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些小年轻,主要指95后,00后聊天发现,好些人都对婚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她们对婚姻的看法大多是 —— 既然婚姻是座坟墓,那我何必去闯?还不如找个伴儿,有人陪吃饭,有人陪逛街,不喜欢了就换,这样挺好。看起来这样的选择合情合理,没毛病。但换作从人性成长的角度去看,这样的选择未必真的适合每一个人,或者说未必适合所有有类似想法的人。
很多人提到婚姻觉得恐惧无非可以概括为几个原因。今天,我们来讨论第一个原因:
经济支出如何分配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也是一个家庭的基础。一对夫妻构建成一个家庭,其中两人的收入比例会影响到这个家庭的关系甚至地位。曾经听说过一个案例,母亲是全职,父亲开公司。由于母亲没有收入来源,每个月不得不按照父亲要求整理一份花销清单,在给父亲要生活费时一个个解释为什么要花这一笔钱。
这个案例确实很容易让人对母亲的角色产生怜悯和不甘,对父亲的角色产生愤怒和不解。但换个角度看,即使是全职妈妈,就一定不能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吗?
在过去男性享受绝对权力的时代,或许是。但在如今女性越来越走向独立的时代,答案真的未必。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直播,短视频这些工具而获益。进入这些领域的门槛可以说是零,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可以上网,善于观察和捕捉不一样的视角,并记录下来,就有机会能给自己带来流量。而流量是变现的基础。网上不难看到很多草根就是通过拍摄日常的生活而最后成为带货王的。
所以,作为全职妈妈,要学会抛开固有模式的禁锢,走出去,今天的世界和过去早已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兴趣变现。看看那些做美食、拍日常生活琐事、在线画画、在线冥想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给自己带来流量的。当一个女性在经济上能够独立的时候,她的自信就能找回来,自我价值感就会得到提升,对生活的幸福感也会得到增强。
而对于职场妈妈,或者创业妈妈来说,经济收入是独立的,但家里的收入由谁管,花销如何分担,又会变成矛盾的引爆点。
关于家庭关系中经济分配的问题,会联系到背后运作的原理,那就是在每个家庭成员的潜意识中,对金钱、关系等的认知都会影响着在婚姻关系中金钱关系的处理。
比如说,一个人的潜意识里认为,表达爱的方式之一就是对方愿意给自己钱花,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一旦她的伴侣和她在经济上是各自管理的,她就很容易出现认为对方不愿意把工资交给自己是不够爱自己,当感觉到不被爱,矛盾就会产生。即使这种不被爱的感觉,可能并非客观存在。所以,如果要想在夫妻关系中,找到对金钱支配的平衡点,除了坦诚而清晰的沟通之外,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去看到自己和伴侣对金钱,对关系的认识有哪些点是矛盾的。面对这些矛盾点,解药在哪里?很多问题都是在你看不见的时候,会让人特别痛苦和纠结。但是一旦能看到问题所在,就能有意识地去觉察和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