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盛夏未至,春光近尾。
五月的京城,唯好天气不可辜负。恰逢绿道专项规划获批,骑行成了周末与假期出游的首选。
自行车是一种奇怪的交通工具,乘客即引擎。这份特有的掌控感,令许多爱好者顶着烈日狂蹬不止,即使在被摩托车从旁呼啸而过的艳羡瞬间,也依然怀揣着一颗身体力行的赤子心。对于骑行者,如果你毫不费力地就达到了目标,那结果将不会让人满意。
在受全球公卫事件影响的日子里,骑行视频曾经风靡网络。对于全职骑行的旅人而言,自行车上搭载着全部家当,餐厨系统、睡眠系统、起居系统、遮蔽系统等一应俱全。与长期居家的憋闷感相比,这种一直“在路上”的体验,如在酷热密室中吹起一阵自由的风,令屏幕一端的无数看客心驰神往。
京城的绿道系统本不算完善,但在近年来的持续建设下,断点逐渐打通,蓝绿日趋融合,对于公园的串联效果越来越好。绿道往往兼具步行和骑行功能,全部或局部段依河而建,营造出场所多变的漫游体验。
昌平42公里绿道,是我和艾米骑行探绿的起点。绿道蜿蜒不绝,自南向北穿越都市区域、滨河生态区域、郊野区域,串联起东小口森林公园、太平郊野公园、温都水城生态林、沙河湿地公园等一系列风格迥异的园林,虽有部分路段尚未建成,仍然瑕不掩瑜。在漫长的骑行路线中,周遭景观从沉郁如墨的森林,变换为一抹明媚的嫩绿,期间点缀着五色花卉,不时有儿童友好的沙地乐园一闪而过,人气十足。穿过苍龙街,温榆河景跃入眼帘,虽无单独的慢行绿道,驻车步行至河边,反而能嗅到一丝野性的气息。骑行至沙河水库,平坦开阔的湖面,在远方层峦剪影的映照下,勾勒出一幅动人的夏日情画,水库中栖居着各色水鸟,有时单脚独立于湖中眺望远方,有时潜入水底觅食小鱼,有时展翅翱翔于如洗碧空,引来一排排手持单反的爱好者快门频闪,收获无数心仪佳作。至此,行程过半,但绿道仍然向西北方向蔓延,且随着距离渐远,景致愈发野趣盎然,偶遇几处乡野集市,蔬菜瓜果带着泥土的芬芳诱人驻足,勾起行者记忆深处的乡愁。
与昌平42公里绿道相比,三山五园绿道的连续性稍差,同样尚未完全建成,但其串联的历史名园和景点却更加丰富,流露出浓浓的人文色彩。沿线既有清华、北大等底蕴深厚的高校,更不乏颐和园、圆明园等人气极高的皇家园林。著名景点虽好却人声鼎沸,反倒是不少名不见经传的园外园更值得漫步畅游。中坞公园、北坞公园、两山公园、影楼湖公园,纵身跃入在阳光下耀眼异常的金色麦浪,踱步经过神似江南水乡的溪流水车,颇有几分觅得桃源、天人相宜之乐。
若说42公里和三山五园绿道仍未建成,处于少年阶段,那么北运河绿道就是恰当壮年,风华正茂。早在2019年,我和艾米曾领略过北运河的青涩年华。那时的副中心尚在建设起步期,运河两侧的绿道虽已基本建成,但不乏断点瓶颈,难以健步悦骑。如今一晃5年,青涩不在。北运河两侧的绿道在连续性上无可挑剔,从尚未完工的千荷泻露桥出发顺着大运河一路南下,途径帆影广场、众多观景平台和红枫广场,便能一眼看到河岸露营区,帐篷、吊床、野餐垫散落在草甸的各处,人们贪婪着呼吸着略带潮湿的空气,品尝着河风中格外清新的一丝甜意,与家人共享难得的闲适时光。
看着悠然躺在吊床里的游人,我和艾米并不羡慕。他们的目的地已至,惬意自得,安享静谧。
而我们的目的地,恰在轮下,流转不停。
在停与行的交替中,拧发条鸟放声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