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妈妈的一条朋友圈。
周五,她们估计又约起一波。自打小时候就见她们经常这样厮混,一般情况下,去某一家,一起买菜做饭,麻将,ktv,挖野菜,逛街,压马路......“嘎嘎”的笑声也跨越了30年。
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们孩子们也跟着瞎跑,不亦乐乎。长大后,身边人来了又去,太匆匆,越发觉得这份友谊弥足珍贵。
友谊是一份建立在平等付出与回报的关系,任何一方没有责任和使命去奉献,内驱往往发自真心。另外一方面,“文人相轻”也好、“高山流水”也好,与人同行各抒己见,甚至激烈碰撞、互为不屑;也可能相得益彰,拍案称绝。与己共处做到君子慎独。这样的朋友一生几个足矣,又何惧平日的形单影只?相反,生活中常常一些social场合,酒肉朋友互相举杯同庆阿谀奉承,好不热闹,可仔细回味,两三个小时的交流只记得油腻的笑脸。
工作一年,成长了些,对于“朋友”这样的社交对象有了更严格的界线,同时依旧保持不参杂利益标签的原则,这样的标签只限于工作有效进行,但对于交友是大忌。留下的,因为各自人格吸引,能时不时、开心不开心都挂念的人。清者自清多说无益,依旧不愿意解释纠结“事情”。
一路找寻,亦师亦友,少年时期同成长,中年时期共拼搏,以及老胳膊老腿时候坐着摇椅慢慢摇呀慢慢摇,不住的嘟囔着老**你腰托儿今天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