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二
这两年,陪孩子写作业已经成了小学生家长一道绕不开的坎。一位妈妈陪孩子写作业才五年纪就已经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无数的家长都发出“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惨痛感悟。
学校放学越来越早,孩子回家越来越早,但是这学习的负担都从学校老师那里转移到了家长身上。有钱有闲的家长自已陪,这也就是为什么全职妈妈越来越多的原因。有钱没闲的家长,直接把孩子放辅导班。崽崽一个同班同学,他妈妈最多的时候,给她儿子报了六个辅导班,作文、奥数、英语、书法到美术、武术。没钱没闲的家长就只能让孩子靠自已了,除了个别天份高的,真的有读书的天赋。其余没有专人辅导的孩子也就慢慢边缘化,这类孩子就成了老师最容易忽视的那类人群了。
读了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就比较容易为当下这些家长的疯狂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了。父母将自已的焦虑转稼给孩子,尤其是妈妈,那是因为他们自已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已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已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转嫁(一):有劲儿全往孩子身上使
全职妈妈是世界上最高危的职业,没有之一。这种压力既有来自于自已内心的,因为没有工作,害怕与社会脱节。也有来自外部的,特别是家人的。因为没有收入,仿佛寄人篱下一般。因此,全职妈妈是最容易把自已的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的。因为在潜意识中,她们对社会的变迁感到焦虑,觉得自已适应不了激烈的竞争。但是,又没有勇气改变现状,于是就把所有的希望转嫁到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够考上名牌大学,在社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自已也因此产生了成就感。如果孩子并不是那么优秀,那么她们就会觉得世界如同坍塌了一般。
转嫁(二):把“理想自我“强加给孩子
有一些家长,自已并没有停止成长,但孩子则成了他们证明自已的工具,而不是独立成长的另外一个人。只有孩子成功了,自已才有脸面。如果孩子不能出类拔萃,自已会觉得很丢脸。
经常有父母会觉得,自已付出这么多,为什么换不来要想的结果?那是因为:这些父母其实都在不自觉中把自已当成“债主“,甚至逼孩子”还债“,从而站到了孩子的对立面上,亲情关系也变得像”债主“和”债务人“般紧张,这样的家庭环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转嫁(三):孩子是实现目标的对象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将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我与你”的特征是,”我“将对方视为和”我“完全平等的一个人,而后者的特征是,”我“将另一个人当作了自已实现目标的对象或工俱。无论目标多么伟大,当一个人将另一个人视为对象或工具时,这种关系都是”我与它“的关系。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他自已的心理需求和人格。作为家长,我们第一步应该是尊重孩子,而不是把自已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转嫁(四):通过打孩子宣泄情绪
调皮都能算得上是孩子的天性了。对于调皮的孩子,有几个父母能做到和风细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棍棒教育。曾经我们的父母也主张“打是亲,骂是爱“。但是,这真的是爱吗?在意识上,打骂孩子是以爱的名义。但在潜意识上,通过打孩子,家长可以宣泄自已在其他地方郁积的负面情绪。而孩子是最没有反抗能力的,当你打骂了他们以后,他们还只能在你”爱的名义“下选择原谅。
做父母的必须学会问自已一句:“我真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了吗?我是不是把自已的心理需求转嫁给了孩子?“
把压力转嫁给孩子是一种“双输“的局面,对孩子的危害很多,家长也不舒服。因为孩子不容易心存感激,很多家长觉得很伤心,抱怨孩子不感激。怎么改变这种”双输“局面呢?武志红老师在书中提了三点建议:
第一, 给孩子空间。父母也是平凡人,他们的成长也有自已的局限性。他们也时常会缺乏理性,总是根据自已过去的经验来要求孩子。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的成长,什么都替孩子作决定,那么,孩子就学不会自已作决定,就学不会果断和思考。父母只有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孩子才会发展出完整的独立人格。
第二, 自我成长。家长们应该明白,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问题了,必然能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相关的原因。要想孩子得到改变,整个家庭系统都应该发生改变。父母自已也要学会成长,这样就不容易对适应社会产生恐惧和过分的焦虑。
第三, 进化爱的方式。父母应该进化爱的方式,从以前关注物质的方式中脱离出来,应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做父母的应该经常反问自已:“我考虑的到底是谁的心理需求?到底是谁在焦虑?“
好的父母总是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不要让孩子成为你转嫁焦虑的“替罪羊“。请意识到:不能将你的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