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出门与朋友相见,若是遇到新朋友,总会介绍是读书人,似乎这也算是身份之一了。接下来总会有疑问的目光探寻,真的是这么回事吗?我只好说,还成。平时没事就在翻翻书。话虽如此,接下来,他(她)就会说,现在手机、上网,想了解的基本上都了解了,还有必要去看书吗?甚至有人声称,我一看到书就想睡觉。
但最尴尬的是,在他们的眼里,读书的人基本上是奇怪的动物,说起读书,应该是学生干的事情,一个成年人不务正业地去读书,总归不是什么好事吧。接下来,关于读书的话题就像一个点缀,一晃而过,“不读书,也能活得很好”,这也被当作一种信条来来看了。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那么,对比当下的阅读,我想他肯定错了,他没看到读书不读书并不是决定生活品质的高低最重要的环节了。
记得有人将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读书的人,一类是不读书的人。按类来划分人群是否具有科学性,似乎是一个疑问。不过,这也说明了时下对阅读的心态更多的是急功近利的,在不读书的人看来,读书不能当饭吃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求,因此才会有有为什么要读书这样的疑问。
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这一类人是与书本关系紧张。实用主义至上的今天,反而是读书人成为怪物的一种,大家都在谈钱谈生意时,你此时插话进来说,“最近读什么书?”读书能干嘛呢,能解决现实问题吗?这样的诘问可能是最轻的待遇了,恶劣一点的话,差不多要被打出门的吧:“读什么书?别乱我们做大事的计划”,正巧,某一天跟几个朋友聚会,大家说的都是最近又承包什么样的建筑工程,挣钱几何。我只好闭口不谈,虽然坐在那儿一副聆听的样子,却早已神游八方,与书本对话去了。事实上,遇到这样的事,越来越多了,你的心态就平和了。大家坐在一起,不聊读书,那有什么关系呢?读书到底是个人的私事,哪儿需要你一个人唠叨读书如何。最终落个没趣,也多半是自找的。
不读书,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吧。听多了这话,也就一笑而过,这话真的没法去争辩,你总不能拿二十年之后的状况跟当下相比,未来的预期收益虽然在经济学上是可以评估的,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无法判断读书在未来的收益是几何,只能说,读一点书,避免让自己跟这个世界距离远一点,能找到一个安身的所在。在那个“世界”里,是否一切都是美好的?却也未必。
话又说过来,与书本关系紧张的人,恰与人际关系紧张的人极为相似:在读书人看来,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让世界不再那么美好,倘若采取拒绝的方式,那就被视为清高,若是迎合的方式,似乎是背叛了阅读。这样的关系是不是可以简单一点,让人与书之间更和谐一点,少一点斤斤计较,多一点关爱,哪怕是在生活的隘口上,遇上了困难,也会有解救之道吧。
诚然,读书这回事也不是特别伟大的事情,只是个人的趣味和喜好在这里,就做下去了,就跟许多个人的嗜好一样,也没多少值得炫耀的地步。那么,与书本关系紧张不紧张也算不得多大的事了。或许,我们能与书本解脱关系,过上自以为很不错的生活,从而满足,这也算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