同样,遇到自己家的孩子被打,如果对方家长态度诚恳,也从来不会纠缠不休。
像今天遇到的,不接受道歉,要打回去的家长,我还是第一次见。
对于这种家长,我并不会像个圣母玛利亚一样,教训儿子收手。如果今天换做一个陌生的家长,我可能会撕破脸皮发生口角。
前几天一个多年不见的闺蜜相见,谈起熊孩子,她跟我说:教育孩子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是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足够了。
之前在网上吵的沸沸扬扬的小女孩在游乐场踩踏小男孩致使女孩母亲发飙事件,起初我是采取了沉默的态度。因为家有熊孩子,磕磕碰碰,打打闹闹,去评论别人,实在汗颜。如果我遇到这种事情,不见得会比小男孩的母亲平静多少。但是至少有一点我明白,妈妈的歇斯底里丧失理智,会让这个小男孩留下心理阴影。如果我是那位母亲,我更可能会拉着宝宝站在刚才事故发生的地方,告诉他,什么样的情况是危险的,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然后再去处理别的事情。
孩子渐渐长大,会逐渐脱离我们的视线。我们不可能像摄像头一样360°无死角每天24小时掌握孩子的行踪。孩子遇到意外的事情,还是需要他自己有判断和处理的能力。面对小冲突、小矛盾,不是得理不饶人,更不是撒泼耍赖就可以解决的;更不是要为了所谓的礼貌和面子一味迁就,道歉,唯唯诺诺,毫无底线。
育儿的道路上,我们谁都无法预料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一生的心理阴影。
或许是一句责骂,或许是一个举动,都或将给孩子带来一生无法消散甚至弥补的伤害。
孩子间的打闹,告诉他对错;孩子间的伤害,教他保护自己。永远不要教孩子主动攻击别人,不论言语或者行动,也不要教孩子斤斤计较,得理不让人。你要教孩子的永远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远离危险的事物或环境,如何在伤害到来时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比如大孩子抢玩具,抱着就跑;比如熊孩子伸手打,立马躲开或抓住对方的手,提出警告,而不是立马打回去。
作为父母,与其歇斯底里或紧张兮兮,倒不如放手,做孩子生活中的聆听者和观赏者。
教会孩子在不伤害自己身体、不损害自己自尊的情况下尽可能和平的处理问题,远比是“护犊”式养育好的多。
成长的道路并不平坦,育儿的套路也是这个世界上最长的套路。但愿身为熊孩子家长的我们,能放松紧张的神经,淡定的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小意外“。我不要做个随时备战的妈妈,只想聆听成长,看着这些“小意外”慢慢开成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