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冷冻食品和新冠,联系格外紧密。
从7月份以来,41天,9个地方,10次在进口冷冻食品的包装和表面样本上检测出新冠病毒。
但是仍然有人愿意去买进口冷冻食品,这些在我们现在看来的“高风险食物”。
例如,在某购物平台上,近期正处在风口浪尖的进口冻虾仍然有1500+的收货量,进口牛肉更是有8000+人付款。
小吾认真对这个问题思考了一番,得出了3个可能原因。
一来,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确凿证据,证实新冠病毒可以“食物传人”。
新冠病毒只能感染活的生物体,而不能感染已经变成食材的生物。
即使是先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三文鱼】,专家也辟谣过:只是表面感染了病毒而已。
甚至挪威官方也出具了辟谣文书△
同时在先前发生的事件中,相关部门对可能接触相关产品的人员进行全面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二来,速冻食品其实给我们的膳食营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大部分人购买的冷冻食品多为速冻食品,而速冻食品的营养并不比生鲜食品营养差多少。
速冻食品是指在低于零下30℃的冻结温度中,快速完成冻结过程的食品。
速冻时,由于降温速度极快,食物内外在很短时间内,同时结成无数小冰晶。
这些小冰晶小到不会严重破坏食物细胞,一旦解冻,就可以大致恢复食物的初始状态。
三全实验室也曾经做过实验,新鲜包菜切片后细胞壁完整率为82.5%,而速冻包菜切片后细胞完整率则高达76.7%。
乔治亚大学、加州大学也都做过相关研究,发现蔬菜水果在新鲜状态下和在经过速冻处理后,其中的纤维素、矿物质以及酚类物质的含量并没有太大差别。
美国农业部甚至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冷冻蔬果中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的保存率还更高。
而且,由于温度低,细胞活动基本都停止了,即使是耐低温的微生物、病毒的活动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速冻食品通常能够保存很长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英国营养师协会(BNF)都一致认为:
速冻食品和新鲜食品的营养价值并没有太大差异,也都可以作为健康膳食的一部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仍然没有停止进口冷冻食品供应的一大理由。
三来,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国民日均食物消耗量还是很大的。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各种肉类进口总量为484.1万吨,水产品进口量626.5万吨。
今年受疫情影响,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我国进口肉类仍保持快速增长。
2020年1至6月,我国肉类(包括杂碎)进口475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幅达73.5%。
如果一刀切地停止进口食物的供应,很有可能会影响国内市场平衡,造成食品连锁式涨价。
换句话说,就是吃的更贵了。
而且从实际的统计数据来看,冷冻食品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概率仍然极低。
在7月11日公布的全国海关风险监测数据中,全国共抽样检测样本227934个,其中只有5个阳性。
所以,其实进口的冷冻食物,我们既没办法阻止,也不能强行阻止。
那怎么处理它可以把饮食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呢?
南京日报给了我们一个权威的建议:
此外,我们还要做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做好食品安全的五点要求: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
那么,疫情期间,你还会选择吃进口的冷冻食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