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我每小声嘀咕一下,也变成了喇叭的独奏,
前段时间跟我朋友聊到:作为一名管理者或者是领导者,是否应该在下属,或者是公司外部有一个好名声。
名声~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真说起来它连屁都不是,也不能当饭吃。可有时候它又能发挥出乎人意料的功效。这个社会上,一个人的名声好与坏,往往跟他的事业成与败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好的名声就好像一块免死金牌,一个特殊的通行证,可以很轻松的解决很多问题。例如人们常说的:“给我一个面子嘛”其实也正是对名声的运用。
在我当初学习鬼谷子的时候,老师对我说:作为一名领导者,你如果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真正有所功业的话,那么你要达到一种“不见其人,却久闻大名”的效果。
所谓的名不见经传,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能够拥有这样子的名声,那么你就拥有了个人品牌,
可是我们该如何取得好名声呢?
说到这里有一个很有意现象:“好名声,往往不是通过一件大事去建立的,而是通过生活中许多的小事不断累积的。”
反而那些坏名声,只要一件事情做得很臭,那么就会传上千里。所谓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大概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
因为我们人类进化到现在几十万年,进化出了一个非常独特体系,这个体系根植在我们的基因里。它是属于人性之恶的部分,在鬼谷子当中也被称之为“兽性”。这种性,就使得我们不太希望别人好,因为我们会认为“你好了,我就不好了”,所以你必须不好,而且这个会有部落效应,个体效应,以及家庭效应。
就是针对于这个人所关联的个体、家庭、部落,在任何好事情上都会偏向于自己所在的个体,家庭、部落。希望这边好,另一边坏的想法。
这个是人性的本质,逃不掉的。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这样?
答案是:如果不这样,那就会死,甚至是被灭族。
所以才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原因。至于那些什么道德因素,是我们人类进五千年才进化出来赋予它们的意义。
所以,你只要看网上或者是现实生活当中,一听到谁好,人们的第一个反应都是质疑、反驳、甚至是否认。但是如果听到谁做了什么坏事,那么人们就会觉得很开心,并且四处宣传,甚至会觉得这是一件很爽事情。
另外,这个社会上有这么一个特征。
对于已经出名的人,社会将赋予他更多的荣誉。反而对于那些正在埋头苦干,或者是尚未出名的人,即使他们已经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依然得不到认可,以及他的劳动成果,也无人问津。甚至,人们会把他们劳动成果归功于另外一个类似的,更出名的人,
有一幅很有粉刺意义的漫画,叫做“出名以后”
这幅漫画展示了两个现象,一位青年作家,在他出名前与出名后,报社编辑截然不同的状态。
在作家成名钱,这个报社的编辑理都不理会,将他的稿子当做垃圾,丢在了废纸篓里。在作家出名了之后,这个报社的编辑指着边上的废纸篓说:“这里面的东西,我们也要一并发表”。
一个人成名之后,他曾经的研究成果,乃至是失败的作品,垃圾都会变成刺手可热的物品。
《圣经》中《马太福音》中,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个主人准备要到国外去,于是他把身边三个仆人给叫过来,把这个钱分成了五千、两千、与一千共三份。分别给了三位仆人。
主人走了之后,
第一个仆人拿着5000块钱去做生意,又赚了5000块,总金额是一万块。
第二个仆人,他学着第一个仆人样子,拿着2000块钱去做生意,赚了2000块钱,总共是4000块。
但是第三个仆人,他把这1000块钱埋在地下。
几年后主人回来跟这些仆人开始算账,
第一个仆人说:“我把钱拿去做生意,一共赚了5000块钱,总共是一万块”
主人答道:“太棒了,我要把许多多事情交给你管理,让你今后可以享受做主人的快乐”。
第二个仆人汇报道:“我拿了两千块去做生意,赚了2000,一共是4000块钱”
主人非常高兴的说:“好,我要派你管理更多的事情,让你享受做主人的快乐”。
第三个仆人做说道:“主人,我把你给的钱全部都埋在了地下,一分钱都没有少”。
主人听完之后大骂了这个仆人,并且收走了他1000块钱,将这1000块钱给了那个有一万块钱的仆人。
故事的结尾有这么几行诗: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道理: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
有一位美国的研究者叫做罗伯特莫顿,他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总结出了一个结论: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也会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
并且他给了这种现象取名为“马太效应”
其实在我们人类社会当中,很多地方都存在着马太效应,《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她写第四部《哈利波特》的时候。还没有开始起稿,甚至连名字还没有想好,就已经获得了1000多万的预稿酬。
另外,在我们人际交往当中也有着马太效应,一个人身边的朋友质量越高,以及他认识人越多,他往往会遇到更多、以及质量的朋友。相反,那些朋友质量低,以及缺少朋友的人则会一直孤独下去,
正是因为马太效应的存在,这就使得很多小人物得不到重视,从而成为这个社会发展史上的憾事。
例如伟大的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他在34岁的时候,写完了人生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他一共向出版社投稿15次都惨遭拒绝,直到第16次才得以发表。
这个结果不仅仅使凡尔纳的作品问世被推迟,以及他所开辟的对科学技术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意义的领域,遭受了灾难。
其实我们不必感叹这些,或者是痛击什么人性之恶等等。因为马太效应随时随地都存在,包括你自己随时处在马太效应当中。如果你懂得运用马太效应,那么你就可以在这个社会,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好名声。
历史上运用马太效应比较好的一个人,那就不得不提到毕加索。
毕加索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是穷困潦倒,他根本就没有名气,而且连画都卖不出去,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于是,毕加索找到了一位画商,请他出主意。
鬼谷子中说: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我相信这个画商肯定没有读过鬼谷子,但是他却深谙此道。
他一开始就到市区里面各个画廊去问这些画廊老板:“你有没有毕加索的画,我要买。”而且他还跟这些画廊老板说毕加索的画,在其他地方是多么多么的抢手,而且想买到不容易,他是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毕加索的画。
一来二去,许多画廊老板都知道了,毕加索这个人。但就是没有见过毕加索的画。他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这位画商还在报纸上面刊登了一则广告:“重金求购毕加索画”。不久,毕加索就成为了风云人物,当毕加索向外兜售画时,立刻就成为了抢手的货物,人们都开始争相的购买。
由于购买的人越多,人们就逐渐知道了毕加索画的艺术价值。以此,毕加索得以在巴黎艺术界站脚跟,拥有了属于他的声望。
其实这个就是典型的使用马太效应的案例,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两点
①要向建立足够的好名声,要一步一步的来,而不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②你首先要有真才实学,毕加索首先是有真才实学,画商也才会同意这么做的。
正如现在你在看我这个文章,或者是听到了我的音频、视频,也正式我在建立属于我自己声望的一个过程。
回到我们开篇的那个问题:“作为一名管理者或者领导者,您是否应该在员工手下,或者是公司外部建立一个好名声呢?”
答案是:这不是是否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要去做的问题。除非你不想在这个世界上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功绩,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