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冬牧场》
李娟给人的感觉很像三毛,知性美(?)女,异域风情,身边故事,生活情趣。
区别是,埃及撒哈拉和新疆阿勒泰八竿子打不着,已婚妇女的爱情故事和单身狗的生活也相距甚远……
更大的区别在于,三毛的故事里有很多奇遇,比如讲“死果”的那篇,一块小小的石头就差点置人于死地,这显然跳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样的套路去了。不过三毛嘛,天生浪漫,她也是相信灵魂存在的那类人,所以无可厚非。而李娟,李娟的生活只在于家常,比如讲她今天干了些啥,讲她妈妈干了些啥,讲他家牛又干了些啥……
虽然看李娟的书,更多的是看陌生而新鲜的放牧生活,看牛羊如何在夏天茫茫草原上闲逛,或者牧人和家禽如何在漫漫严寒中冬眠。
家常也可以很有趣。
她会很认真地把平淡生活里的可爱一点不漏记述下来:
有一天我的手机从挂在墙上的背包里掉到地上,小牛默默啃了一夜,本来一直关机的,硬是被啃得开了机。居麻说:小牛想妈妈了,想给妈妈打电话。
但她真正的可爱在于她看待世界的眼睛充满童稚:
在每次结束闲逛回家之前,我会爬到高处四面望望。这样,回到家中就可以告诉家人:“大牛在东北面,骆驼和小牛也都在!”仍然会显得我并非无所事事。
《冬牧场》或许不是读起来最好玩的一本(最好玩的还是在于阿勒泰的那几本),但故事更完整,生活细节更丰富,不会让喜欢她的人失望。
阿尔伯特·克雷格 《哈佛极简中国史》
这是一本讲中国通史的书,近300页从石器时代讲到近代中国,时间跨度达五千年……而我花了一个周末两天就看完了。
可见此书信息密度并不高,而且内容多为简单的知识陈诉,换句话说读起来并不费脑子,而且我从头看到尾唯一还萦绕在脑边的疑惑是:中国是怎么做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完了还能重建那一套坑人的官僚系统的?
不得而知。
不过就书来说,不算烂书,加上很多精美插画,可以一看。
李盆《羊呆住了》
这本书!堪称本年度最大惊喜!
刚起头的几个篇幅……就让人感到窒息,不明白应归类于哪一种风格——虽然我知道的风格也就牛逼的,二逼的,傻逼的…——再往后读,发现真的没几篇能搞懂它在讲什么,怎么讲,就是非常意识流:
一个协警,在宜家对面的马路牙子上坐着,非常焦虑。我迟疑了一会才敢问他是怎么了。“它压迫我。”他说宜家的大字压迫他。我想了一会才明白他的意思,“被猛击了是吗?”他说是,说自己身体不太好,本来夜间就有些盗汗,辖区又被分派到这里,面对这些量感惊人的招牌压力很大。每天来上班都要先深吸一口气,数一二三,才敢承受第一次冲击,“!”的一下。
或者这样:
“少于一。” 那个年轻的大夫说,李树增长期少于一,他和旁边任何一个人算在一起,都不够两个人。这是一种无法补救的贫瘠。这种贫瘠在他的家里到处都是,屋子时常一片漆黑,钟表有时在那挂着有时不在,连他最喜欢的旧圈椅,都不足以成为那个旧圈椅本身。
这让人想起微博上的大咕咕鸡。不过大咕咕鸡给人的感觉非常中老年,而且是吃着沙县长大,长年混迹于胡同、网吧、地下停车场的中老年,文章里总带点挥之不去的痞气。
为此我又翻出特师的文字读了读:
我假装养了一个猫。这样既增添了生活情趣,又避免养猫带来的不便,可谓一举两得。
刚才我和一个猫对峙了35分钟。我吃完饭回来,路上碰见一个猫,毛看见我就跳到一个车顶上,我走过去和它面对面对峙!猫看我,我也看毛。后来毛睡着了,我就走了。我知道这么做没意义,但就是看丫不顺眼
李盆的文字就朝气多了,再结合上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尖端物理科学,特师本人看了可能会考虑重读小学:
他说他的猫乱了。早上在厨房里是昨天那只它,一走到阳台,就变成前天那只,吃午饭的时候竟然带着一种下周一的样子走过小方桌,或者这么说吧,那会它明明就是在下周一,猫把自己提前了。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是思维的边界”。想象力不受拘束的人,他的文字也能跳出框框,让你捉摸不透。
为此,我人生第一次花足足九块钱去听了李盆的知乎Live,九块钱啊盆友们,相当于两大碗武汉热干面加一块香喷喷的葱油饼!
难怪李盆被金鹏远的环时互动纳入麾下。——注:环时互动是运营杜蕾斯官方微博的那家公司,而杜蕾斯官微也算是社交媒体运营的一大典范了。
总的来说,这样的文字——包括大咕咕鸡的也好——无法评说,只能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