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班主任研修2.0读后感之八:
跳出来,看“建设”
——读陆燕琴老师的《复杂科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 程 露
喜欢一个人在深夜静静地看着书,放飞了几天的假期,喜欢带着孩子在假期到处走走,因为平时没有时间管他,从幼儿园大班就学会了自己洗澡、自己入睡,从没有为他整理过一次书包……感觉我这个当妈的一点不称职,难得他的假期我还能陪伴,在陪伴的同时,也不忘和他一起阅读——当然是他读他的,我读我的。
早早就打印了陆老师的《复杂科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一看题目还是有些恐慌,觉得有些深奥,却不知内容很接地气,这实实在在是需要每一位班主任老师认真阅读的一篇文章。
阅读,我依然喜欢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读到了什么?或是你读懂了什么?
2.你思考了什么?
3.你的疑惑是什么?
一、我读到:复杂科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与还原论思想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差异
说实在的,第一遍看完文章,我并没有真正将文章的内容与“复杂科学视野”相联系,唯一让我感受到相关联的文字,来自文章的最后一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代表着班级个性,不可简单复制,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班级文化不只是静态的外显的简单呈现,而是充满着理性思考和情感共鸣的创生过程,充盈着成长的力量,是在科学创造——实践体悟——新质生成——循环再造的往复中优雅落地、美丽生根的。”
想起7月27日,陆老师在群中分享的手写文字,对于“复杂性科学独有的方法论”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复杂性科学独有的方法论:在我的理解包括行文中,复杂性科学独有的方法论是指:(1)整体论(在班级形象设计的细微处体现班级文化的整体描述);(2)关系论(或指协同论融贯论,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的组织建设,活动推进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关系,这也是我提出在班级自组织建设中完成班级文化的纵横融贯的方法论基础);(3)不确定论: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遭遇很多不确定性——‘冻强者的偶然事件’,班主任不是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对环境施加影响,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主体自身的复杂性——科学复杂的思维品质、整体融通的组织策划能力、文化建设的敏感和自觉。”
也就是说,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不应该是叠加与形式主义的。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确实看到了太多的所谓班级文化建设是为了迎接领导而匆匆设立了,大多都是班主任老师个人所决定,我曾经问过许多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班级的班级名称、班级口号及班徽、班歌的是极少数,这就足以说明了,这些都不是孩子参与协商所确立的,孩子对这样的班级形象设计很陌生。
今天晚上李教授分享了《班级建设的意蕴》一文,其文末有这么一段话:“实施班级建设者,是班主任;研究班级建设者,首先也应是班主任。”虽然如此,并不意味着“班主任一家谈”,我们更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探索,以推进班级建设理论的发展。那么此处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与陆老师文中的“复杂科学视野”是否可以等同呢?我是否可以理解为:班主任可以更科学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并在日常生活重建中融合科学的方法论来处理确定与不确定的事件。这与还原论思想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完全不同。复杂科学视野更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更强调处理事件过程中的育人态度方法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相融之处。
二、我思考: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否基于复杂科学视野下?
(一)班级名称:1QQ是否体现班级文化的具象?
富有个性的班级名称是班级文化最直接而具体的表达,易于被成长中的学生接受。无论是哪一类命名,其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教育内涵和无限文化含议,可以成为班级生活万奕不离的那个“宗”。
我们班级的名称是1QQ中队,其内涵也很简单:EQ+IQ=一级棒。记得2016年10月,在武义县骨干班主任培训作汇报时,李教授曾问过我:您的班名与您的班级建设有什么样的关联?您这样的确立是否有别于其他班?您这样的班名给其他班是否也可以?仔细想来,确实如此,换一个班,换一批孩子,这个班名都可以,那么它的独特性在哪里呢?同时,我在引领孩子成长的同时,是否真正体现了EQ与IQ相融合呢?说实在的,当时取了这个班名,自己还是觉得挺好的,因为绝对不可能雷同,因为它的独一无二,孩子们呢,我也喜欢叫他们Q宝,他们也对这个名称非常喜欢,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却没有真正体现出其中的内涵,这并没有基于复杂科学视野下。
(二)班级标识:是否是班级文化的默会表达?
班级标识以默会的方式呈现班级的核心文化。我们班的班级标识是在我与小陈爸爸共同协议下完成的,体现的班级追求是:八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书香校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一条条黄色的线代表丰富的校园生活,红色的线条是一本打开的书籍;大拇指依然是“一级棒”的意涵,同时,班级还定制了专用的班级标识公章,强化班级文化的默会表达。这里的“默会”表达,是否可以理解成“默许领会”式的表达?
从四年的班级建议历程中来看,我们确实是以这样的目标前行的,但这班级标识与班级名称的关联度确实不高,需要做调整。
(三)班歌、班级口号:没有更多的个性处理
相较于班级名号与班级标识,班歌《青春修炼手册》与班级口号“EQ+IQ=100”。略显随意,不够有科学的关联性与融贯性,还需要更多的修改与协调。
(四)班级文化的纵横融贯:是否在自组织建设中?
班级形象的设计还只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只有将这些设计中的文化意象转化为真真切切的班级生活方式,班级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进入“深水区”。正如叶澜教授指出一样,“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也要被作为动词来理解,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将活化。”而要让文化意象在班级建设中落地生根,着实南非要将之系统架构在班级的自主建设中,并实现横向的关联和纵向的递进。而同时,关于“自组织”的解读,陆老师是这样呈现的:“在没有外部指令条件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能自行按照某种规则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班级自组织建设指班级的组织、制度、文化,以及活动之间能自主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从而发挥班级整体的育人功能,突显班级文化个性。”
从目前所带班级的班级组织建设与班级活动开展及评价的进程中,更多的是基于学生的需求,真正的唤起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自觉,并在共同的班级建设中实现育人。班级的岗位设定由学生自己确立,活动的开展都由学生自发组织策划。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与自我发展的需求。
(五)班级文化的主旨要义:是否科学地处理了班级中的不确定事件?
复杂科学视野观照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各个方面的整体设计和有序推进之中,还需体现在对班级不确定事件处理的过程中。从班级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实现确定的班级文化建设方向与不确定的班级突发事件之间实现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科学过程。
以往自己往往习惯于自己处理,而现在更喜欢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并从孩子的意愿中读取他们对他人、对自己处理事件的能力及情感期待。非常欣赏文中B老师的处理方法,充分的“在班级建设实践层面,将对班级文化精神的理解,转化为班级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具体方法,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具有高度敏感性,能顺势而为,突显班文化建设的主旨要义。”这就需要班主任形成相应的素养包括科学复杂的思维品质;整体融通的组织、策划能力;文化建设的敏感和教育自觉。
三、我疑惑: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性、自组织性、动态生成性其内在的科学关联?
从复杂科学视野下来看班级文化建设,其每个部分都应该是具体关联性、融贯性的。那么班级形象设计来实现班级文化的整体描述是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班级自组织建设中的班级文化纵横融贯是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力推进?班级的不确定事件的处理是否是班主任科学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我们是否需要更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各层面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定位?
班级文化建设是当前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部分,然而现实中有太多的班级只是线性的呈现各部分,并没有更科学地去理解、辨析其中的逻辑关系,每一位班主任都非常需要跳出自己的思维模式来看自己的班级文化建设,才有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与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