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真实里。是今天看了三分之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较为印象深刻的一段。
和今天讲的老子道德又能相互借鉴,渗透。
同期看完的《风声鹤唳》也有一段与特蕾莎梦境相似的一段,都是女主的梦境,都是裸体女人作为车轮,而男人作为主宰者,一个是托马斯一个不顺眼就爆头,一个是(忘了)东西方的恋爱观也有那么些重合度。
扯远一些,作家这个群体男人似乎也占据了主导地位,连女性著称的细腻也被男人们所替代。
在西方男作家的爱情中,总有那么些我无法理解的,但我被他们的名声震慑于是去联想哲学,受限于我的女性躯体和思维。似乎总要带那么些大男子主义?在托马斯的叙述中,他纠结于情人与特蕾莎,明白自己所爱,但却仍然在各类情人的床第之间游走,他也爱这种感觉。他在纠结中回避自我,有点像以肉体的狂欢来告辞精神抉择的苦难,对啊,抉择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和认识一样的艰难不易。
站在我的视角,一个不成熟阅历尚很浅的女生角度来看,这样的男人完全渣啊,完全被甩啊。对我说爱,扭身却藏在众多个女人的被窝里,还他妈那么浪漫。这难道不是背叛?
难道这就是不能承受之轻吗,爱情里的一切情感都源自于生活中的类似感觉。那么托马斯的这种“疯狂”就是生命里无法承受的感情吗。人根本无法探求到自己的内心。!怎么能直视明确的知道自己是什么和自己想要什么呢。爱和怎样爱纠结到至高无上的地步,也只能是更高的智商和感受力表达力才能流露出的。
特例是阅读同期的普鲁特斯《追寻逝去的时光》,他笔下的一切事物都有感触,文笔也果真是随处读起都能觉美一般,和我的认识世界的感知有些相同,“通感”?一切感官都可以相通,甚至连接过往将来。
还有沈从文笔下,女性冲淡,(其实我只读了一本长河,多看了两本张新颖写的沈从文),蕴藉深刻,似乎东方作家擅长以女性视角,女性的受难来书写,尤以沈从文汪曾祺,还有许地山的小说更明显了,快成大女子主义了,似乎东方作家书写更加注重女性地位。
同期阅读许地山《春桃》《命命鸟》《缀网劳蛛》,命命鸟简直绝了,那么美,就当真让人想起剑三里的藏秀和少林,一齐赴死的情景与共入洞房相一致。缀网劳蛛里的命运与偶然。
《风声鹤唳》让我有一点点失望。但读了两本林语堂先生的小说,觉得他的水平不是大雅即俗就是真俗了,(我这是全是妄言)节奏真好,读起来一点也不为难聱牙,就跟读爱情小说一个模样,读着读着也就不觉得翻译腔拗口了,但这部书的主人公,我看刚开始老彭和丹妮的时候就开始怀疑,结果作家还就真这么写,哼,不开心。但林语堂对生活的细节感悟始终是他的亮点。我仰慕之至,能够把深刻的感觉和文字完美契合才能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