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运动的时候即便是做同样的动作,只要意识放在不同的部位,锻炼的效果也会相差很多。
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关注点,所以每个人读完了以后收获也就有所不同。有些人看完后是反思,有些人是懊恼,有些人则是焦急,觉得自己现在起步已经晚了。
其实如果每天看留言内容就会发现,它也给你提供了不少理解这篇文章的新视角。
等你看过了他们的想法,再回过头去阅读周一的文章时,可能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对于“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李笑来持不相信态度。
准确的说,这个世界不存在“错过的机会”,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如果你没有准备好,那么那些所谓的机会并不属于你。你发现的也只是因为看到了许多准备好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抓住了机会而已。
如果你准备好了,你会发现原本在别人眼里称不上机会的事情,都有可能变成你的机遇。有的时候,甚至不是你抓住了机会,而是机会主动过来找的你。
所以能够称之为机会的前提是你能抓得住。不然那只是别人的机会,而不是你的。
其实你应该庆幸自己因为学习研究,没有盲目入市,而不应该惋惜自己错过了牛市。因为即便身处牛市,如果没有做好准备,能够赚到钱的概率也不大。
对于每周一个概念,如果前面的没有学得会,后面的概念会不会跟不上了?
很多刚刚的这个栏目的读者都会有这个顾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会一次说很多的概念,并且时常在文章中回顾过去的内容。
有些学习的反馈是及时性的,教你做一把椅子,弹一首曲子,是否学会马上可以检验。而有的学习则不同。他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实践,反复打磨,直到他成为你的思想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相对漫长,每天的进步没有那么明显,效果也没那么显著。但是你一旦你用一个大的时间维度去回顾的时候,就能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切实的改变。
比如才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相信你对于注意力、安全感、未来这些词汇已经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虽然你还会犯一些错误,但是意识到自己不该这么做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就如同我们这周说的资金背后的智慧,也是我们以后会慢慢展开的话题,而并没有一起呈现给大家。
走好每一步,时常回顾之前的知识,将每个概念刻在自己的脑子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结结实实地改变自己的处境。
对于投资的时候总觉得万一这部分钱要用呢?犹豫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啥也没干,钱也不知道花哪去了。
还记得我们之前讨论过有关安全感的话题。在那周的讨论中,我们谈到了为了不被困在当下的窘境,我们需要放弃一部分的安全感。同时我还为以后的内容做了一个铺垫,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说:
我在这里并不是主张大家要冒险。实际上追求冒险并不是成功的好方式,获取财富的诀窍之一就是不冒险。所以我在这周的文章中才会引入一个心理学的研究:
* 大约2/3以上的人若是丢失了自己没收入的10%;
* 大约1/2以上的人若是丢失了自己年收入的20%;
——其实根本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而已。这也是为什么鼓励大家用丢了也无所谓的钱进行投资训练。
有关冒险的话题,我们以后还会展开来细讲。在头上小心谨慎是对的,甚至是必须的。
所以如果那真的是一笔救急的钱,你就不要考虑。如果那真的是丢了也无所谓的钱,倒不如放弃这部分安全感,给自己一个机会。
如果资产是负的,那么一定不能拿这部分钱用来投资。因为对于你现在的任何资金,他都缺少了判处无期徒刑的可能性,因为他本质上不属于你。除去资金的大小和时长,如果一个人的资产是负的,那么基本可以断定他没有站在资本后面的智慧。更准确的说,过去对于投资理财的观念很可能是错误的,所以现在经济状况才会是负数。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投资,而是如何让资本回正。
摒弃掉那些通过投资短期实现财富逆转的幻想,踏踏实实的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等到没有负债的时候,在想着如何一点点实现财富自由。
不管自己的现状,一味生搬硬套这里的方法,其实也是一种随大流的表现。还有,既然是负资产,那就只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提高自己的价值上去,投资起码有两种:
* 一种使用资本去投资项目;
* 一种是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资自己的成长。
区分“想要却不能够”和“可以却不一定”的区别是什么?它会影响你的工作方式。
这两点的区别在于:
你有没有选择权。或者说你有没有主动选择的能力。
比如说同样是读大学,有些人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所以暂停了赚钱的业务,回到了校园。有些人则是因为毕业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考个研究生,继续在学校里躲避两年。
在外人看来同样都是在读大学,但是一个是主动选择,另一个是被逼无奈,这两种不同的状态当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果。
能够对一部分资金看出无期徒刑,说明你的它有百分之百的控制,这时候你做的任何决定都取决于你,而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困扰。
这种能力给你带来的是一份从容。而他恰恰是你过滤噪音,有耐心积累经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