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没有期待的那么糟糕,心情就变得糟糕了。不是说希望天气多坏破坏力强,而是做好的坏心理准备一点都没有派上用场,因此内心结郁。
做好了一天看书的打算,翻开看到自己以前读书做的一些标记,发现自己根本不记得以前划出来时内心活动如何。而这些会留有笔记的书都属于更深刻一点的作品,比如顾城、聂鲁达、冰心的诗集,或者《城南旧事》、《家》、《惜别》这类的小说,也有《呼兰河传》、《沉默的大多数》这样的散文杂文一类。这些都对我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潜移默化而记不起来更表象的东西。
这就跟我读过一次就会记住细节的推理小说差了点。而推理小说我是一点笔记都没有的。
这样子,以前历届教师都强调的笔记记忆在我这就很难站住脚跟了。我对读过的书,动笔了的反而记不住,没动笔的又记得。那么“烂笔头法”也就只能造成写烂笔酸手腕这样的物理影响了。
其实这样子讲稍微有点偏颇和刻薄,因为这些笔记还在,而我大脑的记忆有可能保持不好。
曾经在果壳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的人能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却大多数人是阅完即忘同时还自以为懂,于是就半懂非懂的成了半桶水专家。因为记得很模糊,就以为自己已经记住了。
如果是很深刻的记忆,都是需要重复回忆,完整印象才能成为长期的。
想起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里出现过一种恶作剧的酒“醉生梦死”,骗人说喝过这瓶酒就能忘掉烦心事,却发现喝了会想起烦心事,而且印象越来越深,记得越来越清楚。因为他们想确认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经忘了,于是反复回忆,结果记忆常驻称为长期的。
记下来的更容易忘记,努力忘掉的会记得更清晰,这样矛盾的理论能轻易找到佐证支持。
所以希望记得的回忆,总有能记得很清楚的,就是重复回想,不带心情地回忆事实就能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