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重看三毛的作品《撒哈拉沙漠》,第一次看还是初中时,当时在学校宿舍无意中发现这本书,也不知是谁的,便迫不期待看了起来。
那时我并不知道三毛是谁,也不清楚撒哈拉沙漠在什么地方。我记得初二才开始学地理,何况我们都把它当副科,那时地理老师教学也基本是照着书念,便觉得更提不起多大兴趣来。现在想来,其实副科往往是拓展视野与提高兴趣爱好、又轻松的科目。
我在旁边看书,孩子在书桌前做作业,我看到有趣的情节时,便哈哈大笑起来,孩子听了,转过头来望向我,笑着问我,“妈妈,你笑什么? ” 我答:“我看到书上有趣好笑的的情节,忍不住笑了。” 孩子也哈哈开心地笑了起来,转念之间又不笑了,有点难受表情地说,“我怕看这本书。”
我万万没想到孩子会翻看这本书,书上完全没有一个插图,纯文字的,以为他不会感兴趣,我这样想却没有说出来。便不再笑,问他,“你为什么怕看这本书呢?” 刚说出口,我便猜出八九分来,想到荷西在沙漠中不幸去世,三毛后来孤单生活等等。便料定孩子看到了书中结尾的悲伤。
另外我知道他看一本书前会大致前后都翻下,所以他看到了结尾,便不敢看这本书。但孩子却不曾告诉我这件事,也没问过我书中最后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节和结尾,也许是他忘记了,也许是不愿再触碰那本书,也许还有其他想法。
我轻轻略带安慰地问孩子:“你是不是看了书中结尾的部分? ” 我知道他之前看到书中悲伤的故事,会难受留泪,也就不爱看或不敢看这类的书。孩子眼中略闪泪光回答,说:“是。” 我便告诉他,那只是书上写的内容,不是真实的,不要难受害怕。他马上转念一笑,回答说“好”,便转过头去继续做作业。
我知道这件事并没有结束,以后还会遇到相似的情况,要怎么样来帮助孩子正确地对待悲伤与死亡的故事或现实呢,这是我们值得探索的问题,或许多少会与心理学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