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没有感觉不幸或贫穷,记忆里的岁月非常温馨。快过中秋节了,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回忆了一下记忆里中秋节的模样。
在家乡,中秋节没有这么文雅的称呼,大人们都管中秋节叫“八月十五”。自然,我们也叫“八月十五”。随便说说这个词,好像是一年里任意一天,但是在我它是印象最深的盛大节日。
农历八月十三,母亲和村里的大婶大娘们已经开始准备发面,研磨自家地里种的红花、香豆,还各处打听哪里的红曲颜色好,味道香,开始筹备做月饼。
八月十四的一天,如果赶巧是周末,父亲会回家帮助母亲蒸月饼,这样的时候,是我和妹妹最快乐的时候。姐姐做母亲的助手,做面花,搓面鱼。最大的一个大月饼是每年月饼里的重中之重,一个笼屉里面只放一个。上面一条大蛇盘踞中间,四周会有小兔子,这个图案有个好寓意,叫做“蛇缠兔当年富”。
因为我属蛇,所以格外喜欢这个“蛇缠兔”的图案,看着母亲用剪刀一下下剪好蛇的鳞片,用竹棍画出蛇口,我就开始莫名的开心,央求母亲让我给大蛇点睛。母亲说:“这是献给月亮的月饼,要做的特别用心,月亮才会保佑我们。”我将信将疑的等着月饼出笼。
如果做“八月十五”月饼不是在周末,我和妹妹便没有好日子过,姐姐被安排去烧火,母亲一个人忙的团团转,不时喊叫我和妹妹帮忙拿东西。通常情况下,我们从来找不到母亲需要的任何物品,直到母亲一路小跑,到她说过的地方拿出要用的东西,我和妹妹还会不满的说:“刚刚确实没有的。”
除了献给月亮的大月饼上图案讲究,其余较小的月饼上面的面花比较随性,红红绿绿鲜艳就好。母亲教我和妹妹用筷子夹面花,我兴奋不已,手舞足蹈的拿着筷子一整拨弄,自觉很美。母亲忙活着手里的活计,始终也不来表扬一番,为了引起母亲的注意,我和妹妹仔细的创造着面花的花样,只弄的面案上多了好多脏颜色面,也引来了母亲的注意。只是这个注意很特别,母亲气愤的咆哮几声,连带筷子雨点般的敲打,我和妹妹一路逃跑。
蒸月饼需要两到三小时,烧火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拉着风箱,烧着柴火。母亲做完月饼,又换姐姐烧火。我已经从邻居大婶家尝着月饼回来了,跑去灶前,给母亲尝一口婶家的月饼。吱吱呀呀的说着邻居们准备的“八月十五”果品,馋的只咽口水。母亲给我讲起月郎的故事。
传说月亮是一位肤色如玉的男子,他爱上了皇帝的女儿,每天晚上都去守护他的公主,可是皇帝嫌弃他是个穷人,把公主嫁给邻国的王子。公主出嫁后,因为水土不服,生病夭亡,月亮用自己的光芒点亮公主飞逝的灵魂,让公主变成夜空里的繁星,与月亮一起就在夜空。我趴在母亲腿上,听着动听的故事,问母亲:“公主喜欢月亮吗?”母亲说:“喜欢,星星叫月亮月郎。”我嘟着嘴,问母亲:“月亮什么时候出来?”母亲说:“快去找妹妹回家,都闻到香味了。”
当我和妹妹跑回家的时候,一股浓郁的馍香直冲鼻息。母亲说不能吃太热的馍馍,怕烫着我们。我们围着笼屉转悠,母亲也恢复了慈爱,叫我们去屋里看新鞋。一个花布包裹里整齐的放置着母亲为我们做的绣花鞋,上面绣着我们各自喜欢的花卉图案。
我喜欢母亲为我绣的梅花报春图,爱不释手的触摸,母亲说:“喜欢就好,爱惜着穿,别让水泡了。”我点头答应着,又穿在脚上。妹妹喜欢花蝴蝶,母亲绣的蝴蝶都快飞出鞋面了,妹妹也是喜欢的一会儿穿上一会儿拿在手上。还是姐姐懂事,试穿好了,换上旧鞋,说明天穿新。
过完八月十四,父亲也休息了,带着单位发的水果回家过节。“八月十五”出嫁的女儿带着女婿、孩子一起回家过节。带着婆家做的月饼,来看父母,也有亲戚过来拜节,炒菜喝酒,谈收成,谈天气,气氛轻松愉快。
到了晚上,一家人聚在院子里,摆上供桌,放上苹果,摆上月饼,家境好一些的人家还会有其他水果,一起摆盘。小龙碗里面盛满水酒,一排三碗。父亲双手捧香,举手过头,高颂月亮的赞歌,祈求月亮保佑子女平安,风调雨顺。然后跪拜。我们学着父亲的样子,口中念念有词,祭拜叩首。礼成,一群孩子们乌乌央央跑出家门,去偷月饼。
说是偷,其实是大人们专门放在院里,供孩子们食用。有了吃食的孩子们,聚到场院稻草堆上,分食着月饼,评出本年最美味的月饼,最好看的月饼。若是有幸,自家月饼被选中,开心必不须多说,若是没有,心里记下最香月饼的味道,回家反复叨叨,让母亲努力做出更好吃的月饼。
趴在稻草堆里,不会觉得冷,也有大一些的孩子愿意讲故事给我们听。有个姐姐给我们讲月亮婆婆的故事,我说月亮是个好看的男子,引得众人大笑不止。好事的姐姐们还问我什么样的男子好看,我抬头看着十五的满月,觉得特别深情,脱口说:“像月亮一样的男子好看。”恰巧有一个名字叫玉的男孩子,肤色如玉,很好看,我走过去拉着他的手说:“玉是月亮。”说完,整个场院里的孩子们都起哄,我耿着脖子,红着脸回家。姐姐因为我乱说话,也臊的回家,并告诉父母我的出格行为。
父亲没有批评我,也没说姐姐,叫我们一起坐在炕上,给我们讲起嫦娥笨月的故事。故事很美,我突然也想读书,央求父亲教我认字,父亲很认真的教我和妹妹写字。
父亲很爱喝酒,“八月十五”的晚上,父亲蘸着清香的青稞酒,教会我“月亮”二字。每每中秋,我都会想起小时候的故事,依旧温馨。
今年中秋前夕回家,父亲出去犁地,母亲感冒了,睡在炕上,我不好问要不要蒸月饼,领着侄女出门去找父亲。侄女突然回:“娘娘,你们小时候是不是很可怜?”我一惊,当年我喜欢看玉好看的脸时也有五六岁了,从未觉得自己可怜,记忆里都是幸福。父亲从农林单位回来,会有小零食带,几颗糖,几粒花生米,都能带给我们快乐。更主要的是父亲和母亲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晚上我们坐在一起,听故事入眠,至今幸福。于是回答侄女:“我们小时候很幸福。”侄女眨着眼睛说:“爷爷讲过的,娘娘们小时候没玩具,石头、木棍都拿来玩,也没有什么好吃的,真是可怜。”摸着侄女的头,我想起了我们以前的家,草屋三间,时有鸟雀闯入,捕鸟吃肉也是有的,还特兴奋。
于是,在家乡田埂上,我为侄女描述了我记忆里温馨的家,和我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