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三联纪念版)。341千字。
之前并不知道此书,是一位朋友推荐的,好玩的是他说:“我没读过,但你要读。”
翻书的初步印象跟预想不同:一,这不是一本学术书,而是一本讲课稿;二,它不是在说哲学,而是在谈历史;三,目录不一般,编目章目之下,还有很多摘要或线索之类的文字,更让人不解的是,第二编至第四编,明明是绘画和雕塑,章节的名称却是“形势”“原因”“种族”“时代”“制度”等在笔者看来属于艺术、作品之外的概念;四,怎么这么多“横线”啊,书中下划线和破折号很多,人名、地名都有下划线,那么多的人名与地名对于笔者来说是很大的阅读障碍(识记障碍还在其次,更多的是历史文化陌生造成的障碍),至于文字间插入的破折号,初读时没在意,读第二遍发现它“是个事儿”,是表示解释、并列、联想还是递进,恐怕还得来个第三遍。
第一遍从0829到0923,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感觉一锅粥,很“丈二”。二刷已是1125,一整天,试着跟随目录之下的那些文字和破折号,探寻叙事与逻辑的线索,尽管不时出现“跟丢了”的状况,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确实是起到了“路标”的作用。赶工一样刷完二遍,这本书的面目仿佛清晰了些。
丹纳本人在序言中所说,本书脱胎于讲稿,“只摘录了一些提纲挈领的观念”。通篇来看,核心观念只有一个,即所有艺术形式、艺术作品及其产生都根植于由种族、环境和时代所构成的“精神气候”。全书五编十七章,第一编“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和第五编“艺术中的理想”偏重概念、立论与逻辑论证,第二编“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第三编“尼德兰的绘画”和第四编“希腊的雕塑”可以说是三个案例或者论据。全书以“总-分-总”的编目结构,加之对社会历史、民族性格、艺术风格的深描和解析,勾勒出一幅丰富生动的画卷。难怪傅雷先生在译者序中引用英国一位批评家的话:“丹纳的作品好比一幅图画,历史就是镶嵌这幅图画的框子。”(页003)
层层递进可谓丹纳老师讲课的第一风格。比如第一编第一章关于艺术品的本质,先说艺术品不能孤立来看,要看“总体”。那么“总体”是什么呢?第一个总体是包括这件作品在内的这个艺术家的“全部作品”,第二个总体是包括这个艺术家在内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第三个总体是包括所有艺术宗派和家族在内的“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即时代精神)。作品-人-社会,像俄罗斯套娃,层层嵌套。再如第五编,所谓“艺术中的理想”,说的是“与艺术家的观念相符的艺术作品”需要具备什么特征,这也是衡量艺术品高下的价值尺度:第一层是特征的“重要程度”,其中又包含典型性和稳定性,即在时空二维上的显著性,此一层特征“着眼于万物的本质”;第二层是特征的“有益程度”,即价值引领的方向性,此一层特征“着眼于万物的方向”。第三层是特征的“效果集中程度”,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为整体服务,“所谓杰作是最大的力量发挥最充分的作品”(页447)。
打比方是丹纳老师的又一风格。将外行领进门,打比方是一条捷径。关键是,这个比方必需是对话双方的共同经验。丹纳非常善于用自然界的现象和事例打比方,“精神文明的产物与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页017)尤其是植物与艺术品的类比,几乎贯穿全书。比如,用种子比喻艺术家中的“天才与高手”,用植物生长对地域与气候的要求来比喻艺术产生所需要的“精神气候”。“环境把艺术带来或带走,有如温度下降的程度决定露水的有无,有如阳光强弱的程度决定植物的青翠或憔悴”(页160)——这样的叙述随处可见。
中间三编,丹纳老师叙述的视角各有侧重。第二编意大利绘画,注重讲民族性格对意大利绘画风格的影响:“介乎纯粹观念与纯粹形象之间的精神状态。。。在意大利产生了第一流的完美的人体画”(页147)。第三编尼德兰的绘画,在简单分析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和气候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之后 ,将重点放在了四个历史时期,“考察历史的过程与变化,来说明这一派艺术的过程与变化”。第四编希腊的雕塑,丹纳在引言部分就声明,在希腊,“我们所保存的古代雕像,和毁灭的部分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因此,“要了解作品,这里比别的场合更需要研究制造作品的民族,启发作品的风俗习惯,产生作品的环境。”这一编的结构最为完整清晰,三章依次论述“种族-时代-制度”,希腊人住在“文明建筑”的底层,他“和自然的生活更接近,少受过度的文明奴役,所以更接近于本色的人。”(页307),加之“造成完美的人体”的舞蹈和体育制度,“没有一种艺术比雕塑更需要单纯的气质、情感和韵味的了”(页320),希腊雕塑呼之欲出。
一本好书,好就好在,它好读又难读。有时候感觉它很薄,有时候感觉它很厚。读书的乐趣,恐怕就在这厚薄之间吧。
丹纳讲稿印行于1865-69年(据译者序)。近百年之后,傅雷完成译作(1958-59)。此后一个甲子过去,笔者捧读。“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018-12-08
【句摘】
模仿的艺术:雕塑,绘画,文学(诗歌);非模仿的艺术:建筑,音乐。(页038)
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这便是我们今日的精神状态。(页112)
艺术的目的不在于改变现实,而在于表达现实;艺术用同情的力量使现实显得美丽。(页255)
古代生活的这些特点都出于同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前例而简单的文明;都归结到同一个后果,就是非常平衡而简单的心灵,没有一组才能和倾向是损害了另一些才能和倾向而发展的,心灵没有居于主要地位,不曾因为发挥了任何特殊作用而变质。(页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