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7六月,仲夏深圳。再次迎面怼上了一场强热带风暴,名号很温婉:苗柏。
源于马来西亚,是一种鸟的名字。
距离这场狂风绕道深圳过境惠州,已快48小时,而此刻屋外似晴非晴,仍在稀稀拉拉落着雨。最难耐是,雨后潮湿闷热裹挟着黑夜,挥之不去。
01
盛夏雨季里,每一场海上热带气旋台风生成袭来,跨过地平线,暴击海滨城市,注是破坏或毁灭。
历一场台风劫,足以真相一座城。
当台风过境,暴雨随行;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看海”刷屏的半路,炸出一波高人,在段子里,维护历劫后的城市生存秩序。
一座城犹如一个人,带着原生或后天的强势属性。作为海滨之城,深圳面朝南海,鹜及八方。台风,早已是这个城市的雨季标配。
云淡风轻时,这里是国际范儿的大都市;大雨磅礴时,这里是滨海范儿的小渔村。
从前夜到清晨,暴雨×磅礴大雨×10级大风,“苗柏”又一次撩拨了一夜,住在这座城里的人。
也许和去年的“妮妲”、“海马”入侵相比,这场“苗柏”的登陆温柔许多,离开的也比较早。但台风终归还是风暴属性,即使轻轻来,悄悄走,还是会留下深深浅浅的伤痕,在朋友圈霸屏,在城市里荒芜。
一场大水冲了“车公庙”,最繁忙的枢纽地铁站被倒灌成河……城内多个主干通道,被水浸到瘫痪,寸步难行……“滴滴打船”一时间横空出世,被全城热切召唤。
02
风暴总是来得狰狞,走得绝情。然后,留下整座城在暴雨中狂虐飘摇。每逢雨季,在城市“看海”,绝非浪漫之事。
天灾,从来都不是主动选择的,但人类的智慧,也从来都在于,在被动中化险为夷的能力。
犹记得,2016年7月的大武汉,内涝沦陷,赶超98年洪水之灾;连西瓜姐所在学校,从足球场到教学楼淹城了一片海,全校取消了期末考,吃饭得男同学们划着船送。
受够了被暴雨凌虐,当降水刚刚有些许减弱,初时困于宿舍的他们,都开始纷纷趟着齐腰的积水出逃。
北方雾霾沙尘,南方暴雨台风,谁也没有优越感可言。久居在深圳这座海滨之城,似乎会慢慢习惯,习惯着在夏天与雨季的“不速之客”打照面,而不像初来南方时,第一次碰上那般慌乱。出门会带上超大号雨伞,备着雨靴或拖鞋常备,即使浓云席卷,疾风逆水,也自如应对。
03
台风是雨季的傲慢,年轻是城市的旌旗。我们试着以更智慧的方式与其在和解,不是为了主宰,而是为了不去纵容肆虐。
脑洞创想“海绵城市”,已有先例在尝试;屋顶种菜墙壁种葡萄,开门有蛙声,处处有荷塘……这也许是水生态和人居环境最和谐的方式。
水能煮粥,亦能覆舟。我们常常被一个意外,打破惯性,考验耐心;总要在很久以后,才能看清该如何:触摸银河星空,和解生灵万物,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